寻找生活中的“碳”——化学活动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活动课论文,教学案例论文,小组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主题
化学(全一册)第五章 碳(复习)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探索与认识自己身边的化学,形成学化学的持续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熟悉生活中的“碳”,掌握相关的信息收集手段;提高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成长。
设计思路
1.自主——合作——探究;
2.活动流程图(见图1):
图1
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最后,以自评与互评情况综合给以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与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生活中的碳,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获取化学信息并进行有效综合分析的能力。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2.学会运用有效手段,收集和加工化学资料与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来表述有关信息。
3.从碳在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会关心人类生存的环境、能源与健康。
2.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逐步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3.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懂得交流、改进与分享,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与人际交往能力,树立集体观念与竞争意识。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题布置
寻找生活中的“碳”(结论需用作品展示)
2.方式方法辅导(见表1)
表1
辅导项目
内容
①如何进行小组活动与组内分工与协作
②如何运用信息收集手段和与学习伙伴交流
合作(包括如何进行网络信息搜索和面对面交流)
学习③如何关注交流过程中的化学信息与学习伙伴
技巧的反馈意见
④如何进行选择与编辑,小组中最后如何形成
作品
文献①网上化学信息的搜索与筛选方法
调研②以书本、杂志与电子资源为媒介的文献调查
方法方法
报告①如何用文字、画面等表现形式来表述自己的观
展示点与资料
方法②怎样进行演讲汇报与作品展示
(二)评分规则
1.以竞赛打分形式,学生给满分8分(去除最高与最低分,以均分计);教师给满分2分,二者加得该组总分;
2.每组发言人上台展示本组作品并报出自评参考分,但本组不得给自己打分;
3.其他组各自商量后,由组长报出自己组所给分数;
4.教师报分并作一定解释,记分员计算后宣布该组得分;
5.小组得分基本为各组员得分。
(三)评价内容
1.资料丰富、翔实与新颖,表现手法多样性;
2.小组成员自编、自制、自演及分工合作的程度;
3.作品的可视性及趣味性,知识的思考深度与拓展度;
4.发言人的风采和对同学质疑解答的准确与否,活动中小组的整体表现;
5.组队时的集体互助意识,每个组员的主观能动性;
6.在各小组中,个别发挥作用较小的学生分层次给分。
(四)各组汇报(见表2)
表2
组别合作研究课题
第一小组碳的蕴藏及碳的同素异形体
第二小组令人讨厌的“碳”——碳烟及污染
第三小组生活中的碳——碳酸饮料
第四小组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第五小组碳的性质与小常识
第六小组碳酸盐岩洞——奇特的斯特地貌
(在活动中,各小组对汇报进行质疑、讨论与交流,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解答)。
(五)教师点评
1.合作学习过程
立课题—查资料—讨论交流—甄别筛选—剪辑成文。
2.合作学习感受
在合作中,思维相互激发获得共鸣,懂得协作与分享,在“做中学”。
3.评比
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合作”“最佳设计”“最佳展示”。
4.教师作品展示
“碳和碳的一家”“温室效应的危害”(PPT.),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初三美术特色班。学生自身的化学基础不一,家庭学习氛围欠佳。对大容量灌输的传统教学手法已厌倦,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笔者在一章内容结束的复习阶段,尝试组织他们进行了这次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期望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与绘画特长,再次点燃他们学化学的兴趣;通过合作交流,锻炼学生与他人交际的社会适应力;同时将学过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当初这样的期望通过活动已基本达到。学生的作品有的是论文形式,有的是简报方式;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活动课的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性特高。但是,由于学生的业余时间有限,尚存有需要改进之处。
在这次合作学习中,笔者注意提醒学生学会做到:(1)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2)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3)相互碰撞,加强沟通,达成共识;(4)相互补充、支持与配合,拓展思维;(5)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会不断发生碰撞与交融。学生只有在与他人的合作与相处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去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展现自我。学生也会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学会与他人合作、具备主动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对他们的一生而言,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