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_教育论文

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_教育论文

试论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农村教育论文,水平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工作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水平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模式。这些改革实验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教育科学理论的更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本文从教育实验的角度就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

一、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同目标不同类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遍及全国,一个省就有十几种类型,上百个实验乡镇,有些实验已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系数。但毋庸讳言,在各地为数众多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中,也不同程度在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之一:概念不清,理论依据不足,科学性不够。“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这一概念不少实验县、乡的负责同志不明确,他们不知道实验的内涵是什么,把综合改革实验当作综合改革的工作去做。其表现一是按上级的要求去办,上级说什么是什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二是照搬外地的经验和做法,根本没有在实验上下功夫。他们名为实验县、乡,但没做实验的工作,拿不出实验的经验教训。充其量说这些实验县、乡,就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布置做了一些其它地区没做的工作,是领导的意图在这里较先落实罢了。什么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由于对这一概念认识不清,内涵不理解,因此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理论依据不足。不少担负实验县、乡的负责人是分管教育工作的行政领导,他们平时忙于行政事务,很少坐下来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验。他们对教育实验的知识不太了解或了解不多,从不少实验县、乡的实验方案来看,大都是有目标、有步骤而无实验假说和实验设计,问其为啥要这样,说不出所以然来。由于理论依据不足,因此从教育实验的角度来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方案的工作进程中,缺乏科学性,不少实验方案缺乏对当地经济和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缺少对实验目的意义、可行性论证、实验预期的价值及推广范围的研究,更谈不上什么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变量及研究的方法、特色。名曰实验方案,实质上是一个工作计划。在方案的实施中反反复复给工作造成损失。因为科学性不够,往往使一些实验搁浅,严重地阻滞了教育实验功能的实现。

问题之二:各行其是,有序性不足。有序乃效益之源,教育实验亦然。只有在有序实施的情况下,由各具体实验构成的教育实验系统才会产生最大的整体功能,为大面积的教育变革提供最优的思路。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无序性强、随意性大的倾向,如在实验课题的选取上是以职教、成教为突破口?还是以普教为突破口?一些地方不是依据本地实际,而是仅仅从报刊杂志上了解到某种改革实验的信息,认为好就搬来实施,或其领导对教育实验缺乏科学的态度,仅凭经验或直觉,对必要性、可行性不作论证就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有关的实验,从而导致实验出现盲目性大、重复较多的现象。又如在实验绩效的评估上,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某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全国百十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中,哪些是卓有成效的,从而具有辐射价值?哪些是无甚成效的,不可蹈其复辙的?至今还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统一的衡量标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评价工作主要还是一种经验性、主观性的活动,从而形成了评价中各按各的调、各唱各的戏,凡实验皆成功的非正常局面。实验课题选择和实验评价上的这种无序性,从宏观的角度看,无疑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一大误区,它导致了大量物力、时间的浪费和实验可靠性的贬损。

问题之三:少实多虚,操作性不强。应当承认,不少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既有教育理论作依据,也有外在形态作支柱,在特定的实验区内,实验县、乡的发展似乎明显地超过了邻近县、乡的进步。但其经验一旦跨出实验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会发生“剧变”,其优越性明显弱化。原因何在?人们不难看出,很多实验往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实验者所设计所投入其中的,多为相对而言抽象性和个性色彩较浓,即虚的实验变量。如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普教渗透职教因素等等。而对于那些更富具体性和操作性即较“实”的教育变量如综合改革实验的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的因素,却未与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出现了“虚”多而“实”少的态势。这种情况的存在,不能不说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一大缺憾。众所周知,任何教育实验的生长点都在于经验经过精心设计的理论假说,提供易为效仿的,实验证实为有效的教育变量,唯其如此,教育实验才有进行的必要和发展价值。那种“虚”多“实”少,个性色彩浓,本身难以辐射、难以效仿的缺乏操作性的实验,即便在实验点被证明是成功的,也不能为普遍的教育变革提供些什么东西,并在一般的农村教育中产生反映。许多教育实验,包括一些知名度并不低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搞时轰轰烈烈,搞完便无声无息,未能为其它农村地区所接受和推广,其原因之一,便在于此。

二、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理解

近代科学实验和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属于教育实验的范畴,具有教育实验的特征。但这一命题的本身已经表明了它同其它教育实验相区别的地方,这就是它的社会性、综合性、改革性、实验性和区域性。

(一)社会性。从教育的性质上讲,任何社会制度下的教育,总是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并通过他们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服务。因此,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就要把它置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也就是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与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当前各地进行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普遍地提出“农科教结合”的口号。所谓农科教结合,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建设中,要以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为手段,把经济发展、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这就不单单是教育内部的改革了,它要求全社会的参与,教育改革实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这种表现为“农科教结合”的关于宏观整体的社会改革性质的教育实验,其目的在于改造社会,只不过它需要教育的支持和帮助,教育实验便成了社会改革的枢纽。这种社会改革性质的教育实验与科学研究性质的教育实验具有不同的性质。实验模式、科学规范、评价标准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体系。

(二)综合性。从认识论上讲,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育也是如此,它不仅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就教育本身而言,有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高等教育以及扫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这是一个多层次的,从低到高的教育系统,每个层次之间又有内在的,不可超越的联系。因此,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就要把教育本身的各块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去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克服教育内部就某块教育或某个层次的教育孤立地去进行改革的弊端。从方法论上讲,过去的10多年,各块教育分别进行了若干改革,并且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然而,各块教育或各层次教育要想进一步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就必须进行综合改革。可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建立在各块教育或各层次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各块教育或各层次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就是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既不能脱离各块教育或各层次教育的改革,又不能代替各块教育或各层次教育改革的深化。显然这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递进、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改革中的就事论事、顾此失彼的弊端。此外,我们所说的“综合”,又是农村教育的体制改革、结构改革、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着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这个目标起步展开,最后走上综合协调的轨道。

(三)改革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实验,它涉及到要对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等等进行历史性的变革,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教育的挑战。从实验研究的目的要求上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不是单纯的科学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农村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地改进和积极地干预;不仅是对农村教育现象作简单的描述,而且也是变革农村教育结构,组织构建新的农村教育模式,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针对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而提出来的。在这样的背景上,从事实验研究工作,首先要求我们刻不容缓,并且富有成效地变革脱离农村实际的单纯的升学教育模式。

(四)实验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顾名思义就具有实验性。所谓实验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研究现象和过程以纯粹和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教育实验由产生、发展到今天,由于受自然科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纵深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继续向着科学实验研究方向发展,表现为实验手段日益精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验的具体形式不仅有微观单项的,也有宏观整体的,这一方面应看作是教育实验历史发展的主线和基本道路;另一方面表现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关于宏观整体的社会改革性质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应看作是派生的线索和脉胳。因此,它仍属于教育实验的范畴。尽管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但就实验的本质来说,有与科学实验共同之处,这也是我们应当吸收并结合研究实践加以改造的基础。当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不能与科学研究性质的实验同等对待,它应该有自己的特殊规范。

(五)区域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以县、乡为基本单元,研究宏观问题的农村社区实验,因此它具有明鲜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社区类型多样,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基础很不一样。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工商、服务、建筑、交通运输及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加速了不同地区的农村社会变迁。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大体可分为贫困地区、温饱解决了的地区、基本实现小康的地区、已超过小康水平正在向初步现代化前进的地区,这几类地区教育改革实验应有不同的要求。就一个省的农村而言,东西南北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农村的极端不平衡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主要研究农村教育如何与当地农村政治、经济、科技相适应,与农村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相适应这一全方位的改革问题,因而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性实验。

社会性、综合性、改革性、实验性和区域性从不同侧面规定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目的、性质、特点、规范和范围,它是我们制定实验假设,分析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方法的依据和出发点。

三、努力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科学化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科学化,这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如何科学化?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科学化的认识,要转变思想观念,端正态度,就是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对教育实验与教育改革进行区分,不要把许多本来属于教育改革的实践都称为实验。这一方面可以用实验的标准来衡量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从改革所不具备的实验方面来衡量实验。要把教育实验视为一种科学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或规范要遵循,不能凭主观意志或长官意志来进行实验。其次加强组织建设,要建立一支有专业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行政领导相结合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队伍。这种组织方式可以把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规律,总结理论与形成决策、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依靠理论的有效机制。要加强对综合改革实验的领导与管理,特别要加强对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因素(假说、控制、验证)的组织和管理。三是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技术方面上要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教育实验先进的可行方法,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步伐。四是要坚持不懈,一项实验坚持几年,甚至几十年,连续进行几轮,必定能达到科学的彼岸。

(二)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由于教育科学理论对教育实验起着定向、规范、选择、解释作用,所以任何教育实验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验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并使实验结果的解释受到很大的局限。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服务于实践。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倘若没有理论的进一步指导,实验只能停留在“重复”、“持续”的阶段。这里所说的理论,不仅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导。这里要着重强调的还有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以及教育科学、方法学、管理学、系统理论、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实验常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我们要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一定要有理论修养,在建立实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对这方面的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理论,要借鉴参考,以避免不必要的探索。同时“为我所用”,结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实际,检验它们,并通过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发展符合我国农村实际需要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理论。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才不是盲目的实验,才不会给实验工作造成失误。

(三)综合改革实验要与单项变革实验相结合

单项变革是一种以农村教育中的某一问题某一要素为对象,以该问题该要素的优化解决或运转为目标的教育实验。如兴办综合高中、初中的3+1实验等,都属此种实验。单项实验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它将对象从农村教育系统中单独抽取出来加以研究,易割裂研究对象演化的外部联系,且难以全面地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而那种不以某一问题某一要素为唯一对象的综合改革实验或整体实验,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具有单项改革实验所没有的潜在功能。但须指出的是,综合改革实验本身又不能离开单项实验而存在。因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综合或整体,都非抽象的观念或朦胧的事物,而是一系列单项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整合而成的实体。离开这些实实在在的单项实验,所谓综合实验或整体实验便只能形同虚设、无操作意义乃至无任何价值。因此,任何农村教育的任何综合整体实验都必须同单项实验有机结合,使自己建立在单项实验的基础上,以单项实验的具体展开保证整体变革的有效进行。这是一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富有操作性和生命力的根本前提。

(四)科学地组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

科学地组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实现科学化的一个保障性措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既是改革性的科研活动,又是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科研活动,它与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相同,是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科学实验大致由三个相继的阶段构成,即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阶段。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科学组织。在规划阶段要建立合理的实验假说,设计好实验方案;在实施阶段要尽力提高操作体系系统化水平,做到组织管理周密化;在检查阶段一方面要检查经过改造而实现的新体系是否真处于研究者设计的那种最优状态,另一方面对照实验目标检查实验的成效,对周期长的实验要重视中期检查和过程检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一种费钱耗力的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为减少盲目重复、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应对各地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进行必要的宏观调节。当务之急在于解决调控机构问题,尤其有必要在中央、在各省建立若干比较有权威的实验管理机构或评估中心,负责对全国或全省各地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计划、组织和指导工作,负责实验课题的论证、选取和审批工作,以及制定相对统一的、比较科学的实验评估标准等。这对于改变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有序性缺乏、效益性不高,未能最优地服务于教育变革实践的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五)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法要科学

教育实验中的实验假设在组织整个研究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它预先决定着实验者探索行为的性质和方向,它还对实验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只有具有假设这一要素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才能称之为教育实验法。所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法要科学,就是要建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假设的合理性。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不要有实验假设?我们认为既然是实验,就应该有实验假设。教育实验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在具体实验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实验假设。实验假设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假设性解释。它是理论的先导,是教育实验进行科学探索的关键和基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是一种多因素综合改革实验,较一般单项实验更为复杂,对实验的指导思想及其目标应有一个总体构想,对实验的结果要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对其证实或证伪。但由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对象是改造农村社会,所以更要力求理论假设有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争取不要通过实验来证伪。因此,在实验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有别于一般的教育实验,因素多难以控制,所以既要遵循一般教育实验方法的规范要求,又不能照搬一般教育实验的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标签:;  ;  ;  

提高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