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改革的经济和非经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经济分析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养老金改革在中国和在外国的不同
中国和大部分别的国家的养老金管理都实行随收随付制。在一个稳定无变化的社会中,这个制度是可以的,即人口不增加,人口的年龄结构无变化,生活水平保持不变。但是任何其中一项有变化,随收随付制就会造成基金支付的不平衡,改革就必不可免。中国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随收随付制已经造成了巨大问题,改革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增加,国家又实行了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年龄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切造成了养老金支付的巨大赤字,在未来的年度中,这基金赤字还会增加。所以养老金改革成为十分迫切的事。
养老金赤字的大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估计。2000年的赤字是357亿元,未来的五年中赤字将达到2900亿元。(注:养老金测算及管理课题组:“如何解决养老金改革的资金赤字”,《中国财经新闻》2001年7月27日。)养老金改革所需要的总资金估计为一万到两万亿元。(注:孙燕军等:“养老金的天文数字:真实的谎言”,《今日财富》2001年第9期。)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个报告说,中国养老金改革面临着三个问题,即转制的资金从何处来?如何使养老金的投资有效益,不会赔本?养老金制度如何扩大最后全国统一起来?关键的一点是找到筹集资金的适当方法。(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Pension Fund Reform for Asia,Executive Summary Series,No.S11/00.(英文))大家提出了各种建议,如增加每月的养老金扣款,国有股减持,增加政府补贴,推迟退休年龄,发展私人养老金保险,甚至发行养老金彩票。所有这些建议最后都是增加国民储蓄。(注:马均:“国有股减持和养老金改革的关系”,《中国社会保障》2001年第7期。)
然而中国的国民经济储蓄率已经非常高了。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人拿的低工资,农民用政府规定的低价格出售农产品,储蓄率是政府强制决定的,老百姓没有选择的自由。当时的储蓄率非常高,估计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国家用这笔钱作了巨大投资,但是可以说大多数是无效投资,除了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是成功的,人民生活是每况愈下。改革以后人民逐渐有了选择的自由,价格扭曲也逐渐消除,此时发现,人民选择的储蓄率依然非常高。在过去的十年中平均的储蓄率是38%,最低的一年是1990年的35%。这样的储蓄率在世界各国中几乎是最高的。下表为1999年的各国的储蓄率(%):(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年。)
表一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中国 法国 德国 印度 日本 南朝鲜 美国
21
20
21
42
21
23
20
30
34
17
只有两个小国家的储蓄率和中国相仿,即新加坡的52%和刚果45%。所以大部分国家养老金改革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增加储蓄率,而中国的储蓄率已经这样高,再要增加储蓄率似乎是没有必要的。让我们看一看过去十年中老百姓银行存款增加的情况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情况作一对比,(注:《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1年第9期。)会发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现象。
表二 银行存款的增加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0,2001版。
此表表明,我国人民仅仅是银行存款的增加就可以超过整个国民经济所增加的值。何况银行存款只是储蓄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股票债券,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其他储蓄。这说明我国有着惊人的储蓄能力。从此看来,我国的养老金转制和其他储蓄率低的国家的养老金转制,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他们的问题是如何从总量上增加养老金积累,而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将其他储蓄转变为养老金。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穷人的储蓄很少,而他们是最需要养老金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的。对于富人而言,他们有很多储蓄,他们退休以后不一定依靠养老金,他们有足够的其他储蓄来保证退休后的生活。改成个人帐户制以后,个人所能得到的养老金取决于他年轻时所交纳的钱,此时贫富差距在养老金上将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收入差距在迅速扩大,特别是城乡收入的差别,1998年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只有城市人口的47%,到了1999年降到了44%,现在还在继续下降,(注:《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1年第9期。)尤其是他们还得不到社会保障的保护。所以在中国,养老金转制的问题实质上变为一个收入分配问题。
二、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养老金改革和人口结构有密切关系。从统计数目字来看,养老金的需求和劳动力的负担率(人口总数被劳动力人数除)有关。作者收集了1964、1987、和1999年男女分年龄段的人口比率,(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1年。)如下表所列:
表三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年龄
1964
1964
1987 1987 1999
1999
男女男女男女
80+0.15
0.32
0.18
0.39
0.37
0.55
75-79
0.47
0.51
0.40
0.55
0.59
0.71
70-74
0.73
0.79
0.74
0.83
1.05
1.09
65-69
1.00
1.11
1.10
1.12
1.55
1.51
60-64
1.34
1.46
1.51
1.43
1.85
1.83
55-59
1.61
1.76
1.89
1.75
2.01
1.95
50-54
2.05
2.10
2.23
2.02
2.52
2.50
45-49
2.48
2.38
2.39
2.06
3.42
3.33
40-44
2.73
2.70
2.57
2.39
3.75
3.58
35-39
3.12
2.97
3.49
3.18
4.16
4.07
30-34
3.50
3.41
4.27
4.05
4.87
4.76
25-59
4.13
3.96
3.75
3.37
4.75
4.78
20-24
4.67
4.69
5.89
5.54
3.53
3.55
15-19
5.39
5.41
6.44
5.85
3.93
3.59
10-14
5.76
5.69
5.44
5.04
5.05
4.68
5-95.34
5.14
4.75
3.99
4.32
3.82
0-45.58
5.52
5.00
4.41
3.22
2.74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年龄结构的变化,作者将上表转换成年龄树状图,如下所示:
从1964年和1987年的年龄结构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年灾荒人口大量损失的后果。在1964年的图上年龄段0~9岁的,和1987年中年龄段25~29岁的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这就是1959~1961三年灾荒的后果。从这三张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过去的35年中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金字塔式变成了梯形,即从低龄占绝大多数变成各种年龄比较均匀分布。再过十年到二十年,这种特点将更为明显。在1964年65岁以上的人口只占5.1%;到了1999年这个比率增加到7.4%;估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22%。如果现在一个孩子的政策不变,4-2-1的人口结构(四对祖父母和两对父母由一对孩子抚养)将更为普遍。那时我国将从劳动力富裕的社会变成劳动力极其短缺的社会。现在已经出现小学校招生不满,课堂空闲的现象。过去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从成年型变为老年型要用40年到100年的时间,(注:联合国规定65岁人口占4%以下的社会称为成年型,占7%以上时称为老年型。)而我们只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个变化几乎是突如其来的。事实上由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劳动力的负担上升是世界性的趋势。在美国五十年代时每名养老金的受益人有16个劳动力来承担,现在只有3.3个劳动力来承担,到2025年只有2个劳动力来承担了。(注:CATO Institute,The Solution:A System of Personal Retirement Accounts,2001.)
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光有钱并不能解决困难。现在大家只是注意到从随收随付制转变为个人帐户制中如何筹集只够资金的问题,而没有想到是不是有了钱一切困难都能克服,没有考虑经济结构等问题,更没有考虑是不是个人帐户制一定能够创建一个适合于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
三、随收随付制与个人帐户制的实质区别何在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当代人所消费的产品都是由当代人所生产的,今天的社会如此,将来的社会也如此;随收随付制之下如此,个人帐户制之下也如此。我们从财务关系来看,随收随付制不能对付老年人比率高的社会,然而改换成了个人帐户制之后,还是当代人为当代人生产,为什么它就能够适应老年人比率高的社会呢?这种制度所造成的实物经济的区别何在?我们进而还要问,除了个人帐户制之外还有哪些措施能有利于老人社会的经济?或者说,个人帐户所不能解决,而老人社会必须满足的条件还有哪些?
当代人的消费由当代人生产的关系能不能改变?我们很难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储藏起来留到将来再用,不但有储藏费用的问题,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因为储藏物质不能使财富增加,而存钱却可能变成资本,并有增值的可能。现在存一块钱的产品,过了二十年,假定物价不变,还是一块钱;但是如果存一块钱的储蓄,二十年后很可能值到一块五毛钱甚至两块钱。所以储藏产品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借钱给外国人,二十年后让他们还钱,却可以起到储藏产品的作用,而且还能生利。还钱其实还的是购买力,这钱在国际市场上是可以买东西的。现在把消费省下来,把钱借给外国,等于把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借给了外国人,还钱的时候,等于归还了产品,而且还带着利息。然而从世界的角度看问题,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大家都想把钱借给外国人,而没有谁想问外国人借钱。所以这个方法未见得可行。也许非洲的老龄化来得晚一点,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个人帐户制有利于增加储蓄,有剩余的钱借给外国人,所以可以用来对付将来老龄化的社会。反过来讲,今天问外国人借钱是不利于将来对付老龄化社会的。这是一种反储蓄行为。
对设备不好好地维修,是一种反储蓄行为。现在只顾生产,小车不倒只管推,将来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花费劳动去修补,那时生产同样的产品要耗费更多的劳动,当然不利于老龄化的社会。相反,维修好设备,经常性地更新换代,则有利于老龄化的社会。类似地,充分提取折旧,保证更新换代和维修所需要的资金,则有利于将来的老龄化社会。还有环境保护也相当于储蓄,而破坏环境则相当于反储蓄,这和设备不好好维护是相同的。再比如现在把地质条件好的矿藏先开发完了,将来只能开发那些地质条件差的矿,这也是一种反储蓄行为。反过来先开地质条件差的矿藏,则是一种储蓄行为。可惜现在的经济制度不能鼓励这种储蓄。以上这些真正的储蓄,有的个人帐户可以起到鼓励作用,有的个人帐户起不了作用。
有储蓄,资本很充足,未必一定能增加生产,因为光有资本还是生产不出产品来的,资本必须有劳动的搭配。可是老龄化的社会就是缺乏劳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明节约劳动的机械设备。在制度上要发掘更好地利用劳动的各种安排,比如推迟退休年龄,让带孩子的妇女可以兼顾工作。要寻求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机会,比如配备必要的设备可以在家中上班,合理布置城市中生活和生产的布局,节约上下班的时间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个人帐户制度可以使得资本更为充足,资本的价格降低。这一价格信号有利于用资本替代劳动,以达到节约劳动的目的,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特殊需要。
四、个人帐户未必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全部问题
个人帐户制不同于随收随付制,在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方面更为有效。随收随付制将个人的贡献和将来的回报脱离,每个人都会有搭便车的想法,尽量少交点钱,尽量多得点养老金。这种制度还使个人过分地依赖政府,事实上他也没有监督养老金投资是否有效的权利和渠道。所以掌管养老金的政府部门往往是容易产生腐败的地方。个人帐户制则不同,特别是如果个人有权选择养老金管理机构时,由于养老金管理机构之间的竞争,它的使用比较有效。智利的养老金改革从1981年随收随付制变为个人帐户制以来,养老金的年回报率超过了10%(注:Jose Pinera,Liberating Workers:The World Pension Revolution,2001,CATO's Letter.),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个人参加储蓄的积极性。智利的养老金改革对智利的整个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个人帐户虽然在权利和责任的关系上更为有效,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关系,即当代人为当代人生产。它所能够做到的,主要是改变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通过这样的价格信号来实现用资本替代劳动的目的。一个社会在使用劳动方面所存在的各种浪费,并不是个人帐户制都能够解决的。而将来我们不得不面临的老年人比率很高的社会,必须更好地解决这些人力上的浪费。何况劳动力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当价格提高时供应未必增加,面对更高的工资水平,人们可能选择更多的休闲而不是更多地工作。还有我国并不缺乏资本,资本的名义价格已经非常低。所以以价格信号为中心的经济学并不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全部问题。
市场制度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浪费。而一切人造的资源中都包含劳动。所以市场制度是可以节约劳动的。但是除了市场制度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还有许多政治的,社会的,文化和道德方面的问题,不是经济制度所能够解决的。凡此种种浪费人力的问题都必须在老龄化社会中逐步得到改进。下面试列出一些最重要的浪费劳动力的非经济因素:
(1)军备竞赛,将一部分劳动力用去生产无用甚至有害的产品。
(2)个人或集体之间的利害纠纷,大多数是法律所难以判定的,从而造成许多浪费人力物力的诉讼。
(3)犯罪,对个人的各种侵犯,造成财产甚至身体的损失,最后都要耗费劳动来补偿。对犯罪的惩治,公安,法院,监狱都要占用社会的劳动。
(4)对人权的侵犯。除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还有个人和政府之间的冲突,也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5)吸毒。不但本人丧失了劳动力,还要别人养活他们。吸毒还造成了一个产业,纯粹是一种社会浪费。
(6)流行疾病,寿命的缩短,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现在的艾滋病已经造成巨大社会浪费。说得更远一点,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实现,也属于人力资源的浪费。
(7)各种虚假信息所造成的行为错误,包括社会信用不良引起的人力浪费。
(8)由于个人利益膨胀,引起谈判困难,交易费用上升。
(9)更不用说战争所造成的可怕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老龄化社会既缺乏上战场的士兵,更经不起战争的折腾。
标签:养老金论文; 经济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储蓄率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