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开原市苏家沟地区找矿方向研究论文_姚远

辽宁省开原市苏家沟地区找矿方向研究论文_姚远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六队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开原-草市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同时处于曹家堡子-付庄子韧性剪切带的东段。近东西向马家寨-郭蒋屯-断山子深大断裂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在断裂南北两侧已相继发现四合顺硫铁矿、曹家堡子金矿和断山子金矿。该区域内的古砬沟片麻岩与已石英脉型金矿床有着必然的联系,通过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段发现多处金异常区,异常具有面积大,异常值高的特点。区域内已发现的金矿主要为热液石英脉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分别以断山子金矿和曹家堡子金矿为代表。

关键词:热液型矿床 金元素的富集

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铁岭~靖宇台拱之李家台断凸与汎河凹陷的交接部,位于开原-草市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同时处于曹家堡子-付庄子韧性剪切带的南段。北西向松山-王家小堡断裂和近东西向马家寨-郭蒋屯-断山子深大断裂分别位于工作区西侧并在断山子相交汇。

2 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较简单主要由太古界鞍山群下部、中生代白垩系南康庄组与新生界第四系组成。太古界鞍山群中下部主要出露在工作区的北部,区内出露面积约1km2,为一套中深度变质岩系。出露长断续500~1000m,宽50-100m,出露面积较小,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倾角25°~65°。

2.1.1、 太古界鞍山群下部(Aran1):

出露工作区内南部与东部,出露面积4km2,区内厚度300-400m,总体倾向20~40°,倾角35~60°。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风化面黄褐色灰绿色,新鲜面灰褐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由角闪石(35~50%)、斜长石(35~75%)、石英(5~15%)及云母(5~8%)等组成。

2.1.2、中生代白垩系南康庄组(K1n)

出露工作区内西部,主要由紫红色粉砂岩组成,在本区出露面积约0.5km2,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黏土与及少的杂质组成。

2.1.3、新生界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一级阶地及沟谷中。主要为砂、砾石、亚粘土等。

2.2 构造

工作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一条断裂通过本区,为马家寨-郭蒋屯-断山子断裂,该断裂与王家小堡断裂在断山子交汇,为该区内岩浆活动与小规模构造运动提供了条件。

2.3 断裂构造

本区内部小规模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在太古界鞍山群下部(角闪斜长片麻岩)中,总体走向近东西,破碎物呈灰白~黄褐色~黑褐色,由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直径几~几百mm的原岩碎块和少量的断层泥组成。胶结物为硅质和泥质,胶结程度较低。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接触面光滑,部分可见黄褐色~黑褐色铁锰质污染薄膜和擦痕。局部见有后期碳酸盐、石英细脉呈不规则网脉状穿插。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主要断裂特征如下:

1)NW-1断裂:位于工作区东北部,发育在太古界鞍山群下部(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地表由TC2与TC3控制,控制延长约150m,宽1-1.2m,倾向20-30°,倾角40-70°,总体上呈灰褐色~黑褐色,由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的围岩碎块和少量的断层泥组成。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程度较有较明显的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现象。局部岩石断面可见直径1mm左右的粒状黄铁矿。经采样分析(TC2- H1)未达到边界品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NW-2断裂:分布于工作区的西北部,发育在太古界鞍山群下部(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地表由TC5控制,控制延长约40米,宽6m,倾向40°,倾角50°,断裂总体上呈灰白色~黄褐色,由呈次棱角状的围岩碎块和少量的断层泥组成。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程度较高,断面多见方解石细脉与石英细脉。

3)NW-3断裂: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发育在太古界鞍山群下部(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地表由TC10控制,控制延长约40米,宽2m,倾向44°,倾角39°,断裂总体上呈灰白色~褐色,由呈次棱角状的围岩碎块和少量的断层泥组成。胶结物为泥质,胶结程度较差。

2.3 岩浆岩

勘查区内岩浆活动较活跃,首先区内由太古界侵入岩大面积出露后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古砬沟片麻岩)形成变质表壳岩(出露面积2km2)而后中生界白垩系在区西侧经过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作用形成了拉斑玄武安岩(出露面积0.5km2)。

3 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以往激电中梯视电阻率异常推断出工作区范围内的二条断裂构造WF1、 WF2,圈定三处视极化率异常,分别编号为ηs1、ηs2、ηs3本区金矿的赋存环境主要与构造破碎带密切相关。

WF1断裂:走向北西,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为电阻率高低阻过渡带,断裂特征明显,经地表工作与山地工程以往(TC14)异常检查,为片麻岩与侵入岩接触界限所致;

WF2断裂走向近南北,视电阻率异常为低阻异常带,异常位置对应为沟谷,断裂特征明显。穿过老坑口位置,与该区域的化探异常也吻合,故在此布置应先布置单孔工程,经深部验证此断裂产状较陡,与激电测深(23线、25线)结果吻合。

4 矿体工程预测

4.1.1 工作方法

工作以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为找矿指导,运用地质、物化探为方法,以寻找大中型金(银)多金属矿床为目标,结合了以往(1989年)我队在本区的资料,综合研究断山子金矿与曹家堡子成矿规律,重点研究与设计了区内东沟一带的地质探矿工程,以野外调查与室内综合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部署槽探和钻探工作。

4.1.2 工程手段

1)槽探:主要用于揭露本区的构造石英脉及蚀变断裂、岩体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质体及界线。本次探槽工程布设垂直于断裂构造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槽探工程的控制作用。

2)钻探:以工作区中部东沟位置为重点施工区。依据地质和物化探综合异常成果,在经槽探揭露蚀变断裂重要区段进行钻探深部验证,予以了解勘查区深部热液石英脉与断裂蚀变的特征和规律。

4.1.3 工程布置原则及合理性

工程布置原则按照以控制有成矿可能的石英脉型金矿为原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使施工的工程科学和合理,满足地质、物探、化探技术规范要求,有效布设各种探矿工程。

5 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现发现该区域金矿体均赋热液型石英脉中,它是找寻金矿体的直接标志。

2、物探异常标志:物探磁法异常浓集中心明显的区段往往就是磁铁矿的富集区段。矿体的形态与磁法异常的形态基本吻合,矿体的规模与磁法异常的强度成正比。它是找寻金矿的间接标志。

6 找矿远景与方向

90年代,1995~1996年,辽宁第九地质大队进一步在该区进行了金、银普查找矿,圈出了认为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梁家沟、古砬沟、曹家堡等四处金异常,并在断裂带中段发现了多条金矿(化)体。

2012-2013年,我队在本区以北方面曹家堡子金矿共圈定了33条矿(化)体,其中有15条矿(化)体参加了资源量估算。获得资源量(333)+(333)(低)矿石量41244t、金属量164.44kg。

故该区域成矿条件良好,具有较大的成矿可能性,应以热液型石英脉矿床为基础,对比临近矿山(断山子金矿)进行单工程钻孔4个,探槽8个,进行对原本异常区域进行揭露,对已有矿化体的延伸进行有效的工程控制。

参考文献

[1]杨占兴;辽宁省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6,15(1)

[2]辽宁有色地质局106队.辽宁省开原市苏家沟金矿普查报告(内部).2016.

论文作者:姚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辽宁省开原市苏家沟地区找矿方向研究论文_姚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