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对接模式论文_王光耀

构建校企对接模式论文_王光耀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430000)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构建校企对接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对接人才培养的模式,突出职业院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谋求实现“多赢”的目标。

关键词:校企对接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实施效果

一、校企对接的必要性

1、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岗位是幼儿园,那么,职校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园教师岗位要求,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之外,还要注重朗诵、演讲、讲故事等能力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变为能力,增加竞争优势。

2、站在企业角度考虑: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发展壮大的需要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幼儿园为例,它们不仅需要一般的幼儿园老师,更需要掌握多种技能的优秀教师。如美术教师,不仅只是教学生画画,幼儿园也希望这些美术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设计,或帮助其他教师美化PPT等,那么职校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或PPT制作方面的技能培养,满足了幼儿园发展壮大的需要。

3、站在社会角度考虑:学校企业供需平衡,满足社会稳定的需要

做到供需平衡绝非易事。职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学有所长,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而企业也刚好正需要这样的职员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就实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平衡的局面,这种供需平衡也就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反过来说,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找不到工作,势必成为了社会的累赘,有可能就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了。

4、站在教师角度考虑:传授知识帮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桃李满天下是每位教师个人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学生的表现和业绩,是老师工作的一种反馈,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长效反映,它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载体。所以,站在教师角度考虑,课堂上传授知识就是在帮助学生就业,这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5、站在学校角度考虑:提供平台加强融合,促进职校发展的需要

职校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实习实训的平台,学生被广大企业熟知,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反馈信息又为学校的招生做了绝佳的宣传,校企对接在这个层面互利互惠,促进彼此的发展。

二、校企对接的具体措施

1、品德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树立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的观念,强调做人和做事并重,以“立德树人”作为的教育目标,逐渐形成以全面素质提高为基础、突出职业技能的育人模式。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踏实肯干的业务精神贯穿其中,宣扬积极面,传递正能量,实现品德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对接。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体员工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能体现本企业特点的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文化的属性,都具有教育人、鼓舞人、引领人的作用,但学校和企业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基础。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共有的属性进行对接,在校园文化中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以期实现职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尽早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

3、知识传授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企业人才岗位的需求,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传授和劳动就业的紧密对接,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企业需要的,自己必须学习。自己所学的,就是企业需要的。这样就能做到知识的传授与企业的需求之间的良好对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要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好作为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知识。教师了解企业的需求,就会在日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能力转化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知识的传授,德育的培养,能力的转化,都要齐头并进,丝毫不能马虎,也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因而,在课堂上,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和生活知识,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能力的转化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三、校企对接的效果

1、从学生方面看:学有所用,学到了技能。

校企对接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校企对接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获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就业必备的技能,初步具备了顶岗工作的能力。再通过到单位实习锻炼,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会到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学有所用。

2、从企业方面看:招贤纳能,获得了人才。

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企业优先挑选、录用表现出色的学生,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了;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是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结合,降低了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师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培育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最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才。

3、从社会方面看:供需平衡,达到了稳定。

中国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的稳定。职校学生毕业后,凭借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找到用武之地;企业通过中职学校优先招纳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校企对接基本能实现供需平衡,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从教师方面看:教书育人,得到了认可。

职校教师结合工作特点,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用良好的素养征服学生。教师文明的言行,高深的学问,友善的态度,高雅的情趣,良好的素养,得到学生的认可,赢得学生的称赞,为实现校企对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从学校方面看:提供平台,有利于发展。

校企对接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对接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除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对接关系外,还将逐步拓展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业务,因而在合作中,职业学校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声誉,还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

论文作者:王光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构建校企对接模式论文_王光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