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急症救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1例。予以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复心脉方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和气短乏力等症状改善情况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与此同时总心率、平均心率同参照组比对也明显较优,而后分别予以实验组和参照组24h心电图、心电图,前者确诊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慢性心律失常予以复心脉方治疗可以使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予以24h心电图可以提升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急症救治;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处理要点
在心律失常中患慢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临床体征主要依据心动过缓的程度出现。通常情况下,该类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心电,与此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和植入起搏器,使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得以明显改善[1]。鉴于此,此研究分析心血管急症救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要点,抽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62例,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抽取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62例均为我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其后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实验和参照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1例。实验组31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6:15,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2.3±4.1)岁,病程均在2年至3年之间不等。参照组31例患者中,性与女性比例为19:12,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3.6±4.8)岁,病程均在2年至5年之间不等。统计工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显著。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均接受诊断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予以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同时配合复心胶囊,使用剂量为2g,一天3次,治疗周期为4周。参照组患者则予以心电图诊断,同时配合心宝丸,使用剂量为240mg,一天三次,治疗周期为4周,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其心率变化和确诊情况进行比对。
1.3 指标观察
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和诊断后,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比对,主要包括: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和气短乏力,同时对两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总心率和平均心率进行统计,最后将研究结果予以详细记录。
1.4 数据检验
此研究涉及的数据结果均选择统计工具(SPSS17.0)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呈现形式分别为百分率%、均数(±)标准差,检验方式为卡方和T值,组间检验结果呈现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特征
实验组患者予以复心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心悸发生率、胸闷发生率、面色苍白发生率以及气短乏力发生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表 1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特征
2.2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心率改善情况
实验组患者予以复心治疗后,总心率为(82431±235)次/24h,平均心率为(60±4)次/min;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后,心率为(91262±621)次/24h,平均心率为(66±2)次/min;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T1=74.0521,T2=7.4699,P〈0.05。
2.3 实验组和参照组确诊率比较
实验组31例患者予以24h动态心电图诊断,29例患者被确诊,其比例经计算后为93.5%;参照组31例患者予以心电图诊断,20例患者被确诊,其比例经计算后为64.5%,比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实验组比例较高,组间各项数据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X2=7.8838,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2]。在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为心律失常,依据心率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快速性,另一种为慢速性,引发因素与心排量减少和冠状动脉血管不足存在相关性。缓慢心律失常主要多种因素引发的心动过缓,且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3]。从目前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4]。通常情况下,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均选择常规治疗,对Ⅱ型和Ⅲ型房室传导阻滞进行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从目前的诊断方法来看,临床主要依靠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检查,必要时与植入循环心电检测仪相结合,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予以4h动态心电检查,确诊率93.5%明显高于心电图诊断的64.5%。从治疗措施来看,临床以往选择药物治疗,但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近年来,临床逐渐引入起搏器,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同时可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有效降低。中药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补心肾的作用,使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加的同时使其心肌血供和心功能得以改善,从而使窦房结功能得以明显提升。除此之外,中药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并使各项心率指标进行提高[5]。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和气短乏力等症状改善情况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与此同时总心率、平均心率同参照组比对也明显较优,组间各项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的报道存在一致性。
综上可知,慢性心律失常予以复心脉方治疗可以使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予以24h心电图可以提升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学海.心血管急症救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3):5484-5485.
[2] 陈柯萍.心血管急症救治(6)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续5)[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244-246.
[3] 孙佳文,虢英荣.心血管急症救治8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9):179-181.
[4] 张海澄.心血管急症救治(10)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续9)[J].中国循环杂志,2014(8):567-569.
[5] 李小鹰.心血管急症救治(1)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处理(续前)[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7):486-487.
论文作者:蔡秋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率论文; 心电图论文; 急症论文; 缓慢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