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知识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研究来看,主要有实践性知识的理论探讨与对经验或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如陈向明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构成要素、特性等学理性的问题。[1]姜美玲就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属性与衍生特征开展研究。[2]江淑玲、李梦瑶以新手教师为切入点,关注其班级管理的实践性知识的建构。[3]李丹则以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情况。[4]它们都以经验或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而对实习教师特别是英语实习教师关注较少。另外,已有研究更多关注实习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实习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而对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在发展及这种发展对实习指导教师可能的反拨作用涉及不多。基于此,有必要对英语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进行探讨,以便为英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的积极转变、英语师范专业实践类课程改革及如何合理利用教学理论知识提供合理建议。 一、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关于学生、课堂、学校、环境、学科、学习和社会理论等所有这些类型的知识,被每位教师整合成为个人价值观和信念,并以他的实际情境为取向,[5]涉及自我知识、环境知识、课程知识及授课知识等,是一个由教育教学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批判反思性知识构成的综合连贯体。[6]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实践性知识看作指导教师教学活动、人际交往及自我反思的知识,包括教学策略知识、情境知识、人际关系知识及反思知识。 其中教学策略知识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7]它体现了问题情境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可分为一般性教学策略知识和特殊性教学策略知识,前者主要用以解决一般性教学问题,如教学评价策略知识、教学呈现策略知识、课堂管理策略知识等,后者是指只有在特殊问题情境中运用或运用时具有个人特点的策略知识。[8]根据教学策略活动指向的不同,又可分为问题指向性策略知识和自我指向性策略知识。[9]在参照上述两大分类基础上,这里把教学策略知识看作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以解决不同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益的知识,包括讲述、提问和评价知识三类。 教师情境知识是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并在其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感悟和反思而逐渐形成的处理突发事件或其他生成性问题的机智。同时也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自然展现的一种行为倾向,它依赖教师对情境的敏感、思维的敏捷、认知灵活性、判断的准确、对学生的感知、行为的变通等。[10]它会以自己独特的判断力、行动力和教学机智等形式表现出来。[11] 人际知识包括对学生的感知和了解、热情及激情。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会通过身体力行表达自己对某些人际交往原则(如公平、公正、分寸、默契)的理解。[12]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实习教师的师生观及师生关系表征的变化。人际关系知识侧重于实习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知识。 反思就是深思熟虑的思考。教师的反思是一种实践取向的反思,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13]范梅南指出,教师的行动与反思不断互动,教师的心与身、理智与情感在互动中密不可分。[14]综上所述,我们把反思知识看作是教师基于实践,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解、感悟以及反思,从中得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真”经验的知识,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反思内容涉及教学设计、时间安排和课堂管理等。 (二)研究方法与个案描述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法,具体通过访谈及课堂观察及文件收集等策略,以某综合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名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策略知识、情境知识、人际关系知识和反思知识四个维度,对其进行了一年的跟踪研究,包括实习前期、中期及后期。其中实习前期指大三上学期开始到正式实习前,实习中期指实习的前八周,实习后期则指大四上学期实习的后四周,整个实习跨度为两个学期。 2.个案描述 该实习生为女生,该生于2011年进入该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习。经过三年的学习已具有较为丰富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在学校各科目考试中成绩优异,学业成绩排名一直保持在专业前三名,获得学校优秀实习生称号。 二、观察与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框架,现将其教师实践性知识四个维度的发展分析如下。 (一)教学策略知识 1.讲述知识 英语实习教师的讲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化。就语言表达的适切性而言,从实习前期表达准确但有些啰唆和单一,到实习后期表达得连贯得体。如前期在准备Role play活动时,教师总会说“Are you ready? One,two,three,go!”而实习后期只用了一个词“Action”。从教学内容来看,实习前期教师难以找到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教学内容要么偏难,要么偏易。随着对学生了解的深入,这个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正如她自己所言:“刚开始教学时,我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当然地认为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知道,那个知识点学生应该不知道,导致有些教学内容过难,有些又过于简单。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批改学生作业、观察学生上课表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情况。所以,现在这种不适应感明显减少了。” 从讲述内容的丰富性来看,实习前期以课本为纲。到了实习中期,她发现仅按课本上课总是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于是开始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到了实习后期,她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适时补充绘本故事。如在教授PEP五年级上册Unit 5 My new-room的Part A Let's learn部分时,教师通过改编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把“closet,end table,mirror,curtain”融入情境中进行学习。主角Sandy得到了一个神灯,神灯可以满足她三个愿望。第一次提愿望时她说:“Give me a magic closet.In my closet,there are many many clothes.”第二次的愿望是“Give me a magic mirror.It can make me beautiful.”第三次则是“I want money! Money! Money!”最终神灯因为她的贪婪,收回了所有的馈赠。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方面人不能贪婪,另一方面要知道“No pain,no gain!”。另外,在教学中她还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课堂,如西方文化习俗、英文谚语等。 就讲解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而言,从实习前期的有时讲不清到后来逻辑性逐渐加强,同时关注教学任务设计是否连贯、主线是否清晰等。就讲解的感染力和语速来说,实习前期总是“为讲解而讲解”,一种语速到底。但在实习中后期,她开始通过改变语调、语速和音量等来提高讲解的感染力。如在揭晓谜底时,她会采用上述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讲述时机来看,实习前不太关注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教师突然的发问总是令学生手足无措。如实习前期在教PEP五年级上册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的Part A Read and write时,在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时,教师就提出了大量的问题,由于很多学生没听懂导致课堂陷入一片茫然状态。在实习中后期,她逐渐意识到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包括及时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或反馈、适时展开讲述等。 2.提问知识 由下页表1可知,事实型问题从实习前到实习后有所减少;推理型问题在实习前后变化不大;评价型和无关型问题有所增多。其中无关型问题主要指维持课堂纪律的问题,如“Are you ready?”和“Listen carefully,Okay?”等,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实习指导教师多次提醒她的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类型以记忆型为主,共出现83次,占问题总数的48%;思考型问题共31次,占18%。总体而言,实习后期记忆型和选择型问题有所减少,思考型问题有少许增加。但无论实习前还是中后期,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些不够,而对记诵知识强调过多。 从叫答来看,实习前期主要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在实习中期叫不举手学生回答的次数有所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前三排的学生,到实习后期,她能逐步关注到后排学生。就候答而言,不管实习前还是中后期,教师很少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另外,“无准备型”提问的次数由多变少。 就回答情形来看,以肯定反馈为主,实习前中后期次数相当。在实习前期没有否定反馈,中后期各有2次。实习后期补充拓展次数无明显变化,但对学生回答后的归纳次数有明显增多,追问式反馈较少。 3.评价知识 由下页表2可知,实习前中后期都以口头评价为主,但在实习中后期使用肢体语评价的次数明显增加。如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她会给予“Give me five.”或引导大家“Clap hands.”。 从评价类型来看,实习前中期都以中立或肯定为主,价值判断与拓展延伸性评价较少,实习后期后两类问题有所增加。当问及为何采取赞扬肯定为主的评价时,她认为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自信心。Krashen曾提出消极否定反馈易让学生沮丧,不利于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习得。[15]另外,赞扬肯定评价的反馈语主要是以“Yes!”或“Great!”为主,追问和补充完善较少。 (二)情境知识 教师的情境知识是教师建立在自身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上的对教育运作的总体认识的知识,具有实践性与情境性。实习前期的情境知识可概括为“脸红”、“手忙脚乱”。以五年级三班一堂课为例,在上课伊始她向全班学生问候“Are you happy?”时,大部分学生回答“Yes,I am happy.”,但有一个学生大声说“No!”,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刘芳的脸马上红了,她先是愣在那儿,然后继续讲下去。课后刘芳对笔者说:“我以前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没有学生会在课堂上公然和我唱反调。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真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见,在实习前期刘芳缺乏应对不同教育情境的能力,一旦事先预设的教育情境被打破时常常显得不知所措。 随着多次观课和磨课,她对教学机智的处理比以前更为成熟。以实习后期的一堂课为例,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课件播放突然出现故障,正巧下课铃声响了。这时刘芳说:“Our PPT is over.Our class is over,too.”这巧妙地化解了课堂的尴尬境地。总的来说,刘芳通过实习积累了一定情境知识,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对较为自如。正如她自己所言:“现在课上得多了,处理的问题也多了,再遇到新情况我也不紧张了。” (三)人际关系知识 实习第二周的某天下午,笔者第一次在实习期与刘芳会面,她对实习的新奇感还没有褪去,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几日在学校的所见所闻。通过几天对学校的观察之后,她发现自己对学生并不了解。如在实习前,她并没有预料到学生在面对不同教师时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但在实习中这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她说:“我记得之前上教法课时,老师对这个问题也做过讲解。我们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关爱每一位同学。”于是在实习初期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她总是和颜悦色,课后跟学生在教室外追追打打,她认为这就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但问题也出来了,她说:“不知怎么的,我总感觉学生并不尊重我。维持纪律时,很多学生都不愿听我的指令,在我说完要求后他们仍不停地讲话、打闹。可是当我师傅往教室门口一站,甚至不需要说一句话,学生就会自主自觉的安静下来,这让我感觉很挫败。” 指导教师告诉她“严师”与“慈母”同是教师的代名词,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等于和学生追逐打闹。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既要保持应有的威严,又要不失关怀之情。在实习中后期,她不再与学生在课后打闹,同时会制止课堂中的吵闹行为。当然她也会经常与学生交流,在亲身实践、积极尝试、不断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四)反思知识 笔者在与刘芳的第一次访谈中,当问及“上完课,你会反思这堂课的不足吗?”时,她认为自己上完课就行,要说反思也是反思这节课能否上下来,对于其他问题无暇顾及。实习结束前一周,笔者就“反思”这一话题再次访谈了刘芳,她开始意识到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等进行审视,不断问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间的差距,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教学决策中的问题。 以教学设计为例,实习前期刘芳总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备课,以致经常提出一些过难或过易的问题。加上过分重视课堂的表面“热闹”,以致知识目标经常难以落实。以一节单词课为例,她设计了很多诸如Chant,Watching a video,Guessing game和Role play的活动,但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及技能不太重视,导致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经常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及句子语法错误。在实习后期刘芳讲道:“现在设计教学时,我会首先考虑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次,我会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我会考虑我设计的活动是否贴近学生生活,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会思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有哪些认识,会形成哪些印象或感受。课后,我也会反思为什么学生上课时会得出这样的回答?我是否很好地把握了上课节奏?这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其一,实习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发展具有多变性与复杂性。从横向来看,不同维度的实践性知识在实习的不同阶段发展快慢不一。实习前期,教学策略知识和情境知识发展最为迅速,而人际知识和反思知识发展相对滞后。从纵向来看,实践性知识的同一维度在实习不同阶段表现不一。从实习前至实习后期,教学策略知识和人际知识的发展由快至慢,情境知识的发展速度较为平稳,而反思知识则由慢变快。总体而言,这四类知识在实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它具有行动性、身体化、默会性的特征,必须被“做出来”。[16] 其二,教育实习不仅发展了实习教师,同时也丰富了指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方面,英语实习教师在自身教学与反思中丰富了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同时她与一线教师形成“师徒式”合作模式,获取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实习教师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反拨作用。在与实习教师的交往中,指导教师认为实习教师创新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及高校中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总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惊喜。 其三,专业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从刘芳的教学反思来看,从一开始的教学常规反思,到后来的师生关系反思再到英语教学目标、策略与手段的反思,其专业反思意识在不断增强,也是在这种反思中其实践性知识得到了持续发展。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只有在教师有意识和自愿转化自己的习惯性思维的过程中,在反思和自我批判中,才有可能不断获得更新。[17]Calderhead提出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的过程涉及了印象的获得、比较、评价与合成,即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必须配合其他后续的反思与建构活动。[18]这些都说明了专业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二)建议 1.对英语实习教师专业身份转变的建议 教师专业身份指他人对教师的理解和期待、教师本人基于其实践经验和个人背景认为在专业工作和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19]为了使英语实习教师早日适应“教师”这一角色,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师生交往方面,实习教师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恰当平衡“严师”与“慈母”角色;在情境知识方面,实习教师应多观课、研课与上课,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教学机智;另外教师要将“反思”置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反思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2.对高校英语实践类课程的建议 当前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与一线小学英语脱节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使这些课程能接地气,一方面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等教法类课程要符合当前我国小学英语乃至国际上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如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可交际性等;另一方面教育实习要打破只有一次“块状”的集中实习模式,设置“线状”分散式实习模式,让英语师范生在四年学习中不间断地观摩和体验英语课堂教学。这种实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发展英语师范生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同时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班级管理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及人际知识等。 3.对英语教学理论知识运用的建议 英语实习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了大量教学理论,但他们在实习时经常出现理论和实践的冲突。为减少这种冲突和不适,英语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得实践性知识,同时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英语教学理论,以促进英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发展。另外,英语实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将实践性知识理论化,使其对英语教学具有更为普遍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互动与发展。标签:英语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实习经验论文; 反思论文; 刘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