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合理的建筑概预算能够使基本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有效节约建筑工程整体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接下来本文将对建筑概预算的管理与编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做相应的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建筑概预算;管理;编制
建筑概预算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重要组成内容,其对整个工程造价、设计施工、质量管控等都有着重要的协调促进作用,建筑概预算的管理与编制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根据有关定额、指标、取费标准及不同设计阶段文件的具体内容,预先计算和确定建筑工程全部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明确建筑概预算的管理与编制质量,能够最大限度体现整个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其是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能够快速、高效发展下去的前提。
一、施工图预算的管理与编制
建筑概预算的管理与编制时,应结合建筑工程本身特点对其整个工程流程工序进行全面的划分,明确其不同流程环节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保障各个施工阶段的连接性,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预算工作。对施工图进行预算管理编制时,要根据相应工程批准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省市所办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将整个工程各子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全面的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线形预算定额来确定出整个单位价值,以此累计得出全部直接费用,之后根据规定各项费用取费标准计算出整个工程所需间接费用,继而综合得出对应建筑工程造价和技术经济指标。通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建筑产品造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施工图预算往往可看做是整个建筑产品的价格体现,在建筑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结合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算,报经建单位和银行审查核准后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拨款和结算的主要依据,而在建设单位招标确定标底以及施工单位投标确定报价期间,施工图预算也是整个阶段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施工图预算的管理编制对整个建筑工程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相应工程成本,如下图(图1)所示,其为施工图预算编制流程。
图1
二、施工预算的管理与编制
明确施工图预算管理编制后,对其整体施工预算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施工预算作为施工单位内部编制的一种预算,其主要是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体现,整个施工过程中所需人工资源、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能源消耗等都是施工预算所需明确的要点。结合建筑工程以及实际具体情况,对施工中各种子项目的用工数量进行对应分析预案,对各种材料用料数量、机械设备器具用量、型号等要进行全面的比对;施工预算主要是相应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图施工定额、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实际情况、节约措施等综合编制而成,通过整个建筑工程特点类型使其施工作业计划和整个工程进度,能够充分得以反应,施工预算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能够最大化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有效缩短整体的施工进度,使对应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施工预算数据也是施工任务单、工资结算、项目质量考核、材料指标消耗的重要参考依据,施工预算能够定量计算出施工人员劳动报酬,计算计件工资和超额奖励,其是按劳分配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合理的施工预算对整个工程项目整体品质有着积极影响。
三、工程量管理与编制
建筑概预算中对整个工程数量管理编制准确对整个建筑概预算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工程数量进行管理与编制时,需要对所选定编制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全面的分析复核,确保其编制说明完善性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明确性,利用相应规则进行工程量计算,这个过程中编制人员要结合设计图纸,对整个设计图纸预期对应工程量进行分段计算,当设计图纸整体深度无法达到计算需求时,编制人员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的优化作业,以此计算出图纸上的项目同时,对设计图纸中为表明但在实际施工中必然会发生的项目进行合理推算。工程量管理与编制环节对编制人员整体综合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此环节期间相应编制人员不仅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一定来了解,更对其施工工艺把握要求较高。进行工程量计算过程,可采用统筹法提升整个工程计算效率,其主要是通过对统称程序的布控,合理安排对应环节计算任务,根据相关信息进行连续计算,以此得出所需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来进行全面、多次的使用,并根据实际具体情况灵活协调整个现场施工流程,统筹法计算能够根据工程量计算自身的规律,结合其所具有共性因素进行先主后次、统筹安排计算程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计算量,简化整个工程计算模式,保障整个工程量计算速度,保障整个工程量数据可靠性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工程量计算效率,是工程量管理与编制价值能够充分得以体现,最大限度提升整个建筑概预算管理编制质量[1]。
四、套取定额管理与编制
工程量清单计算完成后应做好对相应定额的套取作业,通常在实际建筑工程过程中,要保障实际项目性质和特点,以及相应工料机等与所选定额项目达到相同或相似的目的,在实际项目与相关定额信息不能完全达到对应相似区间时,应结合定额中规定允许换算的部分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当前建筑工程高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出现,使得整个建筑概预算定额出现缺项的情况,这时便要对其进行补充定额工作。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对材料不同但施工步骤大致相同的结构可根据类似结构定额进行一定的抽换调整,以此作为其补充定额,同时也可调用其他专业定额中类似定额作为建筑工程补充定额;而对于全新结构工程,没有以往类似结构经验可参照时,相应编制人员要与设计人员进行一定沟通交流,明确新结构的特点和详细的工程量,以此来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定额作业。对出现新工艺所作补充定额工作时,要对此工艺专业领域人员进行一定沟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好相关信息料的查阅,掌握所需机械设备的参数功效,拟定基本的施工工序,根据施工工效情况以及定额编制方法、原则来进行一定的补充定额作业。在建筑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相应专业工作人员要及时性的对补充定额做好一定的跟踪记录,以此保障整个补充定额实效性,使整个建筑概预算管理与编制的价值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
结束语
建筑概预算的管理与编制其整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管理编制过程中,其必须结合整个社会发展和政策要求进行对应工作,这也对相关预算编制人员专业度要求整体较高。总体来看,科学合理的建筑概预算管理与编制,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提升整个工程的投资效益,其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美玲.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概预算编制的运用[A].《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I[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1.
论文作者:王雪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定额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预算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图论文; 概预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