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前言:
空气泡沫钻井作为一种特殊的钻井技术[1,2],是以空气、泡沫、水的混合流体代替泥浆作为循环介质的一种钻井技术。目前在肯尼亚OLKARIA地区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
肯尼亚OLKARIA地区基本情况
肯尼亚OLKARIA地热井项目位于位于OLKARIA DOMES[3]地区,储藏着大量的地热能源,该地区构造是火山喷发岩沉积的开放性隆起,其岩层主要以流纹岩、粗面岩、玄武岩为主。该地区地层坚硬,存在漏失和高温的情况,给钻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 施工难点
1.1地层漏失
该地区地层从地表至目的层均由火山喷发岩组成,以流纹岩、粗面岩、玄武岩为主,整个井眼裂缝非常发育,漏失严重,导致常规的堵漏技术无法根本解决严重漏失的情况。
1.2地层坚硬
该地区主要由坚硬的火山岩组成,地层坚硬,研磨性强,使用常规钻井液的机械钻速很低。
1.3地层高温
该地区从地表800米左右开始就有高温蒸气出现,温度可达到100℃以上,高温可能导致钻具的腐蚀,钻井过程中井口返出温度过高对泡沫的温度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钻井安全和井控工作也是一个威胁。
2. 空气泡沫钻井技术
2.1工艺流程
空气泡沫钻井技术是以空气、泡沫、水三者的混合流体作为循环介质,用空压机对空气先进行初级压缩,再通过干燥机对气体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增压机增压,高压气体与雾化泵或柱入泵产生的泡沫液体混合后,通过立管进入钻具,混合流体通过钻头时对钻头进行冷却,携带岩屑通过井口返出,进入排砂管线,通过消音设备,最后到岩屑池。
供气设备主要有空压机、增压机,其他主要设备包括旋转头、雾化泵、干燥机等。
2.2空气泡沫钻井理论基础
空气泡沫的循环介质是一种气体、液体的混合流体,泡沫是由空气、泡沫基液形成的分散体系,具有较高的表面粘度、强度和携带能力[4]。泡沫流体也具有润滑作用,发泡剂吸附在钻具和岩石上,能有效润滑井壁,减少摩擦。空气泡沫作为循环介质,减小了对岩屑的压持效应,提高钻头对岩屑的剪切切削效率,同时,空气泡沫具有较强的携岩能力,保证井眼清洁,避免了重复切削,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地面设备
空气泡沫钻井地面设备主要有:
(1)空气压缩机,低压压缩机,向增压机提供空气,可以直接从大气环境中获得空气,进行压缩,一般使用的是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压缩压力一般为300-350psi。
(2)增压机,接收来自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并把空气进一步压缩至更大的压力,注入井内。
(3)旋转控制头,可以防止携带岩屑的返出流体穿过转盘方补心喷向钻台。
(4)雾化泵(注入泵),在压缩空气注入井前,通过雾化泵(注入泵)把泡沫液注入到压缩空气管线中与空气混合。
(5)干燥机,在空压机产生的气体进入增压机之前,需要经过干燥机对气体进行除水干燥,干燥机可以大大延长增压机气阀的寿命。
(6)地面管汇,用于将各台空气压缩机、增压机输出口相连接并接入井队立管。在地面管汇中,除了要安装单流阀,安全阀等必要的阀门外,还需要泄压管线,来控制气体进入立管或者排向大气。除此之外,地面管汇中还安装了流量计,随时观测管线中压力变化。
(7)排砂管线,目的是将井口返出的空气和岩屑排入泥浆坑, 考虑到环境因素,在肯尼亚地区排砂管线出口处先接入消音设备,在进入泥浆坑坑,这样可以减小噪音。
3. 效果分析
肯尼亚空气泡沫地热井项目开始于2007年。2008年平均钻井周期为60天,随着空气泡沫钻井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成熟, 2011年平均钻井周期为51天;截止至2015年,在肯尼亚施工完成的地热井已经超过100口,平均钻井周期已经缩短至47天,相比较2008年,钻井周期缩短了13天,在提高机械钻速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4. 结论
(1)空气泡沫钻井以空气泡沫作为循环介质,减小了流体对井底的压持力,与常规钻井液相比,提高了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节约钻井成本。
(2)空气泡沫钻井技术适用于坚硬、易发生井漏的地区使用,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井漏事故的发生。
(3)使用空气泡沫作为循环介质,具有较强的携砂能力,对井底的清洁和冷却效果很好,有效的降低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绘新,孟英峰.注气欠平衡钻水平井的新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100-102.
[2] 苏义脑.地质异向钻井技术及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87-89.
[3] 郑术生.肯尼亚地热井空气泡沫钻井技术[J].石油知识,2012,1:36-37.
[4] 田中岚,申瑞臣,杨松.泡沫欠平衡钻井液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2,25:70-72.
论文作者:韩志勇 申朝庭 邓发兵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泡沫论文; 空气论文; 肯尼亚论文; 岩屑论文; 干燥机论文; 地热论文; 流体论文; 《科技尚品》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