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构想和对策建议论文_李国宝

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构想和对策建议论文_李国宝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国土空间规划中心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小康一个不掉队的前提条件。马鞍山市九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中之重。

一、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

从现状看,我市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宜居”的要求尚有差距。经过“三线三边”整治和农村“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提升,但一些地方农村环境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到位,这很大原因是历史欠账问题,地下污水管网的布设在村庄建设早期没有考虑,而后期布设困难;垃圾收集分类转运不到位,主要是因为缺乏资金;黑臭水体不同程度存在,污染是一方面原因,重要原因是生产生活的方式转变,对当家塘依赖程度降低,且青壮劳力长期外出务工,没有动力也没有劳力清理维护当家塘。

在公共服务方面,缺钱少人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以,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落后一直是老调重弹的局面。教育方面,缺乏标准化幼儿园,连每个乡镇一座标准化幼儿园都达不到,“幼有所育”能力不足;文化方面,很多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场馆大多大门紧闭;医疗方面,县级每千人医生数、每千人床位数都明显落后于市区。

(二)年龄结构老化,农业人才不够

根据马鞍山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3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04%,已属于深度老龄化社会。与2017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36个百分点,呈现老龄化加速的态势。

在农村,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本地产业薄弱,就业岗位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就近就业;二是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农业收入不如打工收入;两方面造成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农村留守人员结构严重失衡,多为老弱妇孺,农业人才严重不足。乡村人口和产业无法形成正向循环,内生动力无从谈起。

(三)产业深度欠缺,附加价值不高

马鞍山在现代农业领域出现了一些代表企业和品牌,比如盛农农业。但是数量少、影响范围小,且产业深度不足,主要是一二三产融合不够,知名、高端品牌产品少。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力不强,且有明显的季节性。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低,单客消费低。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全域的战略统筹,致使各经营主体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作战。

二、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和构想

(一)城乡统筹,全盘考虑

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孤立地看待乡村问题,城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乡村振兴的根本宗旨是缩小城乡差距,过去城市自己跑,把乡村丢得远远地,现在是要城市城市拉着乡村一起跑,最后达到齐头并进。利用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城乡融合发展,改变过去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建立城乡平等、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成果,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

农村发展不足的很大一个原因恰恰是农村人口过多,这至少有两方面不良影响,一是拉低农业人均经营效益,抑制了土地经营权集中,农业现代化核心是依靠技术和规模化提高效益,土地碎片化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的低效益让人才和资金望而生畏。

农业越是现代化,需要的农业人口越少。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的发展一定是农村人口减少的过程。宏观层面,我国城镇化率2018年达到59.58%,相较发达国家80%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会继续提高,农村人口将随经济发展而逐步减少。微观层面,我国农村居民其实普遍希望进城定居,尤其是90后在城市定居愿望相当强烈,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应该阻止的。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农村人口总量过剩,而人才不足结构性失衡局面。所以乡村振兴过程中,不要简单地将吸引人才等同于吸引农民回流农村,而是吸引农村需要的人才来农村发展。

(二)稳中求进,顺势而为

乡村振兴要全面振兴,这是一个全局战略,也是长期战略。要以全面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乡村振兴不是要振兴所有乡村,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于人口外流严重,或因重大项目而需拆迁的,要纳入搬迁撤并类村庄。同时,工作开展要有时序性,总体原则是分批建设,以点带面,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先选取底子相对较好乡村试点,获取成功后再依序推开,有利于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三)提升环境,补齐短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相比城市最大的优势,如果乡村生态环境不再宜居,加上公共服务落后这一减分项,会使原本居住在乡村的人逃离,在外的人不愿返乡,人才不愿前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改善人居环境补短板,保护生态环境壮优势,是乡村振兴的硬件前提条件。

除了生态、人居环境硬件提升,文化、公共服务软件也必须跟上。特别是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乡村的未成年人是乡村的未来,乡村振兴依靠他们,也为了他们。

(四)产业融合,提升动能

乡村振兴,要真振兴,持久振兴,必须依靠产业。乡村振兴的牛耳就在产业,而乡村对环境要求及产业特点决定了乡村振兴的产业选择面并不广,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等领域。

发展合适的产业是手段,村民受惠是根本目的。如果简单的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模式采用收购农产品,加工以后卖出去,加工成品和初级农产品之间的增值部分都被企业赚取了。企业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外,村民还是卖初级农产品,并没有实际增收或者说增收有限。产业融合必须要村民融进去,而不是让村民参与产业链仍然在分工中继续从事一产。

三、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聚焦科学规划合理实施

整体布局方面,深化、细化乡村布点规划,厘清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安排好近期、中期、远期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和计划。

具体到某个村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一要争取国家、省各项试点,以获得上级奖补资金。二要选择高水平规划编制单位,最好不要搞最低价中标,防止乡村振兴规划编制项目沦为高校学生练手所用。三要调研充分,由于每个村的村情不同,要深入一线,搜集一手资料,避免闭门造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做好指导。四要公众参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见。

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树立起规划的强制性和长期性的意识,不能追求短期效益,更不能机械理解上级精神,特别是防止刷白墙变种,变成刷灰墙、做墙画等其他形式。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有着关联性,鲜明表现在污水处理方面,农村在基础设施方面最薄弱、最紧迫、最花钱的就是污水管网建设。一是优化村庄布局、科学引导聚居,降低建设成本。二是合理预估规模,防止过度超前。

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一是提升学前教育设施,保证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标准化幼儿园。二是农村小学、初中或九年贯制学校要增加寄宿功能,关爱留守儿童。三是提升村、乡镇教师待遇,留住并让其安心工作。

(三)重视人才核心地位,聚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特别是三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要务,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宗旨。一是县委党校要对村支部书记、村两委人员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这是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最根本保障;二是县职中要开设对口专业,定向培养现代农民;三是市县政府要主动吸引专业型人才,特别是农业科技专家,农产品、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推广、营销型人才。

(四)加大产业纵深融合,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目光不要放在“引”,重点应在“育”,要建立所有权归集体的本土品牌,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一是鼓励村办企业,形成能人带头、骨干参与、人人受惠的局面。二是利用渠道扩大市场,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三是搞区域联合,集团化管理公司化运作,鼓励农庄、合作社等主体相互持股关联,共担风险。四是乡村旅游要搞全域统筹、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错位竞争,不搞遍地开花。

(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聚焦经济生态双重收益

在专业农技专家指导下,一是可以探索发展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的复合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二是市、县、乡镇各级政府要投入资金,进行土地整治,使耕地连片、平整,降低土地流转经营户种地成本。农民土地权益主要体现在量的多少,而不需要具体对应到某块地。营造环境,降低社会成本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三是由政府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等多产业有机联系的循环农业模式,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以达到经济、生态双重收益。

参考文献

[1]王熙.如何守护乡村文化根脉[J].人民论坛,2018(14):132-133.

[2]王鹏.农村社区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刘睿,王越.振兴乡村文化探析[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3):73-82.

[4]岳玉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5)

[5]董进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7(22)

[6]阴映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8(04)

论文作者:李国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马鞍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构想和对策建议论文_李国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