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和广泛,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阵地的早读,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估四个角度出发,并以教学形式和方法为重点,阐述了对初中语文早读教学的几点浅陋的心得与认识。
关键词:朗读;内容;方法;形式;创新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举措与变化日新月异,而早读这块领地却似乎倍受冷落。对于早读更多的是从学校制度与常规的角度去要求,而未广泛深入到对早读教学的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上。因而现实中的早读往往不尽人意。
早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何以如此尴尬呢?究其原因——内容单一、形式千篇一律、气氛沉闷。这样的早读使学生厌恶读书、厌恶语文,使全天的学习生活一开始就陷入空洞或沉闷。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独领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读的学习方法源远流长。朗读是对文字作品的再创造,是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外在体现。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相当及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语文开设早读课,正是实践这一要求的必要途径,专门凭借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素能的早读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早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毋庸质疑的。要激起学生对语文乃至对每一天学习的渴望与热情,定要吹响这清晨的第一声号角,让早读成为激情语文的华彩乐章。
本文将从语文早读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评估方法三方面谈谈笔者对语文早读改造的粗浅认识。
早读朗读内容的安排,一般有训练与检测、巩固与拓展、赏读与创造等模块,根据需要,可以是单一的主题,比如以训练为主题的早读,可以由背诵、朗读、演讲、口语交际的训练等构成;也可以由两三个不同主题的环节构成,在一节早读中安排训练、检测、创造多个版块,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还可以依据分类推进的原则在不同小组中同时进行不同主题的内容,如A组可以进行拓展阅读赏析,B组可进行背诵检测等。
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提出的“一体两翼”语文教学整体模式,“两翼”之一就是“以课外阅读为重心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因此早读的朗读材料应广泛一些,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和知识积累,安排学生读一定量的课外名著及古诗词,也可以选择学生的优秀习作、随笔以及他们喜欢的篇目。
早读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知识的容量和密度明显小于课堂,形式不像课堂教学那样规矩严格。但它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默契,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早读来说,好的组织方法是体现早读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保障,是改变学生对早读误解的“杀手锏”,而且具有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巨大发挥空间。
一、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追求创新。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朗读教学的形式本身就千变万化,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特点,创造空间将更为广阔。
比如:齐读古文时可以采取原文与注释穿插读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必须眼口心并用。初中第三册诗歌单元选了不少深沉、含蓄、忧郁风格的诗歌,学生要迅速准确的把握朗读方法和感情基调绝非易事。静听录音之后,从跟读开始,一遍遍跟随录音低声吟读,朗读指导更直观,学生易于掌握。朗读《安塞腰鼓》,可以将齐读、对读、轮读、独声朗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可将重唱式朗读穿插其中,整个朗读就如同雄壮的大合唱,激昂的交响乐,蔚为壮观,学生在自己的声音中充分的感受并张扬安塞腰鼓那威武奔放的生命律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营造氛围,形成风格。所谓营造氛围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周围气氛和情调。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认为“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心理学家利珀还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根据早读的不同内容与主题,做不同的策划与情绪准备,营造相应的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化状态,让每节早读风格迥异,成为独特的体验和享受。比如以赏读抒情、诵读评读、检测比赛、表演述评、研究思考分别为主题的早读,可以形成细腻唯美型、激越振奋型、紧张激烈型、百花齐放型、冷峻严肃型的早读氛围。早读不仅要完成目标,还要成为语言与精神的盛餐,情感与心灵的洗礼。
比如,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做充分的朗读训练后,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在旋律中感受经典作品亘古不变的魅力以及超尘脱俗、澄澈空灵的优美意境,早读在学生的吟唱声中结束,回味悠长。读完悲壮、震撼心魂的《斑羚飞渡》,学生各自朗读了课外材料,有写动物的,也有写人类的,有类似于课文的,也有决然相反的;生与死,崇高与委琐,勇敢与怯懦,自然的社会的……强烈的冲击,冷峻的思考,除了对作品的感悟,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崇高感弥散在每个学生心中。
三、充分将早读形式活动化。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与活动中,感悟、领会,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我们又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生以哪种形式参与活动,都会直接轻松的获得经验与技能,记忆深刻,甚至受益终身。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早读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师生间的互动,这也是大语文教育观的目标与要求。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智囊团”,与教师一起策划,让早读成为学生阅读、想象、表达、展示、演绎才情的自由天空。
比如:“情景再现大比拼”——对课文场景描写等片段内容的创造性表演比赛;“小组背诵(朗读)接力赛”——像接力赛跑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背(读),每当背(读)错就换人,一定时间内看哪一组背(读)的多(严肃庄重的课文不宜采用)。还有文学常识(基础知识)擂台赛、课本剧表演、朗诵(朗读)个人秀、阅读交流会等等都是初中学生热中参与的,如果配合时令、节日、新闻大事等还会创造出更为异彩纷呈的语文早读活动。
四、固定的主题结合学生自己灵活的安排,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魏书生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无限潜力的,不断变化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在完成早读既定主题或目标之后,留一定时间给学生,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让他们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单独朗读或者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合作朗读,让学生与语文更自然的“亲密接触”,独立体验语文。
另外,早读的组织方法上鼓励学生在教师宏观督导、监控下,自己组织主持;在早读前的策划、早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班级互动。
评估是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意在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的质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改革评估方式的要求中提出“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评价,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重视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建立过程、结果并重的动态评价体系。”早读效果的评估标准应从提高语文素养与兴趣的角度出发,以激励为目的,通过比赛、竞争、测验、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奖励机制为立足点,根据学生意愿设立活泼新颖的奖项,最大限度给学生成功感,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只要用心、用情,早读这块得天独厚的语文园地一定会焕发无穷生机,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和平中学730100)
论文作者:杨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形式论文; 方法论文; 内容论文; 互动论文; 知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