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对科研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特网论文,对策论文,科研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认识因特网
1987年9月20日,我国在北京通过INTERNET 向世界发出第一封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较慢。为此,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1月,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国务院又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我国信息网络化工作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目前有权直接与INTERNET连网的部级单位有四个,即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教委、邮电部、电子部。这四个单位分别组建了四大互联网:①中国科学院互联网(CSTNET);②国家教委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络(CERNET);③邮电部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CHINANET);④电子部互联网(CHINAGBN)。下面以CERNET为例,介绍一下因特网的功能。
CERNET的建网宗旨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其接入网络的计算机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互连,其最终用户是我国教育和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其它非盈利机构。CERNET将会极大地改善我国大学教育和科研的基础环境,对全国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CERNET可以向用户提供因特网的全套服务,主要有两大类:
1.1 基本信息服务
1.1.1 电子邮件(E—mail),它是利用网络交换文字信息的非交互式服务。用户只要知道收信人的E—mail地址, 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并可同时分送多个地址,具有快速、简便、高效、价廉的优点。
1.1.2 远程登录(Telnet)。是用户在网络通信协议的支持下, 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一台远程计算机终端的过程,是一个强劲的资源共享工具。通过远程登录可进行信息处理、科学运算、查询异地图书馆藏、异地信箱查询等。
1.1.3 文件传输(FTP)。不希望在远程联机的情况下浏览异地计算机上的文件时,可通过FTP功能将文件取回本地联网计算机中, 既方便、又节省费用。利用FTP还可以得到许多Internet 网上提供的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
1.1.4 基于电子邮件的服务。主要包括:①电子公告板(BBS)。用户与提供BBS服务的主机相联,可读取BBS公布的信息或公布自己的信息供他人阅读。②网络新闻(Network News)和网络新闻组(NewsGroup)。按不同的专题组织,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公告板服务形式, 用户完全自由参与讨论;③邮件用户组(Mailinglist)。 也是按不同的专题组织的,向有关电子邮箱发一封含有加入或退出用户组的电子邮件即可,用户不仅可以参加某一专题的讨论,还可以订阅电子刊物。
1.2 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1.2.1 名录服务。包括Whois、Netfind和X.500,用于查询人名地址、机构地址和提供各种服务的主机地址。
1.2.2 索引服务。包括Archie,Veronica、Jughead和WAIS,主要利用关键词查找信息源。
1.2.3 交互式服务。包括Gopher和WWW。Gopher是一种菜单驱动的交互式检索工具,具有Telnet和FTP功能,对不熟悉网络资源、 网络地址和网络检索命令的用户是十分方便的。WWW(World wide web), 环球网是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检索工具,可以按用户的要求自动查询所需的文本、图像和声音等信息。
除了有因特网提供的上述服务功能外,CERNET在全国构建了骨干网、区域网、校园网三个层次结构的网络。每个“子网”以及“子网与子网之间”同样可以开发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诸多功能,最终达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改变工作方式、为各项决策工作服务的目的。
2 因特网对科研工作的影响
信息交流会促进科研的发展,而科研又是科技信息的源头。科学技术具有先导作用,科研的发展造就了因特网,因特网又对科研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宏观地讲,因特网对科研工作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影响,也就是对科研设备、科研手段的影响。例如,通过因特网的远程登录功能,使自己的计算机登录为异地某台超级计算机的终端,进而进行信息处理、科学运算。二是对“软件”或“软环境”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信息交流的准确、快捷、方便对科研工作的影响方面。如果说“物质流”尤如一个人的血流,把需的物质(养分)送达目的地;则“信息流”就如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正常,才能够头脑清醒、才能够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因特网对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同时也为解决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手段。
2.1 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
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这是科研计划管理工作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原因就是信息不灵,别人已经研究出来或者已经在几十年前的公开出版物上公开了,我们还不知道。因特网强大的检索功能使重复研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当然,目前要达到这一步尚需一个过程,需要各单位的“子网”都建立起来,把有关信息形成数据库,“子网”与“子网”互联,进而汇总成较大的数据库,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也就是说,“库”中信息量越大,检索越准确,重复研究才会减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研人员选题正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为今后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
2.2 实现合作研究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缩小了世界”。各种实验数据的传输非常快捷:利用多媒体技术,人们对各种实验情景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可以远距离遥控指挥另一方做科学实验;人们也可以在网络新闻组中或通过E—mail 很方便地讨论问题,联合发表学术论文。因特网为远程合作科研提供了技术平台。
2.3 形成新的“人才观”
如前所述因特网为远程科研合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网罗世界各地的人才为我利用。这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在“引进人才”观念上有所突破。因特网创造的“新的合作方式”需要我们有“新的人才观”。引进人才的方式更多地是“引进智力”,并非一定要“办理调动手续。”反之,通过因特网,也会造成“智力流失”。这方面的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亟需深入探讨。
2.4 科技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 论文发表难、 著作出版难,其主要障碍在于印刷、出版、发行过程中的高成本。“电子出版物”抛弃了纸载体,成本低、容量大、表现形式多样(文字、图像、三维动画等),为成果的发表出版开辟了新天地。
2.5 解决了成果鉴定中的一些问题
“信息流”的畅通为正确地评价科技成果创造了条件。具有“国际首创”、“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头衔的科技成果太多、太滥。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信息不灵,二是缺少监督。因特网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解决了信息不灵的问题。同时,新鉴定的成果也要“进库”“上网”,并能为大众所检索,这就是一种监督功能。“新”成果冠以“国内首创”的名号输入成果库,其实这种成果早已有了,并且主要技术指标相同,如此做法岂不贻笑大方。因特网使得关起门来小区域内“制造”“国际(国内)首创”的可能性大为减少。这也就增强了成果鉴定的准确性、客观性、可信性。此外,“网上鉴定会”也会为现行的科技成果鉴定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2.6 为技术成果转化开辟了新天地
①目前技术市场中的多层中介形成了重重经济壁垒,虚假技术混迹其中,令买方提心吊胆。因特网使技术买方可直接访问卖方技术信息库或国家技术信息库,具有全面具体、切实可靠、节约时间和经费等优点。②从过去技术市场建设的实践来看,曾经出现过“误区”,即以销售“硬商品”的方式去销售技术,建设大厦式的常设技术市场,设摊位、展产品、挂展板等。实践证明,这种商场式的销售是行不通的。因特网为创办“网上技术市场”,召开“网上技术交易洽谈会”提供了条件。因特网为今后技术市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③正确的技术评估和可行性分析是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特网上丰富的技术、经济信息为技术评估和可行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例如,足不出户便可查询到某种原料的产地、价格等。④现行条块分割、各自封闭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信息传播中的“绝缘层”,阻碍了技术信息交流。因特网的互联功能使信息得以“集成”、“系统”、“标准化”,打通了信息“绝缘层”。信息丰富了,决策失误减少,技术成果转化率才能得以提高。
2.7
信息网络的建立与互联使得企业可以凭借信息技术获取某地区甚至是全球某种产品生产的信息 企业不仅要与临近的同行竞争,而且必然会遇到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对信息反应灵敏,必须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也就带动了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工作的节奏。也就是说,信息流的畅通,加快了整个科技、经济系统的运行速度,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
2.8
因特网对整个科研工作系统的影响必然会给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例如,如何管理“电子出版物”上的科技成果?如何管理因特网上的科研人员合作和智力交流工作?如何召开网上成果鉴定会和技术交易洽谈会?等。信息化管理的到来也将会使人浮于事的状况大为改观,使管理机构得以实现“精兵简政”。可见,因特网对科研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深刻的。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如前所述, 因特网对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深刻的影响。同时,因特网的商业应用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各种商业机构、金融机构、产业部门纷纷进入网络,开创了许多全新的经营方式和各种遍及全球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场、电子报刊、电子图书馆等已成为现实。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上实施的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视像会议系统等应用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一切具体生动地展示了信息网络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时代的美好前景。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因特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在社会转型期,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改革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发展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跨跃式发展。
3.2 建立健全科技信息管理机构
因特网对科研工作影响的重要方面在于科技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带来的影响。科技信息是现代科技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也是决策层的决策基础和先导。因此,在科技管理部门中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建立高效的信息处理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3.3 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 从大的方面讲, 因特网的发展要求科研及科研管理人员都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会利用因特网为科研及科研管理服务。对管理层来讲,重点要抓好信息采集加工人员的培养、提高。信息采集、加工人员的培养一定要突破传统的“资料员”观念。他们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语能力、科技管理知识、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公关能力。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预测力。的确,在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要求比一般管理人员的要求还要高,因为他们处在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位置上。
3.4 抓好硬件建设。合理配置现代办公设备, 才能够提高应用层次,快速、有效、充分地发挥因特网的作用。
3.5 探索因特网上的科技管理模式。 因特网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虚拟世界”,如何进行网上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探索网上科研管理的模式、方法是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如何利用因特网申报项目,如何召开网上成果鉴定会,如何保障科技信息的数据库化,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等等。总之,基础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科研工作高效运行。
3.6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前述可见,基础管理工作的制度化、 科学化、标准化,要求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而且这种制度、办法与标准必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或兼容性,并且适于与国际接轨。
3.7
因特网的开发应用绝对不能局限 于目前因特网提供的一些功能。要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单位建立自成体系又彼此互联的“科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也就是说要建立内部网(Intranet)。当然,其中一些数据库和程序可以是共用的,要避免“虚拟世界”中的重复建设。其子系统可以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子系统、经费管理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人才管理子系统、技术市场管理子系统、科技法规管理子系统、国际合作管理子系统、科技信息统计子系统、日常事务处理子系统以及信息综合分析、决策支持子系统等。改变传统的、分散的、多目标的。模糊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规范化信息和真实数据为基础的量化的、集中的综合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为科技管理部门实施高效、灵活、方便的调控手段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系统建设的原则是:①结合实际、注重实用;②统一规划、分步建设;③不求高速、唯求高效;④资源共享、加强管理。
3.8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进行了一些检索工作, 发现谈因特网对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影响的文章较少。实际上,因特网因科技发展而产生,又对科技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其相互关系具有革命性和很高的在研讨价值。提一个不是对策的对策就是:建议广大科研工作者特别是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广大同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多开展一些这方面的研讨;建议《科研管理》组织征文、开辟专栏。尽管探讨的个别问题可能显得有点超前,而前瞻性、预测性、指导性正是理论研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