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青少年道德观及其启示_道德观论文

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青少年道德观及其启示_道德观论文

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青少年道德观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观论文,青少年论文,四代论文,启示论文,领导集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1(2009)01-0142-0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四代领导人,针对具体历史条件,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于青少年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党的青少年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深刻理解与研究这些思想,对于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推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道德观。无论在中国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青少年问题。尤其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共同纲领》第42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应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针对资产阶级阵营和无产阶级阵营对峙的实际,毛泽东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争取青少年,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1953年6月,毛泽东从青少年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青少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三好”的思想是对青少年发展的规律的把握,也是对青少年发展的希望。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性、时代性、发展性的高度,提出了教育方针,要求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突出了德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也显示了第一代领导人对青少年道德的重视。1957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又红又专”的要求。这样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技术要求结合起来,把政治要求与经济要求结合起来,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在青少年思想中的统御地位。

邓小平同志的青少年道德观。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少年道德应该坚持“四有”。1978年,他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2]。其中的“新人”具体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有理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3]。二是“有道德”,“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4]。三是“有文化”,“要用最顽强的精神去学习,使你们这一代的青年都成为识字的人,有文化的人,能够掌握科学和技术的人”[5]。四是“有纪律”,邓小平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6]另外,他还积极主张“三个面向”,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四有新人”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构成了邓小平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观。

江泽民同志的青少年道德观。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江泽民同志强调一方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以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青少年道德观建设的思想。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样,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学习成才结合起来,把崇高理想与当前实际努力结合起来,把个人道德提升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随着新世纪的临近,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教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此,江泽民认为,青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他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极大。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五点希望”,要求青年自强不息,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从青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出发,江泽民同志指出了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的意义,也提出了通过努力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砥砺品格,早日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

胡锦涛同志的青少年道德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现象,从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高度,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8]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概括,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更加突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提高青少年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也为构建新形势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这是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健康成长,党的四代领导人对青少年给予了殷切的希望,也对青少年道德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青少年的发展进行了论述。从整体看,这些论述立足于世界发展与中国具体国情,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展,进行了新的论述,形成了关于青少年道德观。从青少年的成长的客观规律来看,四代领导人对于青少年道德观,深刻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具有理论的系统性,理论发展的继承性,把握全局的战略性,与时俱进的发展性,是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南。

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与中国发展相结合,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方向性。“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他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9]中国共产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精神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造就什么样的青少年,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大局的事情,它关系到用什么样的人才去建设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苏联访问期间,毛泽东接见留苏学生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青年的讲话。他热情洋溢的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和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后,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混乱状况,从思想道德的整体性角度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与健康成长相渗透,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的协调性。马克思深刻指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1]。党如果说,可以用革命的、狂风暴雨般的手段去进行推翻旧中国的话,那么,建立一个真正的文明、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必须用现代化的科技为手段,以精通科技、善于应用科技的人才为主力,以勇于推进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相应,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应该采取和谐的方式。因此,四代领导人都强调青少年道德和发展的协调性。毛泽东从“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对立统一的角度提出,新中国要加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此,他提出了“又红又专”的青少年发展的标准,提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随着世界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他又积极推进“向科技进军”。这样,把青少年道德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既不是单纯强调空洞的道德;又要注意青少年成长的方向。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科技是生产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强调不能搞空头政治和思想建设,而是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新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潮流中,第三代领导人认识到了科技教育在国家民族生活中的地位,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决策。一方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用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知识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社会一方面要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也是对青少年的热切期望。

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性。“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这就是说,人总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体上是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致的。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对于社会实践对于个人的思想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集中的论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3]他主张学习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在与工农接触中提高思想道德,坚定社会主义信仰。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就说过,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该是科研的重要方面军。随着高等院校的调整,学校的科研能力会逐步的增强,科研的任务还要加重。他认为,这样可以使学校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科技攻关的前沿,高新科技的孵化器,新的思想的传播基地。同时,只有让青少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道德水平,增强自身素质,进一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不仅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要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胡锦涛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全面改善社会环境,才能真正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正是把青少年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相渗透,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相统一,使得社会主义道德观具有了鲜明的方向性、协调性、时代性,体现出了鲜明的创新性。从“全面发展”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演进过程,是我党的四代领导人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探索的过程。当前,只有深刻认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性,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才能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不断发展。

标签:;  ;  ;  ;  ;  ;  ;  ;  ;  ;  

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青少年道德观及其启示_道德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