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升学备考的孩子帮倒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帮倒忙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下,距离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参加升学备考的孩子进入了紧张的复习应考阶段。面临升学考试,不仅考生心里紧张,其身后殷切期望的家长们更紧张,心理焦虑也表现得更严重,一下子进入到“紧急状态”中。家长的焦虑无形中又给考生增加了压力。初三学生何玲玲显得一脸无奈:“说心里话,考学对我来说并不可怕,最怕的是爸妈无休止的唠叨,天天都是‘现在是关键的关键时刻,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要抓紧分分秒秒’……”而高三学生陈晨更是“有苦难言”:“这些天,我几乎成了家里的‘国家一级保护’。晚上爸妈一会儿端来咖啡、牛奶,一会儿送来水果、洋参含片……我都被他们关心得喘不过气了!”全家皆兵的严肃,异常紧张的父母,压抑死沉的气氛……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备考的孩子怎能没有压力?
目前,家长在帮助孩子备考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对孩子的复习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家长应该怎样为孩子帮好忙?最近,笔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现选择典型事例介绍给读者,以期给家长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A)过分保护型
●误区表现
家有考生,全家人众星捧月般围着孩子转,甚至有些父母早早就请假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其实这么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更不利于孩子以平常心准备应考,其副作用是影响孩子安心复习及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问题解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有准备升学考试的孩子,父母心里那根弦往往绷得比考生还要紧。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可以说一半来自考试,另一半则来自父母的紧张情绪。从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方面看,父母的关心未必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初三女生韩晓华的苦恼就是个典型:在家里,爸妈把她当小公主一样,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要她一心复习,搞得很特殊,家里气氛也怪怪的。父母对她总是小心翼翼的,吃饭时叨念要吃什么才能保持营养,饭前饭后夜里还要补充什么营养素,连爷爷奶奶也经常会嘘寒问暖,坐立不安地为她忙这忙那……谈到这些,晓华感到一种很大的压力:“我真想不出来,要是我没有考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和为我做的努力,我该怎么办?”
无疑,家庭的“特殊化”带给孩子的不是方便与动力,而是更大的压力。
●成功范例:
“家长助考要把握好一个‘度’,主要应帮孩子调整好生物钟,生活、学习尽量有规律。家长即便关心,也要放在心里,表面上要尽量做得平常些,不要制造紧张空气。”去年的应届初三学生家长宋女士深有感触。她说,女儿琳琳虽然学习一向不要父母操心,但在复习应考的那段日子,情绪也有不平稳的时候。她和丈夫发现后,并没有立即和女儿谈什么,而是陪女儿打打球、听听音乐。
“家长要特别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宋女士说,“孩子看不进书时别逼她学。”琳琳如果一个人在屋里关得久了,宋女士会叫女儿出来看会儿电视,比如看些娱乐或新闻节目。由于宋女士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安静、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期间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气氛,孩子的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B)过多干预型
●误区表现:
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到了考前几个月,孩子惟一的事就是复习功课。于是给孩子诸多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取消了娱乐、取消了锻炼、甚至连电视新闻都不许看。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找来了一些偏题怪题,让孩子做“百米冲刺”,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人。其实这样做既无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更容易使脑子疲劳和思维僵硬。
●问题解析:
考前孩子在家中的复习,是对学校复习的调整性、补充性学习。对这种学习,孩子的心理应该是放松的,应根据身体状况、学习心态、知识难易的自我感受程度自主安排。如果孩子此时倍感疲倦,休息便是其第一需要:如果孩子延续着学习欲望,抓紧复习就是自觉的行为:如果孩子清楚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就会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重要的知识点上。家长的关怀这时首先就要体现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上,如果家长不懂得家庭复习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过多干涉,使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那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权利将会被剥夺,家庭又变为以学习控制为主的学校,学生没有了缓冲的时间,其结果便是张弛无度。家长越帮,孩子越忙;忙而无序,忙中出错。
●成功范例:
在机关工作的李先生的儿子去年高中毕业。当初,孩子的模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仅够一本线,但是高考却考出了优异成绩,以第一志愿考入一所国家重点大学。
按照李先生的分析,孩子之所以高考成绩远超出模拟考试的成绩,与他对孩子关注方式的转变是分不开的。在孩子复习之初,李先生四处寻找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让孩子强化,使孩子一头扎进难题的题海之中难以自拔,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孩子模拟考试失利后,通过与老师的及时沟通,李先生果断地放弃了给孩子找来的各种高考冲刺题集,而是建议孩子着重复习教科书和老师的课堂笔记。于是,孩子的第二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60分,并最终在高考时考出了好成绩。
(C)过分期待型
●误区表现: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着让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这实际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无形中给孩子加了压力,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问题解析:
考生家长要正视现实。孩子参加中考、高考,家长对此大考的高度重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就错了。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孩子施加不当压力。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孩子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如果考前的弦绷得过紧,考试时一旦出现闪失,考后孩子就会难以承受。因此,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态,接受孩子现实状况、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其实,如果换个角度考虑,在终身教育的社会中,终身成才的机会也有很多,绝非一场考试定终生。如果家长能以自己的高屋见瓴和宽广胸怀影响孩子,孩子可能会以立长志、勤发奋作为回报。
●成功范例:
北京某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涛,在大学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年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他高中就读于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家在郊区,每月和父母见不了几次面。由于是村里惟一就读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全村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加上由于在重点中学,班里和学校众多优秀学子的竞争、老师的要求,让他在备考期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然而,在家庭里,他的父母从未对他提出什么样的目标和要求,而是减轻他的压力,爸妈经常对他说:“高考,其实就是一场考试,只要积极准备,走好复习的每一天,然后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做好自己会做的题,这就够了。只要你努力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会满意的。”
正是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让他深受感动。有任何方面的问题,他总是主动和他们谈,而父母也主动和他交换学习生活中的看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虑,分享他的快乐,也分担他的烦忧。就这样,备考期间,尽管也紧张忙碌,可是他的生活学习始终井然有序,心情也轻松愉快。最后,尽管因为身体的原因,高考时刘涛发挥得并不好,但是他仍然被省城的一所普通大学录取。更可贵的是,刘涛的父母对此没有埋怨,这让他以平和的心态投身大学生活。在他的心目中,父母是心灵的避风港,在那里他总能汲取到安宁和奋发向上的动力。他在大学里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过努力,刘涛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