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族批评大众化的冷思考_家族企业论文

民营企业家族批评大众化的冷思考_家族企业论文

对私企家族化批评热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企论文,批评论文,家族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关于私营企业家族化的评论,不时见于报端,其批评烈度,有越来越旺之势,成为私营业者及从事私营经济管理服务工作人士,继姓社姓资、姓公姓私之后的第三种心理负担。

大量的文章几乎众口一词,把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现象说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将难过加入WTO以后的竞争关,必须尽快进行现代制度的改革。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这种结论。虽然专家们的忧心可嘉,然而私企业主们却并不领情,除了加紧培养自己的子女外,基本不去理会那些说三道四,仍然我行我素。

事实上那些企业发展得真不错,规模日见扩大,台阶一个一个地上,丝毫未见就此罢手或衰退的迹象。我所在的富阳市,两万余家个体户,5000余家私营企业,几乎青一色的家族制,但它们创造了富阳市GDP及税收的98%,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使富阳市跻身浙江省10强与中国的百强。如今发展势头仍然很旺。

是什么原因使私营企业主们铁了心,明知故犯,置专家们的忠告于不顾?家族制是否走到了头?

家族制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它本质上与各种管理模式,包括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

不少经济学家著文,列举了家族制的很多弊病,把家族制说成是一种与先进的现代制度不相容的落后模式,甚至两者是矛盾对立的。我认为这起码是一种偏见。

工业革命起源于西方。我们现在崇尚的先进、现代经济模式,也从发达国家传入。在那里是否排除了家族制?事实正好相反,家族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家族制企业占有绝对的优势。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加以说明。

500强雄居世界,1/3是家族制企业:美国的中小企业80%是家族制;“杜邦”、“松下”、“正大”等等这些享誉全球的现代企业无不都是家族制;美国的家族企业占了该国新增就业率的78%;家族企业在本国GDP中的占有率:美国占50%、韩国占48.2%、马来西亚占67.2%;而菲律宾和印尼,最大的10个家族占了本国市值的一半;享誉亚洲的香港“李锦记”已传至第四代。

这些企业的管理不可谓不先进,不可谓不现代,但它们却是货真价实的家族制。可见家族制企业完全适应现代的先进管理。两者是相容的,并不矛盾。

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99%,而中小企业几乎全是非公有制企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家族制经营的企业至少占了90%以上。如四川的“希望”、宁波的“方太”、杭州的“万向”、温州的“正泰”和“德力西”,谁又能说这些企业是落后的。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法律并不排斥家族成员以自己的股份合股组建公司,说明家族企业完全可以应用现代企业制度。

北京大学国际经营管理研究所所长张国有教授认为:家族化管理机制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这一传统从古代走到现在,还将从现在走向将来。它完全可以,实际上也是与时俱进的。

至于很多批评意见,可能与“公”、“私”观念上的认识长期保守有关。

家族制企业的生命力来源于内部成员的忠诚,相互信赖所带来的安全感、凝聚力

为家族制企业的生命力担心是多余的,无论国际或国内,目前家族企业表现出的生命力旺盛得很,说明家族企业在竞争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其实企业形式无所谓优劣,关键看它在市场竞争中的管理交易成本的高低。

家族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管理成本低。家族成员间有无法割舍的特定血缘关系,彼此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理想,其整体利益的一致性是一种强力凝聚剂,使彼此心照,兴则共荣,衰则俱损。成员对家族的忠诚,彼此间的信任和了解的程度远胜于非家族企业的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家的凝聚力甚至胜于宗教、社团、党派。

自然,家族成员间也有为利益明争暗斗的内耗,但这种内耗比之于用人失察损失要小得多。企业主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把企业交给非家族成员去经营,便无商业秘密可言,一旦被怀有异心的人利用,拿走了技术、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跳槽另就或自办企业,这就可能致家族企业于失败的境地。当今这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

私营企业的资产是家族的,创业者不可能将自己拼搏一生艰苦创下的家业交给外人去经营,出于资产安全和事业延续的考虑,家族制就成为非公有制企业的首选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这种以家族忠诚为纽带的经营管理,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给私营企业造就了不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随着家族制企业发展,规模扩大,管理人才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出路是加快培训家族成员和引入外才

家族企业的优势,前面已列举不少,但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个体经营时,雇几个帮工,自己打理,三下五除二很轻松地做好了。一家小企业,问题也不大,夫主外,妻主内,成年的子女跑跑场子,极大多数企业经营得也不错,绩效年年大幅增长。

多年过去,情况变了,企业规模扩大了,从小工厂变成大工厂,大工厂变成公司,公司又升级成了集团公司,资本仍是家族的,但家族规模的扩大没有企业规模扩大来得快,于是管理人手严重不足,加之老一代家长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对新科技、新知识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快速发展与管理滞后的矛盾开始突现。这就是本篇开头说的,让很多专家忧心而疾呼要予以改革的现状。

私营企业的家族主们倒不显得特别紧张,因为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有自身成功的经验,有了丰厚的积累,其中年岁较大的第一代家长,大多做了交接班的安排,自己任董事长,儿子任总经理,多子的家庭,采用切块经营的方式。中国的传统,代际间的交接,很少诉诸文字,传统的约定,其效力等同于法律。

年富力强的老板们,在自己补习知识的同时,把子女送到海外深造,以求将来学成归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寄希望发扬光大。

还有很大一部分私营企业,面临的是企业发展较快,管理人才缺口较大,家族成员交替不济,形势所逼必须眼睛向外。目前我们社会还缺乏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机制,所以此类专才供货不足。且老板们对年轻一代的雄心勃勃的人才还存有一种难以启齿的戒心。于是聘用外才一般选择两种途径,作为过渡。

其一是招大专院校的年长专家或原国有企业的老资格退役专才。这些人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且心理比较稳定,给以较高待遇,即能为企业所用。

其二是面向党政机关。近年来,机关实行机构改革、职能转换,不少干部离开了行政机关,有的还正当壮年,精力充沛,活力很强。他们因为是靠工薪生活,不可能有资本积累,自办实业可能性不大,成为闲置人才群体。不少家族企业在急需人才时,瞄上了这个群体,条件谈妥了,招进来就可以用。因为这些人长期在纪律规范的机关工作,受组织教育培训多年,新知识与信息吸纳渠道多,储存量大,且行为规范,综合素质较高,管理经验较初出校门者丰富得多,受聘以后,一般都把岗位当作继续实现价值的机会,积极地发挥作用。

虽然这两类人才供职的时间都不会很长,但作为过渡,有效地解决了家族企业的燃眉之急,为这类企业代际间交接班及逐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赢得了时间。所以尽管从理论上讲,企业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突现,但有上述渠道补充,使矛盾基本平衡。眼下要务,是聘任双方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度过磨合期。

法规不健全,企业的合法经营环境及私有财产的安全保障就不完善,这是家族企业实行现代制度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改善法制环境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措施

家族企业之所以不敢放手让外人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根本原因就是怕自己的商业秘密、专利、技术、市场资源、资产等安全得不到保障,受到侵害,追究无方且乏力,所以才不得不调动家族全体成员分兵把口,把所有财富装在一个口袋才放心。

现在,我们已逐步进入文明的法制社会,随着法制建设的进度加快,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会不断完善。据了解,有关权威部门正在起草“物权法”,万众翘首,盼尽快出台。国以民为本,妇孺皆知,为求民心所向,务必全力保护民之财产。

可以预见,在一个良好的法制保障的环境中,家族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会大大加快。

家族制企业遍布全世界,并非中国独有。在最先进的现代化发达国家,它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有资料表明它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作用,它在发展家族经济的同时,为所在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提供了数目巨大的就业机会。

在中国,除少数国有企业以外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制企业更是占了90%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是在我们终止了僵化路线以后,在改革的政策作用下发生并发展壮大的。它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已被20多年来的巨变所证明,在跨入新世纪,接受入世挑战的时候,未见它们怯阵,一招一式,应付自如,有先行者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有的正在筹备公司上市或已经上市。

看来,担心是多余的,传统的家族制与先进的现代制并不矛盾,它的竞争力也不容置疑。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不必过多地去指责家族制,更不应该全盘否定家族制,不要以计划经济的头脑去规划家族企业的改革,甚至乱开“药方”进行误导,让家族企业自主经营,与时俱进。

标签:;  ;  

民营企业家族批评大众化的冷思考_家族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