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研究_国家旅游度假区论文

我国民族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研究_国家旅游度假区论文

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发建设论文,旅游度假论文,我国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度假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可使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与世界旅游接轨。但度假区建设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探讨。

关键词 度假旅游 国家旅游度假区 开发建设

一、顺应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之举

我国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举措正加紧进行。因为,当今世界,随着各国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度假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长途跋涉、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向通过旅游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陶冶生活情趣等转变。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度假休闲。

过去,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也缺乏度假旅游产品,很不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使我国在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削弱了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旅游产品由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结合型转变,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办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即:大连金石滩度假区、青岛石老人度假区、苏州太湖度假区、无锡太湖度假区、上海佘山度假区、杭州之江度假区、福建武夷山度假区、湄州岛度假区、广州南湖度假区、北海银滩度假区、三亚亚龙湾度假区、昆明滇池度假区。为推动度假旅游的深入发展,国家旅游局继1993年中国山水风光游、1994年中国文物古迹游、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之后,又推出了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旅游业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使中国旅游符合国际惯例,开始与世界旅游接轨。

二、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任重而道远

开发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搞度假产品,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为鼓励和吸引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和个人到度假区投资开发旅游设施、经营旅游项目,国家对旅游度假区的投资企业实行八项优惠政策。各个度假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年多来,在度假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到1995年上半年,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已签订投资项目合同462个,协议投资额77.5亿美元, 其中外方投资60.1亿美元,占77.5%;已到位资金11.3亿美元,其中外方资金 7.5亿美元,占66.4%。到1995年底,全国已推出能够接待国际度假旅游者的度假单元160多个。这些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和度假产品的推出, 使我国旅游产品发生了结构性转变,为“九五”期间我国旅游业的高档次、高水准服务提供了强大的后劲。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度假区开发建设刚刚起步,在’96度假休闲游之际推出的“度假单元”,实际上是度假区的“零部件”,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至今尚未完整地建成一个。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度假胜地,从开始建设到初具规模到形成气候,一般都经历了十几二十年,长的甚至有四五十年。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发展历程还很短。因而,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把我国的度假旅游产品按国际水平,推向国际市场。

三、如何进一步搞好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

1、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周期长, 需要大量资金。而我国度假区建设的既定方针是引进外资,因此,首先得为境外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方面加快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平整土地等基础配套设施硬环境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搞好以综合服务为内容的软环境建设。如设置专为外商投资服务的投资服务中心,落实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建立金融、信息、保险、会计、法律等一系列服务机构,为外商解除后顾之忧;在土地审批、项目审批、规划建设管理、工商税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在短时间里为前来洽谈项目的客户办理全部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国内举办的大型贸易洽谈会和其它机会,引进国内投资项目,以期收到中外投资兼收并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开发建设效果,使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

2、度假区要突出自身的特色。由于国情的不同,客观条件的不同,开发旅游度假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客观的规律,普遍强调的是因地制宜,按照度假旅游者的需求设计和更新产品,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度假旅游者往往选择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自然景观丰富的海滨、山区和森林地带作为理想的度假之地,尤其对海滨度假的需求更为旺盛。世界上第一个度假地就出现在西班牙的玛交利岛。目前,地中海海滨、加勒比海海滨和夏威夷海滨都是国际上极负盛名的度假地,亚洲的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海滨度假地异军突起,日益兴隆。这些度假地经过较长时期的开发建设,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我国的度假区还处于建设初期,要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度假旅游市场确立自己的地位,就更得具有鲜明的特色。如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就面临着东南亚巴厘岛、宿务岛、碧瑶、帕塔雅等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的竞争。在开发建设中,一方面要强调热带海滨度假地的“3S”资源(即阳光、海水、沙滩);另一方面更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南国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特色,即其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也正是亚龙湾区别于东南亚其它热带滨海旅游区的关键所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宗教、养生、书法绘画等文化对国际游客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旅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如海南岛分布的黎苗两族,其文化又处处反映了热带民族风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黎族、苗族民族文化是将亚龙湾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的文化背景,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精神内核”。又如武夷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因未受污染曾被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赞誉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武夷山度假区则可围绕这一特色大做文章,为度假旅游者提供一个回归大自然的幽静环境。各度假区只有突出自身的特色,才能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3、摆正度假区的市场定位。从我国多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来看, 客源市场总体定位一直是以国际市场为主。国家旅游度假区亦不例外,市场定位为海外客源,建设目标是国际标准。根据近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统计,港澳台胞占主流,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是主要的客源国,新兴的客源市场如瑞典、荷兰等有所发展,周边客源市场如韩国、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发展迅速。这些主要的客源国和地区大都有较长时间的带薪假期,如日本的黄金周(即一周的假日)实为旅游周,美国人的带薪假期及节日约26—40天,香港约24—27天,在瑞典,国家规定的最低带薪假期每年不低于5周,有些长达7周。这对于度假区开展国际度假旅游是很有利的条件。但是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仅有四年时间,度假产品有限,知名度不高,作为后来者要想在国际度假市场分“一杯羹”,还需经过多年努力。地中海、加勒比海、夏威夷等传统度假胜地及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正在崛起的度假地仍将是国际度假旅游者热衷于选择的目标。近年内,来我国的国际度假客源必然有限,再经12个度假区的分流,每个度假区的国际客源便微乎其微了。

同时,国内旅游迅猛发展,199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5.24 亿人次,1995年上升至6.29亿人次。旅游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列入消费计划。每周五天工作制的推行,“双休日”的度假休闲也成为越来越多寻常百姓关心的话题。国家度假区中一些机敏的经营者已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转向这一市场。如杭州之江度假区、苏州及无锡太湖度假区等都把眼光盯向经济比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邻近的一些大中城市,首先着手吸引高层次的国内度假旅游客源,然后进一步完善度假区的客源结构,走向世界。

面对客源市场实际,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应调整“面向海外市场”这一市场定位,除留下几个条件优越的继续作为国际度假的试验区、按国际标准开发建设外,大部分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应改为国内客源,按国内度假者的消费水平来调整建设规模和档次。摆正了市场定位,明确客源来自哪里,旅游度假产品为谁开发,旅游设施为谁而建,就能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避免无谓的浪费,从而提高度假区的经济效益。

4、边开发建设,边宣传促销。 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要形成一定规模需要一个过程,绝非是三、四年内的事。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应及早进行。意大利旅游局长莫雷蒂说:“一百多年经营旅游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宣传工作是推动旅游业前进的火车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国外仅有8家旅游销售机构,覆盖面也较小,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了解很少。 据资料看,有85%的美国人不了解中国;日本是近邻,也有75%的人不大了解今日中国的情况;欧洲有不少人甚至问:到中国旅游有出租车坐吗?住饭店方便吗?有翻译吗?因此,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度假产品,了解度假区的情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全方位的境外促销。由于度假旅游者受有薪假期期限、花费、时差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都舍远求近选择度假地,故此旅游专家在帮助一些国家制订度假规划时,一般都将乘坐飞机两小时左右可以到达的地域划为度假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根据这一情况,度假区在国际市场促销上应形成以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周边市场为主体,以欧美市场为两翼的格局,以便更好地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国内旅游虽发展迅猛,但大都是急匆匆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消费,在收入还不十分富裕、社会服务系统尚不健全、国民整体文化素养有待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其盛行还需一段时间。这就更需要通过宣传促销来增强人们的旅游意识,激发国民度假旅游的兴趣。各度假区要充分利用’96中国度假休闲游这一契机,精心策划与安排,多品种、多层次地组织好周末度假休闲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鼓励更多的人们离开喧嚣的都市,来到青山碧水、蓝天大海中度个假,消除紧张工作所带来的疲乏和压力,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

四、开发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避免房地产化和城市化。 目前我国度假区中建起了不少别墅和酒店,却缺少完整的度假单元,普遍存在着功能配置不完整的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一度炒得烫人的房地产热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房地产开发的区别。有的度假区缺乏从旅游者需要和旅游业运作出发的总体规划,误将度假区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出现了海滨旅游度假区与海滨城市模式的错位。在国外也存在这种现象。瑞士若译·塞伊杜在《旅游接待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度假房产业反映出来的开发动机,主要是追求投资效益,靠投资赚取利润,而不是真心实意地开发某一地区,发展既满足当地居民又满足‘真正的’旅客需求的旅游业”。“建筑师们常常受金钱和不费力的交易的诱惑,与投机商站在一起,既不发挥想象力,又不假思索地在山区或海滨重视城镇的模式。”因此,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开发建设中搞好规划,协调项目比例,使度假区集度假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身,满足度假旅游者的实际需求。

2、重视环境保护。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 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影响和破坏。度假旅游者大都希望到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消磨自己的闲暇时光,因而对度假区的环境质量要求很高。但目前我国一些度假区的环境状况很令人担忧。如太湖、滇池是我国三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所在地,由于周围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大量排污,加之长期以来旅游垃圾的泛滥,往日清澈秀美的湖泊几乎成了纳污地,水质严重恶化。国务院已把它们连同淮河一道列入2000年前重点治理的三大河湖。如果在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中再不注意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势必成为历史。对旅游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最终会反过来砸了旅游业的饭碗,使旅游业成为无本之木。

3、切忌一哄而上。 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结合型转变,需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绝不是试办一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就能解决问题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兴建省级或地县级度假区,但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赶潮。若不管有没有经济实力、有没有客源就一哄而上,其结果是劳民伤财浪费土地资源,这方面我们已有太多的教训。

收稿日期 1996—04—23

标签:;  ;  ;  

我国民族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建设研究_国家旅游度假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