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目前,传统的设计思维相对落后,建筑能否进行创新设计取决于可拓思维的应用情况。本文阐述了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之间的具体联系,对可拓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和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归纳。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
可拓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的惟一路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可拓思维与建筑的结合下产生了许多新型可拓思维,这些可拓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建筑设计创新,进而使建筑设计在内容理论与设计方式上精进一步,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可拓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空间性、持续性。
一、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的联系
结合当前环境看出,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下,建筑设计创新是保证我国建筑市场繁荣发展的不二法宝,为此,也对可拓思维模式的深究与探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行建筑设计创新时,可拓思维能够使建筑设计的预案呈现出多样化、合理化,从更多方面体现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内容。加强可拓思维的使用能力也就是提高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将逻辑、非逻辑思维同时运用于建筑设计里,将可拓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相融合,使建筑设计层面永远存在创新理论的可能。将可拓思维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需要设计人员作出规划预案,使可拓思维适应规划预案的各种要求,并将可拓思维中出现的两种逻辑思维一并思索、分析,最后以文字和信息的形式进行统一整理。某种程度来讲,建筑设计创新的核心就是可拓思维,一旦设计人员将传统的思维逻辑运用至建筑设计预案时,可拓思维便不会体现出它的作用,这样的建筑设计无创新可言。
二、可拓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
(一)传递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
通过将已有的事物进行转换变成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和传递的过程称其为传递思维。传递思维有着具体条件的限制,无法处理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实时问题,但是在事物相互转化在问题上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传递思维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建筑设计创新领域迈向了一个新层次。从有关信息得出,传递思维在很久以前就成为了我国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传导思维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后唐时期的南京。目前,我国的许多建筑大多采用传导思维进行构造,比如,在设计阶段以商业广场为主,投入建设时采纳因地制宜的想法,在原来位置建造休闲广场,引来了许多中外游客,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加强了自身的影响力。
(二)菱形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
菱形思维主要通过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思维进行体现。从一点出发分为两种路线称其为初级菱形思维,在初级菱形思维的影响下,将其变换导致多种菱形思维。建筑设计时采用菱形思维的方式,能够对建筑设计的方向进行整体规划,因此,菱形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设计人员在采纳菱形思维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强调几点:首先,设计人员将建筑设计的摘要列出,指明建筑的方向和目标,建筑设计创新引起的问题需要仔细分析、了解进而解决,设计人员需要在目标的制定上有所重视;其次,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时刻铭记创新二字,将建筑设计的创新特点体现出来;此外,设计人员需要合理布置自己的设计草图,确保设计预案的可行性、真实性,防止将不与现实相符的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当中。
(三)反向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
反向思维是可拓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反向思维的思考方向偏离正常思维轨迹,是一种特别的创新模式。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需要重新洗牌,反向思维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并运用于当今建筑设计创新中,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传统思维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反向思维改变了人们正常思考的方式,使人们对正常事物的理解与现实有所偏差,因此对设计人员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将反向思维运用到建筑设计创新之前,一定要了解建筑本身的结构,根据建筑的自身特点进行反向思维的推测,运用反向思维时,由于反向思维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要遵守反向思维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反向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设计人员使用反向思维进行创新时,需要对事物抽象看待,转变正常思考的角度。总整体上来说,反向思维对可拓思维有着巨大影响力。
(四)共扼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影响
可拓思维的专家认为,事物的存在都有着相对的一面,虚实、突隐、正负以及软硬四部分是共扼思维的主要形式,该形式多变复杂,可以在某种因素影响下互相转变,将事物进行共扼理解,不仅能够透彻地分析事物,还能够根据共扼条件下事物转变的能力来挖掘问题的关键因素,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形成。设计人员将共扼思维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中,需要探究、吸收事物的共扼形式,从而达到设计创新的根本目的。在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创新时面临许多问题,有些设计人员从业时间短,设计经验少,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共扼思维来解决。
三、建筑设计创新的具体内容
(一)关联性与连接性
关联性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除了对建筑本体的结构和属性进行充分了解,还要将影响建筑的因素考虑在内,使建筑设计更为合理和科学。连接性基于建筑各部分之间的互相影响,整理各部分影响的主要因素,使建筑的融合能力更高。
(二)标准性与变化性
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的作用有所了解,使建筑各部分融合达到建筑标准,将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出来;变化性体现了建筑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变化与发展仍然遵循了一定的客观道理,考验了设计人员的思维活跃能力。
(三)归纳性与具体性
全面性要求设计人员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对建筑的发展情况、构成建筑的主要因素和建筑作用进行认知与归纳,加速建筑各部分之间的融合,以求达到设计的最佳程度;具体性是设计人员分析建筑的作用,使整个建筑能够充分联系在一起。
(四)建筑设计体的创新
将可拓思维用于建筑设计创新中时,为了达到建筑结构引人注目的效果,可以在建筑表面装饰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装饰后的建筑呈现出一种碎裂的体态,另外,还可以在建筑表面将建筑材料进行重叠,给人一种层次化十足的感觉。此外,使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在建筑表面进行折射,使建筑彰显出立体感,达到创新的设计效果。
人们评判一个建筑设计水平的高低,通常是用肉眼直接观看的方式,因此吸引人们的视觉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建筑表面利用十分轻量、透彻的材料,亦或质地很高的建筑材料和轻量构件,对人员的视觉形成冲击,将一幅层次分明、透彻清晰的画面呈递到人们的脑海中,符合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宗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可拓思维是建筑设计创新的灵魂,它决定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将可拓思维纳入建筑设计层面,使建筑设计趋于多样化、多面化,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杨晶晶,宋冰,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J].科学通报,2015(18):1698-1710.
[2]祖清敏,祖建强,康子堃.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居业,2015,5(24):17-18.
[3]李恒.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5):00179-00179.
[4]王建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设计创作发展路径刍议[J].建筑学报,2015,1(2):9-12.
[5]蒋修天,康平.谈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工业c,2015(8):00103-00103.
论文作者:陈旭,葛罗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思维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菱形论文; 事物论文; 预案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