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江南解放第一城
○傅 凯(安徽)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号召。 1949年2 月,中央军委决定以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及华东、中原地区部分地方武装共约120 万人, 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的统一领导下, 准备于三四月间发起渡江作战, 歼灭沿江防御之国民党军。 3月底,在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主持下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依据《纲要》第一阶段渡江作战的任务和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东、中、西3 个突击集团。其中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共30 万人组成中路突击集团, 准备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实施渡江;以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和第五兵团共35 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枞阳至望江段实施渡江。地跨长江南北的安徽省铜陵市,就此成为渡江战役的主战场,并以“江南解放第一城”的殊荣永载史册。
解放枞阳,扫除国民党江北据点
早在1947 年8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9 月,刘邓大军解放安徽桐城。随刘邓大军南下的一批干部,由中共皖西二地委分配前往桐庐地区(包括今枞阳县和庐江县南部) 开辟根据地。 12月,成立中共桐庐县委、桐庐县人民政府,县委书记马力、县长程继贤。
1948 年10 月,华东野战军先遣渡江纵队第七支队和第九支队由饶守坤、陈定一、黄先等率领抵达枞阳境内,一方面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做好迎接大部队的准备;一方面从军事上打击敌人,为大军渡江扫除障碍。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01.2mm。南宁盆地四周为低山丘陵所环绕,山丘高程在200~500m之间,盆地中部平坦,高程一般在71~76m之间。郁江在南宁市境内称邕江,自西向东从南宁市中心穿城而过,将南宁市分成南北两岸。市区内河水系发达,城区内大小支流和冲沟发育,主要支流有:江北片有石灵河、石埠河等8条,江南片有良凤江(水塘江)、亭子冲等10条。除邕江支流较多外,连接的湖泊、水塘也较多。市区较大的湖泊有南湖,面积约1.0km2。除江南的凤凰江、亭子冲、楞塘冲和江北的二坑溪、朝阳溪上游无水库外,各支流上游都有灌溉和供水功能的中型或小型水库。
1949 年1 月29 日,第七支队和第九支队集中两个营的兵力,于拂晓前向国民党桐城县第二自卫团团长刘东雄所部驻守的义津桥、小李庄、 将军山等地同时发起攻击。 战斗到天明,国民党军溃逃至蓑衣岭、 会宫一带,解放军乘胜追击,一举占领了刘东雄团部的驻地会宫,迫使该团第一营和第二营起义投诚。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木结构建筑不能高于3层[6],因此在我国城市建设中,木结构建筑发展空间较小,然而与较低的人口密度相适应,低层建筑适宜在我国乡镇推广[7]70。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木结构特有的美观舒适、亲近自然的表现力,在乡镇旅游业及特色小镇建设领域,更具有应用前景。
待命出发的先遣渡江侦察员
一是建立情报站,掌握江边敌情。 在东至荻港、西至大通近百里铜陵沿江一线,铜陵县党组织相继建立了荻港、十里厂、坝埂头、北埂王、金牛渡、老观嘴、扫把沟、铜陵、横港、羊山矶、大通等10 多个情报站。 为了摸清敌情和江防部署,我地下交通员不畏艰险,深入虎穴了解敌情。 有的打入敌人内部,有的扮成民夫、渔夫、小商小贩,接近江防,探测水深、水速,了解敌军人数、番号、装备等情况。中共铜陵县委将获取的情报及时上报中共华东局或总前委,有的还派专人直送江北。 如1949 年4 月17 日夜,铜陵县委派交通员赵傍根泅水过江,将一幅标有敌军江防工事、指挥中心、番号、兵力、炮型、炮位及渡口等的江防图,送往江北解放军渡江前线指挥部,为大军渡江提供了重要情报。
平台中层主要包括各类数据汇总形成的资源层以及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的模型设置、服务管理设置及大数据分析处理形成的要素层。
进占无为,开始渡江作战准备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渡江作战的意图和要求, 二十四军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一,思想准备。 进行政治思想动员,深入开展了以“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中心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 并针对部队进抵长江以北后反映出来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思想政治工作, 打破了诸如地域观念、家乡观念,对长江恐惧、对胜利怀疑等多种多样的思想顾虑, 树立了坚定必胜的信心。 第二,物质、技术准备。 积极筹集船只、 训练水手, 开展军事练兵。1949 年2 月23 日,皮定均即率领二十四军先遣大队进抵无为昆山一带, 着手筹集船只及其他准备工作。 先遣人员进入预定渡江地段后,在地方党政机关的协助下,不辞辛苦,深入江湖港汊,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广泛发动群众,摸清船只和船工的情况, 同时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人民解放军渡江的目的, 揭穿特务分子的造谣破坏。 至渡江战役发起时,全军共筹集各型船只1043 条,还自己动手制作简易渡江器材。 利用内河、湖泊开展了水上练兵, 训练航渡组织、登陆突破、步炮协同以及水上射击、救护、游泳等技能,在短期内培养了众多的部队水手。 广大指战员不畏春寒, 日夜苦练渡江登陆作战的战术动作, 收到很好效果, 大大增强了部队渡江作战的信心。 第三,敌情准备。 皮定均率领侦察部队于2 月23 日先期进入无为西南江边, 开展敌情侦察。 在江北当地党政机关的密切配合下, 侦察部队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收集有关地形、气象和长江水文资料,了解敌兵力部署、工事构筑、敌舰艇活动规律等情况,为渡江作战提供了可靠敌情资料。 第四,战场准备。 扫除江北据点,开辟渡江基地。 二十四军在到达预定的地域后, 迅速对国民党所据守的江北桥头堡发起攻击。 3月31 日晚,二十四军以七十二师一部进攻土桥镇。 4 月1 日,国民党军“安东”号等4 艘军舰赶来增援,被攻击部队击伤逃走。 4 月1日6 时结束战斗, 全歼守敌5 个连和1 个营部。 与此同时,七十一师分别对刘家渡、 太阳洲之国民党军发起攻击, 激战至12 日晨5时30 分,攻占了该地,共计俘敌336 名。二十四军对预定渡江地段的江北敌据点一一进行攻占,并有效地控制了长江航道, 开辟了人民解放军渡江通道。
铜陵县段沿江防线近百里,有多处洲滩夹江,地形复杂。 国民党为阻止解放大军渡江,在铜陵县部署了重兵:铜陵县城与繁昌荻港之间为国民党第八十八军一四九师防守,师部驻钟仓乡崔家祠堂。 县城至梅埂地段由国民党第五十五军七十四师防守,师部驻大通。 国民党海军长江第五舰队游弋于马鞍山至大通江段,空军不断活动于无为地区上空,组成了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
渡江前夕,二十四军副军长皮定均在向导指点下,观察铜陵境内敌军阵地。
二是协助先遣渡江大队侦察敌情。为了查明敌人江防部署和江南敌后纵深情况,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抽调精干武装300 余人组成先遣渡江大队, 于1949 年4 月6 日晚分两路分别由大队长亚冰和副大队长慕思荣率领,偷渡长江成功,随后至泾县陈塘冲与中共沿江工委胜利会师。铜陵县委得知先遣渡江大队过江后,立即派人四处联络。联络员缪应松在南陵县戴公山谢家圩不幸被国民党军捕获,壮烈牺牲。 慕思荣部过江后失散的17 名指战员, 除两名在罗家拐村被国民党铜陵警保大队抓捕杀害外, 其余15 人在地下党组织和老百姓的帮助、掩护下,均安然脱险,由中共铜陵县委派人护送归队。在铜陵、繁昌等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先遣渡江大队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使江北解放军指挥部对江南敌情变化了如指掌。
渡江战役总前委认为:渡江战役成功之关键是中、东集团的对进合击,考虑到东路兵团在渡江登陆后可能遇敌顽强抵抗,因此决定中路兵团较东、西两路提前一天发起攻击, 以吸引和分散敌军的注意力。 因此,作为中路集团进攻目标的铜陵县成为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突破口。
经过约两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到4 月18 日,渡江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全就绪。二十四军拟定的作战部署是以七十师担任右翼的突击任务,在文兴洲鳊鱼肚西南突破敌江防,强渡夹江,攻占铜陵县,而后向大通发动进攻;七十一师担任左翼的突击任务,消灭文兴洲之敌后南渡夹江攻占紫沙州,向顺安方向发动进攻;七十二师为军预备队。 全军上下整装待发,只等中央军委号令一下, 即可渡江南进。
铜陵县党组织配合大军渡江
从1948 年春起, 铜陵县党组织即根据上级指示,为策应大军渡江积极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设立SPV。建立SPV是证券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流程的核心部分。它的目的在于降低发起人破产风险对证券化的影响,实现风险隔离。
1945 年9 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七师皖南支队从铜陵县北撤,留下少数党员、干部和武装分散坚持。经过3 年反“清剿”的战斗洗礼,铜陵地下党组织和游击武装不仅没有被国民党军消灭,反而越战越强,日益发展壮大。
1949 年3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第十一军先后到达枞阳地区,准备渡江作战。 3 月30日中午12 时,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盘踞在枞阳镇幕旗山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消灭扼守幕旗山的国民党五十五军1 个工兵连和2 个机枪排,余敌撤逃至枞阳镇。 土顽刘东雄部1 个特务连、1 个联防中队、1 个乡警队及第三营共500 余人,除死伤100 余人外,其余均缴械投降。团长刘东雄仅带几个随从龟缩到枞阳镇。
3 月31 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3 路同时进攻枞阳镇,一路攻击镇东侧的白鹤峰守敌,堵死敌人退路;一路以2 个连的兵力,由东城湖、小缸窑过河,迂回到镇西南侧的梅林墩,歼灭了扼守在那里的国民党军1 个排, 截断援敌之路;一路从枞阳镇之北侧,以1 个团的兵力,在迫击炮、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 猛烈攻击四方亭、 小碉、大碉、小憩亭、望龙庵大山头等地守敌。 面对人民解放军的3 路进攻,孤守枞阳镇之国民党军乱作一团,不敢恋战,狼狈逃窜。当日午夜,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了枞阳镇。在解放枞阳镇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五十五军1 个加强营,俘虏敌营长和官兵300 余人,打死打伤80 余人。 刘东雄收罗残兵90余人尾随五十五军和铁板洲的守敌, 于当夜流窜至江南池州城内。此后,残留在铁板洲的国民党军已成瓮中之鳖。 4 月1 日拂晓,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广济圩、 王家渡、长河口三面攻占铁板洲,守敌全部被俘。 1949 年4 月2 日,枞阳县全境解放。 至此,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枞阳的统治。
10篇文献报道了多孔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 II、III型髋臼骨缺损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各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94,I2=0.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74% (95%CI:0.03~0.07),不同文献报告的该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3)。
为歼灭铜陵县防御之敌,确保渡江战役首战告捷, 总前委决定由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二十四军担负铜陵县正面渡江任务。 二十四军军长王必成, 政委廖海光,副军长皮定均,下辖七十师、 七十一师、七十二师。二十四军受领渡江突击任务后, 于1949年3 月中旬由合肥开赴无为沿江一线,集结待命。
三是对敌宣传和瓦解工作。铜陵县党组织印制散发了大量宣传品,宣传“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道理, 宣传大军即将渡江的形势,宣传党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政策,对动摇瓦解敌人、鼓舞江南民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铜陵县游击队员张秀之绘制的国民党在铜陵沿江一带的兵力部署情况图
四是做好群众支前工作。中共铜陵县委在抓好武装、交通、情报工作的同时,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认真做好支前工作:第一,加强税收。对交通要道和集镇进出口货物一律按5%征收货物和营业税。第二,破坏交通。为阻止敌人逃跑,县委要求群众一旦听到江边炮响,立即行动,割断电话线,毁坏公路。 第三,物色熟悉地形、路线,身体强壮的群众做向导,接应大军渡江。第四,动员广大妇女做军鞋、食物,慰问渡江战士。第五,待大军渡江后, 组织民工立即修桥铺路,运送物资支前。 据统计,铜陵人民在大军渡江期间,供给过境的解放军粮食25 万斤、 马料2.53 万斤、柴草8.6 万斤,支援前线木柴200 万斤,修补公路150 多里,恢复和架设电话线路170 多里,抢修架桥5座。此外,沿途群众自觉设茶水站,烧茶送水, 不少人家还煮鸡蛋、蒸米糕摆在门前或送到路边、 村口,热情慰劳人民子弟兵。
突破江防,解放铜陵县
1949 年4 月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破裂,用战斗方式渡江已成为定局。 按照既定部署,人民解放军渡江大军在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长江南岸发起强大攻击,打响了震撼中外的渡江战役。
依据战役计划, 中路集团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二十四军接受渡江命令后, 于4 月20 日17时开始炮火准备, 摧毁敌沿江工事,压制敌纵深内重要据点,掩护船只由内河翻坝入江, 掩护各师第一梯队团上船。 炮兵还击伤由铜陵方向驶来的“英豪”号敌军舰一艘。 20 时,突击部队开始上船,并进行起渡前的现场政治动员工作。 21 时15 分,七十师第一梯队4 个营以船为单位(每船一个班至一个排)在无为登垅地、仙估庙地段横渡长江, 向铜陵县文兴洲的新江口、沙凸拐、洼沟方向前进。七十一师第一梯队4 个营分别在无为太阳洲的小李凸、仙估庙、大套、 周家口间起渡, 向铜陵县姚墩、王家拐急进。 当二十四军第一梯队距离南岸约300 米左右时,敌前沿复活的火力点开始向解放军渡江船队射击。 解放军炮兵立即予以压制,掩护船只前进。 当接近敌岸约100 米处时, 各船上的轻重机枪、 六〇迫击炮向敌前沿还击。 21 时35 分前后,两个师的先头部队在火炮和机枪掩护下,在文兴洲、套口、新江口等地强行登陆。 七十师二一〇团九连三班和二〇九团五连八班战后分别获得“渡江第一船”和“渡江突击模范班”光荣称号。 七十师和七十一师先头渡江部队按预定作战任务攻击前进,在鳊鱼肚胜利会师。 23时,七十师首长率二〇八团渡江,在观音阁开设前方指挥所。 至21日1 时, 七十师在七十一师配合下全歼文兴洲守敌。21 日4 时,七十师主力以小木船和三角架等方便器材渡过夹江,守敌南逃,全师展开追击,攻占太平街、汀洲,然后分两路会攻铜陵县城, 国民党铜陵县守军见状纷纷向东南逃窜。 上午8 时,人民解放军顺利占领铜陵县城。 这是渡江战役发起后人民解放军解放江南的第一座城市。
1949 年4 月21 日晚,七十师与铜陵大队一连胜利会师。 图为解放军向铜陵一连赠送枪支。
4 月20 日夜, 中共铜陵县委获悉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斗、在铜陵登陆成功的喜讯, 立即在甘家冲召开紧急会议, 作出扫清障碍,迎接解放;阻击逃敌,断其退路;筹备粮草,建立政权等工作部署。 为了阻止国民党铜陵县政府南逃,4 月21 日晨,县委书记陈爱曦带领铜陵大队一连指战员在挂岭设伏,经过近两小时激战,俘获国民党大批军政人员和枪支弹药、 文书档案。 七十一师4 月21日晨渡过长江后,于17 时推进至顺安、万村一线,与左邻二十七军胜利会师。4 月22 日傍晚,中共铜陵县委在朱村与二十四军七十师会师。 晚22 时,由太平街、关帝庙进逼大通的七十师二〇八团,在大通与右邻二十一军胜利会师。至此,二十四军胜利渡过长江,铜陵县全境解放。
(4)肉品及肉制品中只检出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氏特菌,但不能排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氏特菌、阪奇肠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作用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性。
(责任编辑:张文军)
标签:安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