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陆洪兵[1]2002年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前后支架及后尿道形态变化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支架治疗的准确性。选择35例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的老年病人进行支架治疗,他们由于各种其他疾病而不能耐受开放手术和TURP术,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人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存在,24例逼尿肌功能正常或高于正常,11例逼尿肌无力。根据尿道压分布测得后尿道长为5.36±0.91cm,选择支架长为3.33±0.66cm。支架治疗后测得后尿道长为5.97±0.97cm,支架长变为4.14±0.74cm,比术前均有延长。支架治疗成功后测得支架远端离尿道外括约肌间的距离为2.00±0.80cm。根据B超测得的前列腺尿道长来选择支架的正确率为80.1%,结合尿道压测定选择支架的正确率为97.3%。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支架治疗的适应征;可以提高支架长度选择的正确性;术后检查可以确定支架在后尿道中的位置,明确支架及后尿道形态变化的特点,我们也可以知道支架治疗失败的原因。

陆洪兵, 严春寅, 张顺兴, 陈向东, 孙肖宁[2]2004年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将尿动力学检查应用于支架治疗 ,发现能明显提高支架植入的正确性 ,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前列腺增生症 (BPH)或前列腺癌而导致的尿潴留病人 4 8例 ,年龄 6 5~ 93(78 73± 2 81 )岁。其中前列腺腺癌 3例 ,患者因

王树堂[3]2002年在《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所致下尿路梗阻的介入治疗》文中指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简称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简称Pca)分别是临床常见男性前列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其共同特点是增大的前列腺均可导致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发生。 BPH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同时还可出现膀胱尿道结石、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近十多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进一步升高,BPH已成为国际性关注的重大疾病。 在祖国医学中,前列腺增生症多属“癃闭”的范畴,病位在膀胱,与叁焦、肺、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瘀血、痰浊、气滞、败精是基本的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根据正邪虚实的不同,临床上多从湿热壅结,肺热气壅,脾气不上,肾元亏虚,肝郁气滞,下焦瘀阻论治,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BPH发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现代医学也证实,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聚、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扩张血管等作用,而中医学认为血瘀是BPH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所以其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上起着主要作用。临床上国内有许多医家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方药治疗BPH都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目前,药物治疗疗效总体上仍不理想;开放性手术治疗创伤性大、并发症较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尽管仍存在创伤较大,并发症相对较多,前列腺切除不完全易复发等诸多不足,目前仍然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来各种以微创为特点的介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大量研究报道,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捉供了更多的选择。因而TURP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尽管目前各种微创治疗的疗效总体上仍然难以与TURP相媲美。 到目前为止,前列腺增生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报导仅限于非血管介入治疗,尚未见前列腺增生症血管介入治疗的正式研究报道,其可行性及疗效如何仍然在研究中。前列腺癌(特别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仍然是手术去势治疗及内分泌治疗。通过前列腺前列腺尿道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简单、有效方法。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常常伴发,目前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有争议的课题。其共同点是均可导致下尿路梗阻症状,因而在治疗上都可以通过球囊扩张、内支架植入等扩张狭窄的前列腺尿道段以解除梗阻,或者通过激光、微波和射频等各种热疗、前列腺动脉栓塞等治疗缩小瘤体以减轻对前列腺尿道段的压迫从而解除梗阻。 本课题正是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分两部分对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所致的下尿路梗阻进行研究探讨。第一部分通过DSA血管造影对前列腺供血动脉及其插 管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选用中药获术油、不锈钢圈作为栓塞剂,通过栓塞前列 腺动脉,直接阻断前列腺供血动脉使前列腺萎缩、体积缩小从而解除前列腺尿道 梗阻的目的。以期以此来判断阶’H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通 过前列腺尿道支架植入术扩张前列腺段尿道来研究探讨解除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 腺癌所致的下尿路梗阻的疗效。 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方法:49例有症状性BPH患者(包括两鹏发前列 腺癌己舷势治疗的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在X线引导下,通过导管作骼内动 脉及前列腺供血动脉选择性、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并经导管注入中药藐术油及不 锈钢圈栓塞等前列腺动脉。术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对n例患者进行了随访 问卷调查。结果:前列腺动脉插成功率 sl.8%,平均操作时间约 90分钟。在症状 缓解,包括前列腺相关症状的缓解、II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等指标上,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SA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介入后置 尿管时间9.15士4.Zo天:短期总有效率达74.4%,其中前列腺动脉栓塞者明显优 于骼内动脉栓塞者0<0刀1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获得的刀例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76.2%患者对血管介入疗法后的现状感到满意。4例因急性尿潞留或梗阻症 状改善不明显而行TURP治疗。结论:前列腺动脉栓塞是一种微创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本组研究表明其短期疗效较满意,长期疗效有待于长期追踪观 察及更大宗病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前列腺动脉的研究, 有助于提高前列腺动脉显影率和插管成功率。而对于多源和多支前列腺动脉,如 能有针对性地栓塞主要前列腺动脉支将有助于疗效的提高。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内支架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有症状性BPH及局 限性前列腺癌患者4例。X线引导下,网状支架置入经尿道逆行置入至前列腺尿 道。结果:排尿通畅率达 100%。l例支架脱落;一例七天后出现感染,排尿症状 加重,尿路造影证实,支架脱落入膀耽内,经二次植入,排尿通畅。结论:前 列腺尿道支架植入术对于年老伴有心脑肺并发症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BPH 患者及不能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是一种饲单、有效的解除下尿路梗阻的治疗方 法。

罗宽[4]2013年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特点。2.分析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筛选符合病例标准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P)和对照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每组各50例。观察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前比较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术中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量;术后比较手术并发症、膀胱持续冲洗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3月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均随访3个月。结果:术前年龄、病程、IPSS、QOL、Qmax、PV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列腺重量>80g的患者手术中,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TUEP组分别为(65±25)min、(360±58)m1,明显少于TURP组分别为(86±24)min、(652±94)m1(P<0.05),腺体切除率TUEP组为(76.3±18.6)g明显多于TURP组(54.5±17.3)g(P<0.05);术后TUEP组手术并发症、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URP组(P<0.05);术后3个月IPSS、QOL、Qmax、 PVR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TUEP与TURP在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无显着差异,TUEP手术方式(TUEP组前列腺重量>80g)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除前列腺增生腺体彻底、并发症少等安全高效优点。图12幅,表7个,参考文献45篇。

张霞[5]2008年在《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目前治疗BPH的措施中,药物疗效有限;开放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常用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等微创治疗方法具有逆向射精、尿失禁等诸多并发症;近年开展的经尿道微波热疗、经尿道针刺消融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治疗、射频消融等能不同种程度缓解BPH引起尿道梗阻症状,但均需采用麻醉,对于年龄较大且伴有严重合并症而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者需长期留置导尿或间断导尿,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BPH的方法是受到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甲状旁腺肿瘤、肾癌、逼尿肌功能失调等疾病启示所产生。Plante等将无水乙醇消融与射频消融效果进行比较,两者均较安全,但后者再次治疗率较高。无水乙醇是目前研究治疗BPH中最多和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但经直肠超声引导腺体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注射治疗BPH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目的:1.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BPH;2.探索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的有效性和可行性;3.建立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的疗效评估体系。方法:1.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BPH经直肠端扫式探头,患者左侧卧位屈膝,曲髋。先显示前列腺的纵切面,观察内腺区(即移行区及尿道周围组织)回声情况,测量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及移行带上下径、前后径,其次显示前列腺及移行带的最大横切面,测量前列腺腺体左右径、前后径及移行带左右径、前后径。前列腺体积=π/6×上下径(cm)×左右径(cm)×前后径(cm),再按前列腺体积1. 05倍算出重量,同理计算移行带体积(TZV),计算内外腺厚度之比(Iw/Ew)、前列腺移行带指数(TZI)。2.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术前清洁灌肠,取左侧卧位,利用配备有穿刺架的端扫式直肠探头(外套无菌乳胶套),经直肠扫查前列腺,旋转探头获取沿前列腺后段尿道长轴的前列腺纵切面后,显示尿道,测量尿道长度,寻找进针途径,将长20 cm的20 G穿刺针沿穿刺支架放入直肠,针尖慢慢前进直到超声图像显示于治疗的部位,超声监视下缓慢注射无水乙醇,根据无水乙醇在腺体内弥散速度及范围,决定第二进针点及注入无水乙醇剂量;探头旋转180°后,采用同样方法对另一侧内腺进行治疗,注射第3 d通过直肠超声了解消融情况,必要时行第二次治疗。3.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疗效评价对28例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患者随诊,采用直肠超声对治疗前、后第1 mon、3 mon、6 mon前列腺进行观察,测相关指标:前列腺(内腺)体积、内外腺厚度之比、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厚度与宽度之比,并进行主观评分。结果:1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腺体厚宽之比及内外腺厚度之比均可协助诊断前列腺增生以及判断前列腺的增生程度。2.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患者28例,注射点离膀胱颈0.5~1.0cm,与尿道之间距离大于1.0 cm。;无水乙醇一次注射剂量4.0~10.0 ml(均值6.6 ml,相当于前列腺体积12.4%);前列腺体积缩小率13.2 %,两次治疗间隔时间2~3d;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25例(89 %)患者术后第7~37d拔除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后能够自主排尿;术后膀胱残余尿量20~150 ml(P<0.0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3.术后第1 mon、3 mon、6 mon,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内腺)体积、内外腺厚度之比、移行带指数(TZI)、厚度与宽度之比于治疗后第1 mon、3 mon均有显着下降(P<0.01),术后第3 mon、6 mon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与国际前列腺疾患症状评分(IPSS)及国际前列腺疾患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QOL)相符合。结论:1.经直肠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腺体厚宽之比及内外腺厚度之比是诊断BPH最佳形态学指标;2.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BPH,注射点离膀胱颈0.5~1.0cm,距尿道距离大于1.0 cm;无水乙醇一次注射剂量4.0~10.0 ml较为适宜;两次治疗间隔时间2~3 d。此方法简单易行、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不耐受手术及麻醉的BPH高龄患者;3.经直肠超声检查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可完善BPH非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较好地评价经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治疗BPH治疗效果。

杨志[6]2014年在《前列腺按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与组织学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前列腺按摩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组织学上的变化,明确前列腺按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与组织学的影响,以及前列腺按摩对PSA的影响与组织学的影响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经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的体格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表的问卷调查,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QOL)评分表的问卷调查, PSA的化验检查,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的测定,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的检测,通过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测量出前列腺体积的大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前列腺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前列腺等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病理诊断确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试验组共30例,B组为对照组共30例。试验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血清PSA,然后进行第一次前列腺按摩,按摩后1小时、24小时分别检测一次血清PSA,然后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前再进行第二次前列腺按摩,按摩后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收集切除的前列腺增生组织,放入标本袋,并在标本袋上注明时间和患者编号,统一送病理学检查。对照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血清PSA,不进行前列腺按摩,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PSA后1小时、24小时分别检测一次血清PSA,然后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前不进行前列腺按摩,手术结束后,收集切除的前列腺增生组织,放入标本袋,并在标本袋上注明时间和患者编号,统一送病理学检查。结果:(1)试验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与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与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24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与24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的与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1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的与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24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1小时与24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与对照组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1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24小时与对照组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24小时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从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的,到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检测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的变化不大,从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到第一次前列腺按摩后24小时的检测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呈上升趋势。(5)对照组从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的、到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检测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后1小时、24小时分别检测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均值±标准差的折线图基本成一条略有起伏的水平线,变化很小。(6)试验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标本中有前列腺腺管上皮、前列腺腺体上皮或前列腺腺腔的机械性损伤,并且伴有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例如中性粒细胞的浸润。(7)对照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标本中没有前列腺腺管上皮、前列腺腺体上皮或前列腺腺腔的机械性损伤,并且也不伴有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例如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第一,前列腺按摩对PSA的影响是有时间性的,在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立即进行PSA的检查,检查的结果与清晨空腹未行前列腺按摩的检查的结果差别不大,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如果前列腺按摩24小时后再抽血检查,那么PSA显着升高。第二,前列腺按摩直接导致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组织的机械性损伤,使前列腺组织的前列腺腺管上皮、前列腺腺体上皮或前列腺腺腔及由基底膜、基底细胞与内皮细胞构成的生理屏障被破坏,并且伴有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例如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第叁,前列腺按摩对PSA的影响与组织学的影响的内在关系是:前列腺按摩导致了前列腺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和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破坏了前列腺腺管及原有的生理屏障的完整性,使前列腺腺管及腺泡内的PSA渗漏进入血液,炎症也使得淋巴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使PSA易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血清PSA的升高。第四,前列腺按摩对PSA的影响的时间性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检查的PSA的结果与清晨空腹未按摩前列腺检查的PSA的结果差别很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及时抽血检查PSA不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会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因此在临床上,我们不必等到前列腺按摩后7天再检查PSA的结果,可以用前列腺按摩后1小时检查的PSA的结果来代替前列腺按摩后7天检查的PSA的结果。从而使我们尽早得到PSA的检查结果,尽早对与PSA相关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第五,前列腺按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组织学的影响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示我们在为病人做前列腺按摩时,动作要尽量轻柔,尽量减少前列腺按摩对前列腺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王志强[7]2010年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切除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PKRP)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巨大BPH(前列腺重量≥100g)患者82例,TUERP组40例,PKRP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冲洗液量、术中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TUERP、PKRP两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住院期间Hb下降值(出血量)、冲洗液量分别为(60±12.2)和(75±13.5)min、(82±15.0)和(65±15.5)g、(15.6±10.2)和(22.5±15.3)g/L、(15.4±2.0和(19.5±2.5)L,PKRP组穿孔发生率7.1%,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9.5%。TUERP组无1例发生。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IPSS、Q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VR、Qmax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相比,近期手术疗效相似,但TUERP前列腺切除更彻底,有利于防止复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姚华强[8]2004年在《修复重建男性尿道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 男性尿道的修复重建是泌尿外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伤性后尿道狭窄和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虽然取得极大的进展,但争议颇多,且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有的并发症需多次手术方可完全修复。凸现了修复重建尿道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本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的:①明确阴茎海绵体神经、尿道外括约肌与尿道前列腺尖部、膜部的关系,及尿道膜部周围其它的重要解剖结构;②了解经会阴和经耻骨下部切除手术入路是否损伤控尿及勃起机制,并寻求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操作;③揭示阴茎头的血管、神经支配和前尿道的血供,为阴茎头成形和游离尿道提供解剖学依据;④阐明阴茎、阴囊肉膜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切取方法;⑤将解剖学研究应用于临床以观察治疗效果。 材料和方法 1.15具防腐成人男尸,3具新鲜成人男尸。经会阴和经耻骨下部切除两种入路,逐层解剖至尿道膜部和前列腺尖部。观察尿道膜部和前列腺尖部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并测量有关数据。模拟经会阴、耻骨下部切除修复男性尿道手术的操作过程,寻找更好地暴露和减少损伤尿道膜部和前列腺尖部周围重要结构的途经和方法。 2.9例防腐成人尸体阴茎,3例新鲜尸体阴茎。去除阴茎的皮肤和肉膜,从阴茎根部开始沿阴茎体追踪阴茎背神经和动脉,至其进入阴茎头。观察阴茎头血管和神经支配。 3.9具防腐成人男性尸体,解剖观察前尿道的血供来源。3具新鲜男性尸体,1具用于模拟从冠状沟向尿道膜部方向游离尿道,2具用于模拟从尿道球部向尿道远端游离尿道。 4.15具成人男性尸体,观察阴茎、阴囊各层结构及血供情况。3具新鲜男性尸体,模拟不同的切取肉膜蒂阴茎皮瓣、阴囊皮瓣的操作。 5.手术途径的临床应用:单纯经会阴途径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12例,经会阴结合耻骨下部切除途径4例。其中尿道端端吻合11例,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5例。6.阴茎、阴囊肉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肉膜蒂阴茎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治疗阴茎型尿道下裂伴明显阴茎下曲患者19例;肉膜蒂阴囊皮瓣加盖治疗复杂性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n例;带蒂阴囊肉膜瓣加固成形后的尿道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痰修补失败的患者9例;肉膜蒂阴茎阴囊联合皮瓣尿道成形治疗次全尿道闭锁1例(尿道缺损14.3cm)。结果1.耻骨结节下缘水平连线对应于前列腺底尖连线的中点,耻骨联合下缘(耻骨弓)对应于尿道膜部后份。2.阴茎背动脉在尿道膜部前份外侧呈凸向后的弧形经过阴茎根部,与中线的最小距离为(12.4士1.7)二;阴茎深动脉与尿道膜部水平距离为(10.1士1.2)nun,上下距离为(6.2士1.5)二。3.阴茎海绵体神经紧靠前列腺后外侧从底部走向尖部,神经成束状,束间有交通支,在前列腺底部的垂直高度为(6.3士2.4)二,尖部的垂直高度为(4.1士1.9)nun。4.尿生殖隔内阴茎海绵体神经束紧靠尿道膜部穿过,在3点和9点位呈横向网格状展开,神经束网宽为(12.1士2.3)Inln。神经纤维间有交通支相互连结。5.阴茎海绵体神经穿过尿生殖隔后行走于阴茎脚的内侧,并在不同部位发支进入阴茎脚,至阴茎根部背侧发支与阴茎背神经交通,于阴茎深动脉进入海绵体的周围分散进入阴茎海绵体。6.尿道外括约肌环绕尿道膜部的背面和两侧面,并有纵行肌束延伸至膀肤颈。纵行肌束在前列腺前面两侧较明显,与外侧的耻骨前列腺提肌相邻。7.阴茎背动脉主干约位于阴茎1点和n点处,起点外径为(1.5士0.3)咖,在冠状沟发支支配阴茎包皮内板。于两侧阴茎海绵体尖端同一平面发出尿道末端动脉和多根呈扇形分布的阴茎头血管。阴茎头内的动脉血供分布呈不规则的立体状,交通广泛。腹侧未见明确的血管进入阴茎头。8.阴茎背神经分数支从9点至3点的阴茎背侧不同层次进入阴茎头。9.供应男性前尿道的动脉血管有:尿道末端动脉、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交通动脉、阴茎阴囊交界尿道动脉和尿道球动脉。10.阴茎肉膜疏松,容易与皮肤剥离;肉膜与Buck氏筋膜纤维交错,存在无血管的平面,也容易分离。Buck氏筋膜致密,伸缩性差,与阴茎白膜间有垂直纤维相连,难以钝性分离。n.阴茎背浅动脉起点外径为(0.8士0.2)Inln,走在阴茎的1~2和10一n点,达包皮外板末端,血管分支数目不定,均行走在阴茎肉膜层,并在肉膜和真皮层形成血管网。阴茎腹侧也接受阴囊中隔的血供。12.阴囊前、后动脉起点外径分别为( 0.9士0.2)Inln和(1.0士0.3)llun,均行走在阴囊肉膜层,在肉膜和真皮层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分别呈伞形覆盖阴囊的皮肤和肉膜。13.阴茎皮瓣的方向可设计为横向、纵向和弧形(横纵合一);皮瓣的蒂部有肉膜、肉膜+Buck氏筋膜和单纯Buck氏筋膜。根据皮瓣是否容易切取、转位及保留皮瓣的供血血管来评价,各有优缺点。14.根据血供来源,阴囊皮瓣有:阴囊前动脉中隔支皮瓣,阴囊后动脉中隔支皮瓣,阴囊前动脉外侧支皮瓣和阴囊后动脉外侧支皮瓣,以及随意皮瓣;根据蒂部组织不同,阴囊皮瓣有:真皮层为蒂的皮瓣,肉膜为蒂的皮瓣,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翠肌和精索内筋膜为蒂的皮瓣,以及精索外筋膜、提翠肌和精索内筋膜为蒂的皮瓣。15.临床治疗结果:

王凯[9]2006年在《电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电针次髎、肾俞、会阳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43例和药物对照组41例。治疗组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治疗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增生患者IPSS、BS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变化、残余尿量,并对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肾功变化 结果:治疗组43例经电针治疗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7.8%,两组方法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IPSS、BS、Qmax、Ru、V值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在改善IPSS、BS、Qmax、Ru明显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优于治疗组;治疗组1例在治疗后Bun升高,无血尿,对照组4例Bun升高,3例血尿,血常规均无改变。 结论:电针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与药物组比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IPSS、BS评分和最大尿流率及减少残余尿量,一定程度上缩小增生的前列腺体积,对体积的影响两组无显着差异。

参考文献:

[1].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陆洪兵. 苏州大学. 2002

[2].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J]. 陆洪兵, 严春寅, 张顺兴, 陈向东, 孙肖宁. 江苏医药. 2004

[3]. 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所致下尿路梗阻的介入治疗[D]. 王树堂.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

[4].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D]. 罗宽. 中南大学. 2013

[5]. 经直肠超声引导穿刺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前列腺增生及疗效评价[D]. 张霞. 第叁军医大学. 2008

[6]. 前列腺按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与组织学影响的研究[D]. 杨志. 延安大学. 2014

[7].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切除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临床对照研究[D]. 王志强. 延边大学. 2010

[8]. 修复重建男性尿道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 姚华强. 第一军医大学. 2004

[9]. 电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D]. 王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网状支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