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8x(1999)02-0068-04
邓小平同志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是他一生中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杰出贡献。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它初步解决了20世纪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
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系列国家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由于社会制度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因而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甚至在全世界取代资本主义。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也必须找到一条正确的建设道路。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自“十月革命”以来,各社会主义国家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直到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因此,如何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就成为20世纪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做过有益的探索。他在建国初期,试图按马恩的设想,在实践中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条道路行不通的情况下,转而改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通过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循着新经济政策的思路,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探索,是有可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的。但由于列宁生活在过渡时期,加之去世较早,终究没有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了一条计划经济的建设道路。由于计划经济在苏联早期特殊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成功,以致于后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照搬了苏联的模式。但由于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计划本身难以制定得科学,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而且计划经济存在着不能促进技术的普遍进步,不能充分调动微观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局限性,它虽然在经济结构简单、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成功,但它不可能长久地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它无一例外地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遭受了挫折和失败。
我国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注意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他强调我国的经济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并试图通过调动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加速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新的建设道路,他领导发动的1958年大跃进,就是对新的建设道路的一种失败的探索。在大跃进中,毛泽东同志试图用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加速生产力发展,使人民早日摆脱贫穷。但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大跃进必然要失败。大跃进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没有对其教训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反而错误地认为,生产力没有很快发展上去,是因为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的不彻底。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扫清生产力的发展障碍,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结果不仅没有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反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严重挫折。总之,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史告诉我们,找到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很不容易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过去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即将消亡,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生产所代替的设想当成教条;二是照搬别国模式;三是没有认清和抓住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来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四是没有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本国的建设经验并积极学习借鉴外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而是片面强调与资本主义“对着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尽快探索出一条既快又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个人崇拜、迷信盛行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其次,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再次,邓小平同志领导了通过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即通过改革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好的方法和经验,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时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同志不断地鼓励人们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提出了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由于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又十分注重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这样就为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前提。
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外开放也是一种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而它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时,我国的改革一开始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那么改革为什么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理论,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否则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改革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58、259页。)必须以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顺应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和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艰苦的理论创造,终于发现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样一个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旧模式的束缚而使人们无法认识的伟大真理,提出并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含着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共识。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使市场机制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我国已经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基本上解决了象我国这样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也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或发展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是两种形式或两条途径,这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必须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经济发展道路。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已被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那么,市场经济能否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呢?按照传统观念,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不能结合的。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因此,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长期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冲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向世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好的方法,因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二者是可以结合的。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是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为解决20世纪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当然,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他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并没有为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一个现成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它只是为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指出了一条一般性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各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国情不同而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一切民族必将走向社会主义,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必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真谛。正如在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指导下,俄国找到了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必将对各社会主义国家缩短探索时间,尽快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从而使社会主义从低潮中奋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树立了第四个里程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概括新经验,逐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全新的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一座里程碑;列宁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由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道路,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而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二个里程碑。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为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在过渡时期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而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第三座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四座里程碑。因为它不仅在新的历史时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且为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初步解决了20世纪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所以,我们说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杰出贡献。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计划经济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