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论文_姚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论文_姚勇

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镇中心小学 137100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令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

现在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点体会:

一、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计算的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与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和计算公式等。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计算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解清楚,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

例如:要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这种运算,如“24×3”,教师必须先让学生透彻理解算式“24×3”所表示的意义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和迅速。

又如,怎样才能使学生既准确又快速地计算出算式“99×99+99+99×(99+1)+99×100=9900”?当然,要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各种简便运算方法,在平时必须多做练习,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敏程度。

二、重视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学生的计算既快速又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题组进行强化训练:5+4×9,5+4+9;8×5-5,8+5-5;125×8,125+8;8+0,8×0。学生在做这些口算题时,容易受到原有知识的干扰,产生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而发生计算错误。因此在平时的口算训练中要多进行这类练习,给学生打预防针,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达到提高他们的运算水平的目的。

此外,教师在布置各类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多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比较思维是人们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明辨是非,分清模糊概念,调动积极思维。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式题时,学生对表面相似而本质存在差异的习题会模糊不清,无法把握正确的运算顺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形式的练习题进行训练:60+40÷5,60+40-5;32+8÷8+32,32×8+8×32;270-270÷9,270-270+9。通过这种训练,能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优化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练习。同样,计算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练习,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练习”,越多越好,致使学生陷于题海之中。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会不感兴趣,甚至抗拒,这样的话,练习效果就很差了。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教师就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错的地方,要注意讲解,及时纠正。

此外,要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找出最简便的方法。这样既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因材施教,会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姚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论文_姚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