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立成
河北省定州市东亭中心卫生院 河北保定 073006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6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加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并作详细记录。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0 例,无效 13 例,总有效率为55.0%,两组相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均有明显的减少,且持续时间也有很大程度的缩短,两组患者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减少发生的频率,缩短持续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心血管内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6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检查诊断所有患者都符合临床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根据随机法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66.4±4.7)岁,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14例,高脂血症的患者7例,糖尿病患者6例,既往心梗史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67.3±5.9)岁,同时伴有高血压 10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6例,既往心梗史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体质量指数、心电图改变、是否吸烟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以及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之外需每天加用75mg 氯吡格雷,28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持续的时间以及发作的频率。
1.3 疗效评定
患者的心电图在静息时出现缺血性改变呈正常状态恢复视为显效;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 段回升超过1.Omm,但是导联倒置T波变浅超过50%,未处于正常水平或者是T波由平坦变成直立视为有效[1];上述两条指标均没有达到视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55.0%,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2: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的比较
由此看出,和两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在心绞痛频率及持续的时间方面,治疗组均均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
经过治疗,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是一种器质性病变。根据有关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2]。通过有关专家的临床研究发现,负面的精神因素比如愤怒、焦虑、恐慌等均会诱发及加重心绞痛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心肌由此出现暂时性的缺氧或缺血, 最终引发急性心绞痛,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有效积极的临床措施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3]。氯吡格雷不仅可以诱导血小板发生活化,在临床上若联合阿司匹林使用,还可以产生有效协同作用,另外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可以对凝血酶以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生强烈的诱导作用。因此,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对于血小板的活化以及聚集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预防血栓的形成,最终达到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目的。本次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达到了 87.5%,与对照组的 55.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心绞痛频率及持续的时间方面相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明了使用氯吡格雷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发作频率,缩短持续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有满意的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
[2]刘旭武.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11(26).
[3]王立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
作者简介:来立成,男,1973.03.汉族,内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来立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格雷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