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组合_逻辑结构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组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学论文,范畴论文,逻辑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7-0185-04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研究过程中,徐志远等学者通过对一般范畴解析、推演、归类、阐述,并列举5个“维”,即基础理论维、价值认识维、教育过程维、对偶范畴维和方法载体维,试图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1](p82)我们认为,“维”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重要工具和单位,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可在此基础上得以优化,并组合成更为科学的逻辑结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汉语大辞典词条释义,“维”的涵义丰富多样,在不同的语言语境下有不同的词性和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单位的“维”,应是名词,有“维度”之意。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偶范畴理解为“一维”(两点一线),整个范畴体系理解为“三维”(立体结构),由相互关联的一般范畴组合而成的“维”则是“二维”,属于平面维度。

将“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中的一个单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科学形象地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中的单元,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内在逻辑联系的复杂性和规律性,成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重要工具。但是,每一个“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位置如何确定,每一个“维”由哪些相互关联的范畴组合而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建构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原则。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建构必须遵循从“逻辑起点——逻辑中项——逻辑终点”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逻辑范畴体系都是由这些因素,即由逻辑基项所决定的逻辑始项、终项和中项有机构成的一个逻辑结构。这也就是逻辑范畴体系所共有的一般结构。[2](p7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即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思想与行为、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等8对对偶范畴,也是按照这一原则,构建起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体系。[3](p64)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位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次高层次,体现出更生动、更具体、且数量更多的特征。我们认为,为数较多、内容更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只有按照一定规则和顺序,组合成更高一级的单位——“维”,即基础理论维、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以及价值认识维等4个维度,并通过聚合、运动、推演、展示,完成从“逻辑起点——逻辑中项——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最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逻辑结构体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构建逻辑范畴体系和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是各门学科正确建立和形成各自范畴体系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4](p103)马克思在建构《资本论》的范畴体系中明确指出,经济学在其发展史上曾经走过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p102-104)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两条道路”的逻辑范畴观,人的思维完成两条道路,也就完成了“从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开始(感性的具体)——经过理智的区别作用抽象的规定(理智的抽象)——通过许多规定的综合而达到多样性的统一(理性的具体)”[5](p87)的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要完成从理智的抽象到达理智的具体的第二条道路,就必须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关系进行分析、提纯、简略、抽象化后的范畴为基础,并以特定的“维”为单元,最终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按照这一方式构建起来的时候,作为抽象规定性的范畴就回归于现实,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现象及其有关的背景、条件相结合,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思维的理性就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一次完整的运行过程。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必须遵循与基本范畴逻辑结构相对应关联的原则。这是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中的必然要求和深刻体现。理论的逻辑思维,只有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正确地形成和建立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1](p84-85)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偶然性、曲折性、跳跃性等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的内在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与基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过程一样,都必须撇开一切偶然的因素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即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纯粹”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行程。按照这一原则,从不同的层次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逻辑发展同一过程的一般范畴和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存在着必然的对应关联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逻辑起点——思想与行为,必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起点——基础理论维及其相应一般范畴存在着对应关联关系:基本范畴的逻辑中项——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范畴,必然与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中项——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及其相应一般范畴存在着对应关联关系:基本范畴的逻辑终项——个人与社会,必然与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终项——价值认识维及其相应一般范畴存在着对应关联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和一般范畴体系将从高低不同的层次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逻辑过程的内容与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中项、逻辑终项也分别从高低不同的层次上对应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和一般范畴体系的起点范畴(基础理论维)、中项范畴(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终点范畴(价值认识维)。由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联系,以及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的对应关联关系,可以探寻到与其不同层次的范畴——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端倪。其相互对应关联关系见下图。

图1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与一般范畴对应关联示意图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构建的上述三个原则,参考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1](p82)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的构建可借助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一是借助“维”这一基本单位,架构起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是由逻辑起点、逻辑中项和逻辑终点构建起来的立体动态的逻辑结构。在前文中已经述及,为数较多、关系更为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只有以某种规则和顺序组合成一定数量、并存在特定联系的集合体,才可能更好地反映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这个集合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中的“维”。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维”的拟定与区分,必须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和客观依据。这就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的“维”,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发展的客观实践过程为依据,同时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逻辑过程。按照这一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组合而成的“维”即是前文提及的基础理论维、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价值认识维等四个“维”。其中,基础理论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教育过程维、方法载体维是其逻辑中项,价值认识维是其逻辑终点。

至于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中项应包含对偶范畴维。我们认为,对偶范畴是以其包含范畴的形态来区分和认定的“维”,在形式上应与单个范畴维相对应。对偶形态的范畴,不仅包含于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中项之中,也可以包含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不同层次范畴体系逻辑过程的始终。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都是对偶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的逻辑结构体系的各个节点也包含了很多对偶范畴。由于对偶范畴维不是以历史或逻辑发展顺序为依据确定的“维”,因此它不能独立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中项的“维”。

二是借助“维”与对应关联的基本范畴之间内在关系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

基础理论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与思想和行为这一基本范畴对应关联。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最抽象的范畴,以“胚芽”的潜在形式内在地隐含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萌芽,即思想与行为蕴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范畴的基础理论维的第一个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确定下来。同时,思想与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必须首先研究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从思想与行为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过程,是一步步、一层层推演和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学蕴含的内容与规律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就是在这个推演和展示的过程中被确认和设定起来。研究对象和范畴是构建一门学科的两大基石,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基础理论维,在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这个一般范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基础理论维至少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等三个一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它更多是施教方法和原则上的理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具体范畴,而不是包含于基础理论维的一般范畴。

教育过程维与方法载体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逻辑中项,与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中的四对中项范畴对应关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这4对中项范畴一方面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它对应关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两个“维”,即教育过程维和方法载体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必须在一定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同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这些内容具体包括政治主导型、思想主导型、道德主导型以及心理主导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6](p181-18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得以优化。因此,教育过程维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等一般范畴。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成必须在一定原则方法的指引下,通过一定的载体才得以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方法载体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两个一般范畴。至于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型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心理咨询、自我教育等方法和网络、文化等载体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具体范畴,分别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两个一般范畴之下。

价值认识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逻辑终点,与个人与社会这一基本范畴对应关联。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思维运动的基本方式,人的思维必须经历从“感性的具体——理智的抽象——理智的具体”的过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范畴是经过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即从感性的具体上升为理智的抽象的结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终点范畴,则必须通过辩证综合,由抽象的规定还原到一个具有许多规定的丰富的总体,即必须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理智的具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逻辑终点的个人与社会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中“具有许多规定的丰富的总体”的深刻反映,而价值认识维也体现了这一规定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个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是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6](p70)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为重要的内容。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与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状况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程度,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立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发挥作用的过程。每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都标示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立,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价值认识维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一般范畴。

基于上述各个“维”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此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体系。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新的逻辑结构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中一般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比较如上:

图2 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新旧逻辑结构比较示意图

上述逻辑结构示意图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的“维”由5个变化为4个,一般范畴由20个一般范畴变为13个。从一定程度上,将上述13个一般范畴所涉及的领域或层次探寻清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当然,任何范畴体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始终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任何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范畴体系,都不可能囊括和穷尽所有的一般范畴,且它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三、结论

通过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逻辑结构内部关系的再次梳理,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区别的比较,可以获得以下结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必须以“维”为单位,才能构建其更加符合“逻辑起点——逻辑中项——逻辑终点”原则的逻辑结构体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逻辑结构与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对应关联,它们在不同的逻辑层次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逻辑发展的同一过程,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与基本范畴的对应关联关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其他相关学科的范畴研究具有启示作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逻辑结构体系,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以及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优化。

标签:;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组合_逻辑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