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1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受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若是想要提升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则需要全面分析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同时总结出水文地质危害的有效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在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防治方法
1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水文地质危害
1.1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影响
在工程建设期间,应首先明确工程施工区域地下水位的分布状况。为此,应在施工前期对地下水位高度进行有效了解,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处理。然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位极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完成后发生大幅度的下降问题。与此同时,也会引发地质结构变形的问题,最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另外,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下,地下水环境也会受到一定威胁,同时地上由于无法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很可能产生沙漠化问题。
1.2地下水位上升的危害影响
地下水位上升不仅会影响区域内的地质条件,产生岩石崩塌或者岩体变形的问题,也会对地上建筑的质量形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地基长期受到水蚀影响,造成地基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同时,在上层建筑的压应力作用下,很可能引发地基结构沉降变形的问题,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受到较大威胁。此外,水蚀影响还可能使建筑周边的土壤性状发生改变,致使建筑物结构部分被腐蚀,降低结构强度,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在地下水位上升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地基隆起或者位移的问题。有地下室的建筑工程还可能导致地下室被水浸泡,使建筑结构的基础工程质量受到极大威胁。因此,要求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时,除了要了解地下水位的分布状况外,还应细致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具体工程的建设活动提供准确的资料参考。
1.3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危害性
地下水会受到周期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也是出于流动状态的。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地下水能够完成流动循环,确保地下水动水压力保持平衡,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动水压力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波动而出现大幅度降低或者升高,这种情况下地下水流动不会对岩土和地面上的建筑物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如果外部因素出现较大变化,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就会使得地下水动水压力出现大幅度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这种非平衡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对附近岩土层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从而改变岩土层的性质和结构,最终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1.4潜水位上升的危害性
如果潜水位出现上升问题,那么就会对水文地质造成严重的灾害。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降雨,再加上排水系统不良,使得附近河流水位出现大幅度升高。这种水位上升对水文地质造成的危害与地下水水位上升基本相同,即使得附近的土壤出现沼泽化和盐碱化,进而加快岩石的腐蚀速度。使得附近的土壤变得更加柔软,承载力出现较大幅度降低,最终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水文地质危害的处理对策
2.1科学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为降低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施工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在施工前,应详细勘察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并且科学编写勘察报告,对施工区域的水文条件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明确的阐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保工程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明确地下水的类型属性。我国的地域较为辽阔,地下水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型的地下水水文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需对地下水文环境做出详细的勘察后,确定地下水类型;分析各层级之间的含水量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关联性;掌握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分析地下水的季节性特征。
2.2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流程
现阶段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强化地质勘察时的监理工作。工程地质勘察具有对应的工作流程,只有一环扣一环才可以确保勘察效果,监理工作同样需要分阶段执行。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监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现场勘察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因此,为了确保勘察质量,要去监理人员具备过硬的基础知识,在选择监理人员时优先推荐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勘察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关的工作流程不明确,在操作时经常出现顺序上的错误。因此监理人员需要帮助勘察技术人员厘清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流程,这是做好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3加强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可能威胁到地面建筑物,导致地面沉降、隆起或者塌陷,威胁到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加强地下水为的监测。通过对地下水的水压、水位、水质等进行监测,从而可以判断地下水位的变化,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地下水突涌或者下降,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地质勘察单位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地下水位监测制度、监测目的以及监测标准,并将监测的数据信息整理后递交到设计单位,供设计单位参考。
2.4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地质学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科技广泛应用在地质勘察中,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将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同位素技术、瞬变电磁法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在地质水文勘察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为地质勘察打下良好的基础。瞬变电磁法利用不接地回线或者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发射一次脉冲磁场过程中,利用线圈或者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然后分析二次涡流场电磁场空间部分,从而探测地质构造以及地质含水区情况。
2.5合理使用地下水
地下水位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枯燥,水位下降,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地下水。国家及地方水务局必须做好区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并根据相关部门拟定区域内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做好水资源的调查、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工作,加强供水、排水行业的监督管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一旦发现不经允许私自抽取地下水的行为,要从严处罚。其次,地方政府协同水务局要制定水资源保护计划,做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数量的逐渐增多,使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因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所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较为常见。为此,需要加强对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力度,保证地质勘察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支持,从而保障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后续工程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要注重对水文地质危害性的分析,掌握水文地质的变化规律,降低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范敏东,张强.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危害分析[J].科研,2016,(03):196.
[2]吕宏博.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8,(10):69.
[3]刘孟.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中外企业家,2019(26):106.
[4]焉峰.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64-65.
论文作者:龙本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水文论文; 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