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承伟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摘 要: 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推动山东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技能型人才需求方面缺口较大,且存在培养模式低端传统,培养重量不重质,高等院校专业建设理论性强、实践性差等弱点。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人才培养理念是解决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缺乏问题的有效对策,也是新时代蓝色经济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1]

引种栽培后,需继续研究药材能否在引种地正常生长,以及药材品质的变化情况,以确定引种地是否适宜药材大面积生产以及药材适宜采收期,制定黄芩无公害栽培标准操作规程,进一步建立黄芩无公害生产体系,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优良黄芩种质资源及药材产品。

目前,半岛地区技能型人才需求仍是极大缺口,培养情况依然处于低端模式和传统情形,培养质量重量不重质,培养基地建设落后,高等院校专业建设依然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等特点。因此,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助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亦是实现山东半岛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助推器。

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建设海洋强国、经济强省,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近年来,蓝色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潜力和后劲发展势头很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已成为带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产业的新兴和发展,深海基地及其他国家级实验室的投入和使用,深海加工产业及其他涉海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及大型海洋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对能否建成海洋强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半岛蓝色经济指数不断上升,综合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不断完善与发展,海洋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成海洋强国、经济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后盾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规划及健康发展事关蓝色经济区内9 000万人口的幸福指数,必须高度重视,是事关国家海洋战略能否实现的浓重一笔,必须加速规划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步骤,必须全力以赴。

为简化计算,引入桩端土塞效应系数表征闭塞程度对桩端阻力的影响,针对开口钢管桩桩端持力层为标贯击数N>50击的密实砂层,日本钢管桩协会试验表明(如图2所示),桩端土塞效应系数与桩端进入持力层相对深度有关。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同一根钢管桩,当桩端进入持力层相对深度≤5时,土塞效应系数与有近似成线性增长关系,当>5时,趋于常量。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建设现状及问题

目前,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人才引进缺口上仍然较大,尤其是技能型、技术型人才需求更加紧迫,缺口更大,难以适应半岛蓝色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升级和改造。有效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建设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下不容忽视、严峻而迫切的问题。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率,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山东半岛实现蓝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需求。

在技能等级结构上,以初级工人为主,中高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偏低。早在2007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至“十一五”期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高级工水平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在25%以上,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十三五”规划,高技能以上人才比例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实质上仍没达到25%。

伴随着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技能型人才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为主。据全国484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现有技师、高级技师中,年龄在41岁以上的占其总数32.16%和41.7%;年龄在36~45岁之间的分别占其总数的46.8%和38.83%;年龄在23~35岁之间的分别占其总数的21.04%和19.28%。技能型人才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其高龄化问题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及时更新,从而间接影响蓝色经济产业的发展。

在技能型人才结构构成方面,半岛地区的技工队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知识型技工多,现代信息化操作的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高端技能型技工少;短期速成“早产班”技工多,系统培养“长征型”技工少。当下的技能型人才状况势必会影响半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势必会影响蓝色经济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提高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建设高质量人才团队

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精准对焦培训对象,努力建设技能型双师型人才队伍是新时代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本所在,直接影响人才结构的科学与合理。只有建立科学与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注入永不枯竭的动力。

(二)搞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总体培养思路。市场需求什么专业,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学校所开设专业与市场产业需求高度融合与呼应,以产业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把专业做强,把产业做大;以专业促产业,以产业带专业。做到产业的发展和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就是要求学与做相互结合,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的具体手段。要大力鼓励学生到企业对口的岗位上锻炼,从事实践操作,以提高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实战化。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一人一岗,实岗操作。

除了上述弊端,不少企业招聘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部分客服人员能力素质无法达到既定要求,无奈降低管理标准、简化服务流程,这样因人设岗的做法本末倒置,不利提升企业客服水平。

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半岛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升级和改造更离不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其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双师型人才队伍

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和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是蓝色经济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技能型人才缺乏问题的有效对策。

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紧盯岗前技能提升培训和岗后回炉再培训工作,精准对焦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技能培训质量。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就业技能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岗中技能培训提升、岗后回炉保障培训、特殊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使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囊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高级技师到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行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沉淀,而中国物流只用了十年便迎头赶上。但这些成就是通过大量堆积人力换来的,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物流行业要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势必要逐渐摆脱对大量人力的依赖,转向依靠科技的力量。环节众多的物流行业,技术对其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但当前来看,推动物流行业进入智能时代,以中邮速递易为代表的智能快递柜企业是其中的先行军。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3]当下,随着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即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能力,又具备教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即我们所说的具备“双教”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考察调研,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使教师具备真才实学的实践和技术技能。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顾问或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教师或实训教师,让能工巧匠走上讲台,走进实验室,“实施‘能工巧匠进课堂’工程,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教师队伍组成部分来管理。”[4]

(四)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优先发展战略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人才。”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优先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要重点强化人才支撑能力,完善人才政策、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人才引用为本,培养与引进并重,重点培育应用技术人才,重点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1]首先,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全社会仰慕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人人尽其才,人人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和扶持力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优惠补贴,让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优良环境。再次,加大对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力度,要下大力气“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5]

针对以上情况和风险,为确保临时供电模式的稳定、安全运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施工流程和规范,进行合理、规范施工;(2)由于现阶段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确保施工安全;(3)要严格执行监控和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监控管理人员,定期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安全,保证临时供电模式稳定、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韩立民.于会娟.包乌兰托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2010,(2):131-135.

[2]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91-94.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Z].2014.

[4]何洁,秦万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15-117.

[5]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新华网,2014-06-2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01-0141-02

收稿日期: 2018-08-19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课题“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之一(18SVE042)

作者简介: 赵承伟(1985-),男,山东济宁人,讲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责任编辑 刘 瑶]

标签:;  ;  ;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