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611131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对不安全护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对不安全护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护士超前护理思维、规范约束保护、住院精神患者探视的护理干预。结论:精神科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具有超前的护理思维,干预探视的时机,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生命。本人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98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1 护理安全的对策分类
1.1预见性护理也叫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准备护理前以及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护理缺陷,避免医疗护理意外。由于精神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患者常出现思维紊乱,受精神症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减弱或损失,易发生危险行为而出现意外事件。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思维敏捷,对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2约束保护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就是限制患者的紊乱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安全,防止周围财物受毁,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身体约束也会带来生理、心里、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结果,不恰当的约束甚至还会引起死亡[1-2]。因此,美国老年护理学会提出了身体约束的使用标准。
1.3 患者家属到医院探视患者,无疑对患者是一种心理支持方式。但是对精神患者独特的病症来说,探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不适宜的探视可延缓病情康复或致疾病反复。[3]因此我们采用探视干预方式,指导患者家属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给予探视或不探视。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
2 讨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受其精神症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容易发生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危险行为。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病情观察要有高度的预见性,能够动态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件,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只有具备预见性护理能力的护士,才能更好地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因此,在精神科有必要强化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护理能力的培养。
加强身体约束的过程管理。[4]除了加强约束使用告知、规范约束程序和约束记录外,建议建立约束观察单,定是对约束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有无约束并发症,如:皮肤损伤、水肿、疼痛、关节运动以及患者舒适度等进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约束期间提供人性化服务,有利于患者康复。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患者焦虑、敌对、猜疑和过激行为,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及时评估患者的风险行为,以较小的约束程度和约束时间达到患者和环境的安全,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不利影响。
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地细节教育,使护理人员内心深处牢固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思想。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及时做出判断,善于动脑、动手,善于把握护理时机以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专科技能水平。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今后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自觉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防范。给住院治疗的精神患者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同时,在探视后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做好交接班,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这会有利于患者增强心理防卫,减轻负性情绪,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夏春红,李铮.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8-570.
[2]Demir A.Nurses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s in four Turkish hospitals.J Nurs Scholarsh,2007,39(1):38-45.
[3]张秀青,吴洪明,沈文龙,等.精神分裂症与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探视情况的对照.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190.
[4]许辉琼,成翼娟,代向群.病人使用约束带护理的过程管理的调查.现代护理,2007,13(24):2305-2306.
论文作者:裴小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科论文; 预见性论文; 精神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士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