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土保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宁丽娜

试析水土保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宁丽娜

身份证号码:13032219770317xxxx

摘要:在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中,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土的供给和保障。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为此,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只有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现作以下的探讨。

1、我国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越来越频繁,加之人口极速增长等问题。造成对水土资源的扰动强度加剧,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人类居住环境与安全构成了威胁,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建设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的主流。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是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2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3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水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2.4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库等水利设施.

2.5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严重。综上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同时,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因此,造成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2.6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地石漠化的发展

由于水土流失的发生,加剧了地表土壤由上而下运动,使下游河谷、坝地土地淤积,土地逐渐沙化,而上游坡面则土层逐渐变薄,基岩裸露,土壤生产力丧失,加剧土地石漠化的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土保持措施

3.1加强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加强水土保持可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能够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

①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②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水土保持林、淤地坝、拦沙坝、谷坊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下游水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③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④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3.2水土保持的发展建议

(1)注重历史经验,坚持综合治理

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以修建基本农田为中心以发展经济果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既是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以往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以县为基本单位,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制定一个全面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规划,而不是单一的林草建设规划,依照规划的目标一直实施下去,直到完成目标为止。

(2)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坚持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是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关键,但一定要科学有效的具体实施。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补偿力度。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建设相结合起来,使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3)重视天然植被的保护和改良

人工植树种草无疑是使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步人良性循环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必须把天然植被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4)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必须一方面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既可促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进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又有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发展,使区域内外在物资交流、运输、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5)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投资效益

建议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恶化区,设立专职机构,加强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协调农、林、牧、水等职能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避免重复投资、重复统计、重复估算治理效益的弊端。项目实施中,采取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严格检查验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和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同时明确规定工程中必须有水土保持和农、林、牧、水等有关的科研、教学部门参加,促进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和投资效益。

(6)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按照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专业研究机构应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参加区域或大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以及评估验收的全程工作。为有效发挥科技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项目中增设“科技专项”是十分必要的。

4、小结

在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中,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土的供给和保障。只有确保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土流失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保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将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乐,王丽君.温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3).

[3]石建琴.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2010(10).

论文作者:宁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试析水土保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_宁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