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论文_廖建兰

湖南航天医院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比较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取持续照射,观察组采取间歇照射,比较两组疗效、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生儿时期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如患儿未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损害中枢神经功能,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蓝光照射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但应采取间歇照射还是持续照射尚有待探讨。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共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别实施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旨在比较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染。此次研究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开展,且事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遵循单盲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出生日龄为2~23天,平均为(16.73±0.29)天;观察组共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出生日龄为3~24天,平均为(16.75±0.27)天。两组就其一般资料(性别、出生日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说明此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置于双面光疗箱中,将箱内温度设置为30~32℃,箱内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在患儿眼部和外生殖器处遮以黑布,灯光与患儿距离保持在20~25cm左右,尽可能保证患儿全身皮肤得到均匀照射。对照组采取持续照射,即持续照射12~18小时,再休息8~12小时,再继续照射,共持续3~5天;观察组采取间歇照射,即照射3~6小时后关闭,休息2~4小时后再继续照射,共持续3~5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标准[1]:①显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完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部分消退,临床症状好转,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③无效:经治疗,患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总有效率计算将显效病例、有效病例纳入。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现形式为例、百分比,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共出现12例不良反应,包括3例发热、5例腹泻、4例皮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观察组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包括1例发热、2例腹泻、1例皮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经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生长期间常见的疾病,主要与新生儿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上根据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水平,通常将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治疗即可自愈,而病理性黄疸患儿如未能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如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当新生儿出现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等黄疸症状时,应立即对其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一旦确定为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实施治疗[2]。

蓝光照射是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患儿皮肤进行蓝光照射,促使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使其顺利从尿液中排出体外,从而有效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蓝光照射治疗的操作相对简单,根据其照射时间和方式可分为持续照射、间歇照射,持续照射主要是指对患儿进行长时间蓝光照射再休息,间歇照射主要是指患儿进行短时间蓝光照射在休息,但由于光照射会对机体内细胞DNA修复染色体造成损伤,长时间照射可能会使患儿出现体温升高、皮疹等异常情况,因此,临床上认为蓝光照射的单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3]。本次研究发现,实施间歇蓝光照射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施持续蓝光照射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通过短时间、多段重复照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此外,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的安全性更高,有利于减少因光疗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相比于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张芳,王雪茹.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0):57-58.

[2]李刚.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6):143.

[3]邢岩.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意义研究[J].医药前沿,2016,6(31):164-165.

论文作者:廖建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论文_廖建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