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论文_彭思香

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论文_彭思香

彭思香(广东省兴宁市黄陂中心小学 广东 兴宁 514555)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98-01

日前,某报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其中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学生们里景仰“黑老大”的比率竟胜过崇拜父母。看到这一结果时,我们除了痛心疾首,不禁要问在主流教育阵地的校园中,孩子们何以会生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崇黑”心理。为什么我们苦心塑造起来的各种英雄榜样,竟然无法成为孩子的崇拜对象?而在各类艺术作品中被贴上反面标签的“黑老大”,却能触及一些孩子的心灵,导致其信仰错位?如何真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凸显在我们的面前。那怎样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取向,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以下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遵循规律,内容接地气

《意见》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遵循其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因此,在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实践是学生道德发展的源泉,它可以提供丰富而生动的道德教育素材。真实有效的德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到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德育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老师应善于捕捉孩子的生活信息,生成资源并实施德育。例如,我校个别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考试时竟然作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围绕“诚信”开展讲故事比赛、辩论赛,并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诚信章”的评比,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讲、辩中认识到“不仅要成绩一百分,更要人格一百分”的真实内涵,使学生不但自己讲诚信,还监督其他同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而针对部分学生出口成“脏”的现象,我们结合贯彻新规范、新守则,举行了新规范、新守则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学生中推行“十字文明用语”(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开展“一日规范”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把德育融入生活中,融入到学生心中,才是有血有肉的,充满生机的真德育。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年纪小,年龄跨度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不一、思维不同、意识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同是诚信教育,在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高年级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这样按不同年级,分层次进行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诚信教育,才能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意义障碍”,才能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拓宽渠道,途径不单一

1、教师以身作则。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把加强师德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工程。每学期初,我们都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师德教育专题活动,要求全体老师“正人先正己”,以身垂范,人人当好“德育工作者、先行者、导航者”。

2、课堂教学渗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意见》指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学科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品德教育。如语文课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可以用高大的形象(鲁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詹天佑、黄继光、董存瑞……)影响学生,以其人物形象的 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数学科教学多位数的读写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进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音乐科教学可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3、校内文化熏陶。优化校园环境,创设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校园,弘扬社会新风”为主题,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载体,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如在校门口墙上,我们贴出中国和世界地图,并配予“胸怀祖国,勤奋学习”“放眼世界,勇攀高峰”的标语;在操场边上“育英园”里的德育长廊展出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室的走廊有选择地张贴著名人物画像和言论;黑板报、宣传栏有计划地刊出国情知识。二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我们把学校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为绿、结、亮、美、力求使校园内的每个细小的角落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4、依托载体强化。首先,我们以各种节日、纪念日为承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如利用“国庆”即将来临之时向学生提出走进以“国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制作国庆节专题手抄报,参加国庆节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我们以优秀影片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小学生善于模仿,于是好的电影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好模子之于膏浆、好工匠之于璞玉一般,可以塑造他们的灵魂和形象。为此,我们每次都精心挑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影片进行放映,并作好导看工作。观影后,又开展了影评征文比赛、影评讲座、爱国主义电影歌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和效果。现我校已形成“观前导看--观后点评--实践导行”的活动模式。实践证明:优秀的影片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德育教材,远比枯燥的文字、单一的语言传递有效得多。

三、实践导行,效果真实化

《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知与行相统一原则。”马卡连柯也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道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鸿沟填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活动使之深入人心,体验教育,铸造品性,成为内心自觉的律令。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导,并使导行的效果真实、有效。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校开展了“学生道德银行”活动,把学生们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存储入档,号召学生争当“道德富翁”。我们在少先中队设立“总行”,把每个班级设为“分理处”,由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业务员,负责“存储”工作。学生到“道德银行”注册,就可得到“账号”。孝敬长辈、义务劳动、帮助特困生、参加社会服务等都可以存储,并累计积分。学校根据积分情况,评选出“先进分理处”、“道德文明行为标兵”,每学期表彰一次。目前,全校一百多名学生全部参与“道德银行”活动。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关温暖”、“志愿者”、“手拉手”、“雏鹰小分队”、“春雷计划”、“扶残助残”等活动,使学生“知行统一”,使导行的效果真实化。

总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将学生的知、行统一起来,才能说我们的思想教育真正成功了。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了。

论文作者:彭思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论文_彭思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