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陈俊珂 李 静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河南新乡 453007)
摘 要: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组织的特有形式,也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乃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虚知、职业情感淡化和教学知识与能力欠缺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教学压力偏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少。因此,要提高教师自我认知、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定位、拓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渠道,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养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组织的特有形式,也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界定存在差异,但学生人数少是小规模学校的共同特点〔2〕。在我国,一般把学生人数少于100人的学校称为小规模学校〔3〕。农村小规模学校包括一部分完全小学、全部不完全小学以及农村教学点。教师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乃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最近,课题组分别开展了“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和“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下面,结合两个课题的一些研究数据,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进行探讨,这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乃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虚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及教师专业培训的普遍化、制度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新理念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的。如在教学改革中,要整合教学与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等新的教育理念〔4〕。如果考核这些内容,或与其他教师交流与讨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毫不逊色。但在实际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也不能将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理论上知,形式上也知,而实际上、实质上却不知的现象,即教育理念的虚知现象。于是他们依然只钟情于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5〕,更有甚者进行机械性、重复性的做题训练,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附庸,依然被忽视,以至于出现了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依旧的怪现象,即穿新鞋走老路。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及成本的不断降低,存储和管理海量的、呈指数增长的生物数据的生物数据库成为生物信息学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生物序列数据库逐渐增多[1],生物序列数据的分布性、异构性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职业情感淡化
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表现之一就是职业情感淡化。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使其成为游离于主流基础教育主体边缘的存在,由于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师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倦怠的职业状态,难以获得作为教师所应有的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现如今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任课教师数量极为有限,很多教师都身兼数科的教学,“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受调查的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有18.69%采用包班制的教学方式,有35.95%采用科任制和包班制,这就意味着一些教师要承担两门以上甚至所有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很多学科知识都是现学现教,除了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教学之外,还需耗费巨大的精力备课、批作业等,调查发现54.35%的教师课余时间用于备课和改作业。过度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们身心疲惫,精力不足。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与职业理想之间的落差显然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进一步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三)教学知识与能力欠缺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但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诸多客观条件决定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知识、能力相对于一般学校的教师而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发现,28.82%的教师认为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是学科知识不足,39.73%教师认为是教学技能欠缺。农村教学点和偏远山区的不完全小学等学校,教师知识的更新与层次的提高更存在困难,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凸显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短板,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教师的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这些部门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推卸之责,只有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将教育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训落实到位,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然而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而言,客观条件摆在面前,无论是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注度还是教育经费投入或教育资源等等,城市小学与农村小学无疑均具有极大差异,使得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很难获得与城市小学教师同等的培训机会。“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课题组在“自入职以来,学校为特岗教师安排在职培训的频率”的调查中,“不定期”“很少”占比46.07%;“随着学校正式教师一块参加在职培训”占比39.09%;“约每学期一次”占比8.55%;“没有”的占比6.28%。这种城市取向、放任自流式的教师管理显然也是制约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有效提升的因素。
“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47.72%的教师每周课时数在20节及以上,59.4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来源于工作量大。一些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均存在学生和班级数量不成正比的问题,即学生数量尽管较少,却将部分复式学校排除,使得班级数量并未受到学生数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顺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数量也未能与教师数量成正比,即学科数量越来越多,教师需要身兼数科教学,完全悖离国家规定的农村教师编制核定政策。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往往容易使教师因工作量的骤增而逐渐淡化职业理想,繁重的教学压力显然会挤占教师的绝大多数精力,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就难以顾及。另一方面,教师过大的工作量与经济收入之间的落差也必然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课题组在“什么因素能影响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中发现,认为经济收入影响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的占比达到68.62%,排在首位。
栽植前平地挖南北行向,山地按照等高线方向,乔砧果园挖长、宽、深均大于60~80厘米的栽植坑,表土和心土分开,每个坑混合填入50~60公斤绿肥和土杂肥;矮砧果园挖深60厘米,长和宽各80厘米的栽植沟,表土和心土分开,在沟底填入1 000~1 500公斤/亩绿肥,并混施2 000~3 000公斤/亩土杂肥或农家肥,回填栽植沟时先回填挖出的耕作层土壤以及树坑四周耕作层土壤,回填后大水沉实,以待栽植。
(一)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问题及其原因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要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必须针对问题及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教学压力偏大
酚酞变色范围是pH 8.2~10.0。当pH>8.2时为红色的醌式结构,酚酞的醌式或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羧酸盐式。酚酞试剂滴入浓碱液时,酚酞开始变红,很快红色退去变成无色,当遇到氢离子后即变回红色[2],在pH<8.2的溶液里为无色的内酯式结构。通过溶液中酚酞颜色突变时计算机显示溶液的pH了解中和反应接近完成。
(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少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存在,既有自身原因,又有外部原因。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首先,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大多是被动发展,很难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发展意识与发展动力的重要性。“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有52.57%的教师第一学历是高中(中专),这些教师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及其以上的要求,必须通过在职学习获取更高层次的学历。在当前学历的获取方式调查中,通过函授获取的占比45.51%,通过自考获取的占比19.26%。其次,为响应国家支教号召,当前很多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都拥有大部分的年轻教师,而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其中还有不少是非师范专业出身,他们的教学知识、教学经验严重不足,任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可能只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课题组在“您选择当特岗教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30.19%回答“以特岗为跳板获得教师编制的机会”,10.65%回答“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工作,骑驴找马”。这说明一些教师职业归属感较低,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迷茫,显然不利于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提高教师自我认知
目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的问题无疑是制约教师专业素养得以稳定提升的一个障碍,而教师自我认知又是促进专业素养不断提升的根本动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全面提高自我认知。首先,应当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能力的基础作用,以此全面厘清专业素养的要求,使之致力于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其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教学素材、教学内容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技能;其次,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以教师的正确自我认知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创新思维理念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第三,人格修养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自我认知进而提高专业素养的关键动力。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勤奋好学,潜心教学,逐步提高自己对农村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热爱农村教育的情怀,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二)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定位,缓解教师压力
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角色定位长期受限于传统体制束缚当中,为此需要引导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定位,增强角色认同,只有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并不断提升,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应有之力,因此教师自身的力量不容忽视,需要引导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一方面,农村小规模学校应当重视、尊重教师,并注重提高教师专业的能力,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缓解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上;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教师由“专科型教师”向“通识型教师”转变,即引导教师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大教师未来发展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后的实施工作需要付诸于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因此为了使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身于学习中,这就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学校解决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尽可能配备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基础设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自身即使身兼数科教学,也应当以自身的职能定位为基础,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促进自身知识的系统化,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齐心协力最大化地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价值,促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转变角色定位,为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扩大教师资源输入率,加大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力度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以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前提,但由于农村地区的封闭性和个别地区的落后性,决定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渠道较窄。因此必须拓宽教师的能力提升渠道。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使得教师数量也相对有限,加之农村教师能力培养渠道狭窄,决定了需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教师资源输入率。比如在师范院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可直接为农村教育培养有潜质的师资力量,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加入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中,并放宽特岗教师入门标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教师的职业培训力度,增加更多的培训机会。这就需要县级政府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作用,为当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与当地城市小学的教师搭建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并强力支持与鼓励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同城市小学教师一样有更多机会参与教育技能培训,以此调动与提高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培训方式应尽可能多样化,比如教学研讨会与教学交流会等等,定期组织培训时尽可能要求更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参与,并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图6中#FeedBack,118.789 2,30.675 4,c#为事先与主机设定好的通讯协议,其格式为#Feedback,<1>,<2>,<3>#。其中#Feedback为起始标志位,<1>,<2>分别代表新增道路信息所处的经度和纬度,<3>代表新增道路信息的具体内容,a代表加油站,b代表旅馆,c代表配修站,语句最后的#为结束标志位。
参考文献:
〔1〕卢红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摘要.
〔2〕刘胡权.底部攻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振兴〔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2.
〔3〕雷万鹏,张雪艳.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分类发展政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8.
〔4〕〔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0-279,274.
作者简介: 陈俊珂(1964-),女,河南清丰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李静(1995-),女,河南原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小规模学校振兴研究”(编号:2018B3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小学特岗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编号:2019-ZDJH-187)。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11-0079-04
(责任编辑:林再峰)
标签:农村小规模学校论文; 教师专业能力论文; 专业素养论文;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