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刘丽华

(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1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被纳入本次研究的50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50名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T(0.84±0.13)、Hcy(12.93±4.42)、hs-CRP水平(3.29±1.34)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CT(0.13±0.03)、Hcy(6.2±2.42)、hs-CRP(1.83±0.44)水平,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可尽早及时的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预防,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清炎性标志物;冠状动脉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123-02

动脉粥样硬化[1]的发生与患者是否发生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血清炎症因子是一个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因素[2]。而多数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钙素原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使得患者的血栓形成加速、炎症反应增加、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3]。本次研究中,选取了50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50名2型糖尿病患者,100名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联系。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选取的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之间到院就诊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接受治疗前,让患者接受各项基础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取100名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1)均无精神意识障碍、肝肾功能障碍等重大疾病;(2)对照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疾病范围内、观察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疾病范围内;(3)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科室均对本次研究给予支持;(4)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均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实验计划以及实验结果属于知情状况;(5)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的基本要求。本次研究中,男女人数分别为 42、58;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分布在45~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9±2.53)岁;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分布在44~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9±2.53)岁。在收集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将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检查,嘱咐患者空腹,抽取患者空腹八小时以上的肘静脉血液,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hs-CRP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PCT水平,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Hcy水平。

1.3 观察指标

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目的,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观察指标,统计100名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在统计完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后,分析处理各项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PCT、Hcy、hs-CRP水平数据,医护人员将其分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通过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下列表格数据所示,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T(0.84±0.13)、Hcy(12.93±4.42)、hs-CRP水平(3.29±1.34)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CT(0.13±0.03)、Hcy(6.2±2.42)、hs-CRP(1.83±0.44)水平,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对于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刺激患者的机体产生对抗疾病的反应,导致患者的机体产生各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而机体在长期且过度的刺激炎性因子,大大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CRP是目前公认的预测患者是否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因子,患者的CRP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产生;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与体内PCT的升高密切相关。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患者的Hcy水平密切相关,会导致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缺乏,在Hcy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上升,导致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大上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可尽早及时的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预防,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宝虎,崔慧芳.维格列汀联合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6):591-594.

[2]李静芳,张苏河,张东铭,辛雅萍,付艳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57(17):13-16.

[3]姬劲锐,刘静,刘恒亮,韩文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7,57(33):70-72.

论文作者:刘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刘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