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1997”香港国际金融中心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1997”香港国际金融中心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九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论文,香港论文,政治经济论文,金融中心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是亚洲地区开放型的国际经济中心,其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同世界经济发展况紧密相联。近年来,随着世界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蓬勃发展,更加密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为了保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九七”之后的持续发展,研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影响“九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经济力量

香港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其主要服务于东南亚地区,但是从同香港具有密切经济关系的角度看,除了中国内地和英国以外,美国和日本是影响香港地区经济稳定和繁荣的主要国际经济力量,这体现在美国和日本同香港的贸易投资关系中。

在香港主要对外贸易伙伴中,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美国和日本占据主要地位。例如在香港的出口市场中,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占据30%左右,至1995年底,其所占份额略低于中国内地;日本是香港第四大出口市场。在香港的进口市场中,日本占据15%左右,仅次于中国内地,位居香港第二大进口市场;美国占据8%左右,略低于中国台湾省,位居香港第四大进口地。在香港的转口市场中,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美国所占比例高达20%。

在香港的外来投资中,美国和日本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首先,在香港制造业的投资中,日本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据香港政府统计,1993年日本香港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为147港元,占香港外资额的29.0%;美国对香港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为89亿港元,占香港外资额的17.6%。其次,在香港非制造业外来投资中,日本和美国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据香港政府统计,至1994年底,在香港的非制造业中,英国、中国内地、日本、美国是最大的外来投资者,从香港非制造业的外来直接投资资产净值构成看,英国占30%,日本占20%,中国内地占19%,美国占11%。从香港非制造业的外来直接投资资产存量构成看,英国占35%,中国内地占19%,日本占16%,美国占11%。除英国和中国内地外,日本和美国仍是最大投资者。

另据日本大藏省统计,从1951年至1995年3月底,日本在香港的投资总额为139亿美元,位居日本在亚洲投资额第二位,是日本在亚洲海外投资的3%。日本在香港的投资中,90%投资于非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占据27%。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至1993年底,美国在香港的直接投资金额为105亿美元。据有关专家认为,除英国外,在香港的外来投资金融为500亿美元,中国内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资金融约为250亿美元,这就说明日、美几乎占据了香港外来直接投资金额的1/2。

在香港的金融业中,日本和美国也具有重要地位。从银行数目来看至,1994年底,日本在香港的持牌银行为45家,有限制持牌银行为12家,接受存款公司为37家,分别占到在香港银行机构总数的25%、19%、27%。其总数高于整个欧洲在香港设立银行机构的数目,而成为在香港拥有银行机构数目最多的国家。美国在香港所拥有的银行机构数目仅次于日本,共有20多家,美国在香港拥有的保险公司也有21家。

从在香港银行业资产构成看,日本和美国占据的比例较大。从1987年至1994年,在香港日本所拥有银行机构的资产一直占到香港银行业资产总值的55%左右而位居首位,其它国家或地区在香港所拥有的银行资产远远小于日本,无法与日本比拟。美国在香港所拥有的银行资产略低于中国内地而位居第三,其占香港银行总资产5%左右。

从香港银行业资金流向来看,日本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香港银行业主要的资金流出(流入)地区,如1993年,在对香港以外银行的负债净额中,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分别为10210亿港元和10580亿港元,分别占总额的86.1%和78.5%,而日本分别为10390亿港元和11550亿港元,分别占总额的87.6%和85.7%。在净债权中,1993年和199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分别为4750亿港元和5700亿港元,而日本地区分为3530亿港元和3870亿港元,分别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总额的74.3%和67.9%。

从在香港的外国公司和地区总部数目看,美国、日本也占据重要地位。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截至1994年底,在香港有1000余家美国公司,其中370家是地区总部,而且200多家是列位美国500家大公司之中,是在香港设地区总部最多的国家。另据有关资料,1994年4月,日本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有74家,地区办事处有193家,居第二位。美日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数目占到外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总数的一半。

目前,美国有11个州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有30000多美国公民在香港生活。日本人也不逊色,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在香港生活的日本公民达18500多人。这加强了美日两国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力。

二、“九七”之后,美日将继续加强同香港的经济关系

美国和日本在香港的国际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香港国际金融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九七”之后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经济角度看,在“九七”之后,日美两国还继续发展同香港的经济关系,这有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持续繁荣。

(一)“一国两制”是香港吸引外资的基础

香港多年来的自由经济制度和较低的税率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九七”后香港经济持续和更加繁荣,中国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政策。在这些基本原则下,《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不在香港征税,香港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以单独关税区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香港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保障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经营自由,在香港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以保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中央政府已明确宣布,中国人民银行不在香港设立分行,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将继续按国际投资和贸易处理,这就预示着,在“九七”之后,香港除了主权回归祖国外,经济制度将保持不变,这就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地区)特别是世界上经济强国——日本和美国扩大对香港贸易和投资的制度基础。

(二)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将吸引美日两国扩大在香港的金融活动

在东亚地区,十多年来,中国内地经济保持了年均9%的增长速度,她被誉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中国内地是东亚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将吸引国际资本来华投资。香港与中国内地毗邻,十多年来香港充分发挥了中国内地对外经济通道的作用。“九七”之后,香港仍然实行自由经济制度,它继续吸引那些试图开发中国内地市场的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和发展金融活动。

十多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日本已开始实施“重返亚洲”的战略,美国也积极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密切同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在未来25年内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将需要6.9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要约2800亿美元。对于国际资本来说,这将是最大的市场。香港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地区的银团贷款中心,是通向亚洲地区的重要资金通道。因此,在“九七”之后,世界经济强国,特别是日、美将会继续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开发东亚市场。

(三)调查显示,日、美资本在“九七”之后将继续扩大对香港的投资

最近,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议所和香港美国商会分别对在香港的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进行了对“九七”后在香港投资愿望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7%的日资企业表示今后三年将会增加在的香港的投资,46%的日资企业表示会增加对华投资,而且这部分日资企业认为,如果在“九七”之后,香港政治安定、法规健全、经济增长力强、税收制度、基本建设和通迅设备完善、人才等这些优势还能保持,他们将会在香港增加投资。美国人对香港未来的投资信心比日本人似乎更强。调查中发现,91%的美资企业表示会继续维持在香港的商业运作,其中有一半多认为会有意扩展业务,而45%表示只会维持照常运作,只有1%的表示会撤离香港。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日、美资本扩大了对香港的工业投资,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1990年日本和美国对香港的工业投资分别为87.52亿港元和94.70亿港元,1993年便增长为139.44亿港元和115.01港元

三、日本银行业“呆账”不会影响香港“九七”国际金融中心

自去年以来,日本银行业问题频频出现,先是大和银行出现巨额亏损,接着又是兵库银行破产,再就是日本三和银行、兴业银行等被日本“住专”问题所困扰,而“住专”问题成为日本社会人人都关心的重要问题。据日本官方认为,“住专”问题所造成的“呆账”达40万亿日圆,而民间商家认为“呆账”约有1000万亿日圆。“呆账”问题使日本银行信用降低。去年底,国际著名的银行信用评定机构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公布了对日本50家银行进行的信用评定,结果没有一家银行获得“A”级,只有一家地区性银行静冈银行获得“B”级。如前所述,在香港银行业中,日本所拥有银行资产占香港银行业总资产的54%左右,它对香港银行业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日本银行“呆账”问题是否会直接影响“九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回答此问题的前提是日本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若日本发生了金融危机,那一定将会影响香港金融稳定,影响香港“九七”之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可是,现在的情形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危险。日本银行业目前虽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债权,但并未发生全面金融危机,而且也不会发生全面金融危机,因此这种状况并不会影响到香港“九七”国际金融中心。

(一)“呆账”与银行危机

“呆账”确实使银行陷入困境,但并不等于出现银行危机。所谓“银行危机”是指公众(或市场)对银行失去信心,出现挤兑。“信心”是银行的核心,银行出现“呆账”使银行发生流动资金紧张。倘若公众(或市场)并未失去信心,银行仍可以照常运转。目前,日本银行确实因“住专”问题出现巨额“呆帐”,但公众(或市场)对其并未失去信心,银行正常运转的基础依然存在。

(二)日本央行有力支持和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

日本在1942年制定的中央银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日本央行和大藏省可以做出任何它们认为必要的行动,以阻止银行的崩溃。同时,日本拥有1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以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

(三)美国会采取保证日本银行体系稳定的措施

美日是世界两大经济强国,虽然美日之间存在不少经济摩擦,如美国希望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但是,美日两国之间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日本经济状况的恶化,将会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利益。例如1995年美元兑日元汇率下跌,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压力,最后,美日双方以及其它西方国家共同采取协作金融政策,扭转美元兑日元的汇率,由此也可看出,万一日本银行体系出现崩溃的端倪,美国联邦储备局不会袖手旁观。

四、美国的战略及贸易政策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

(一)日本在香港的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量,但从政治角度看,日

本不会对香港“九七”国际金融中心造成什么威胁。

首先,作为亚洲地区经济大国,日本近几年来一直努力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政治和军事地位,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日本确实感到不安。但是,日本在亚洲地区已经创下了一段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不光彩的历史,而且今仍深刻在亚洲各国人民心中。这就使日本虽力图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但是又不想引起亚洲各国的注视,因此,还需半遮半掩行事,所以对香港“九七”主权移交来说,日本不会有所政治企图。

其次,日本还要继续推行其“金融大国”战略,这将迫使它继续利用香港在亚洲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特别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实现其在亚洲的经济扩张的目的。

(二)美国的“遏制”战略可能影响其对“九七”香港的政策。

在当今“和平和发展”作为世界发展趋势的大环境下,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已经成为实施国际政治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中国内地,能够对香港的实施经济手段的就是英、日、美,而美国是最有可能通过其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力来实现其在亚洲地区的政治战略。遏制中国统一和强大一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重要政治战略,中国经济实力近几年日益增强,已经使美国感到不安。因此,美国在国际上制造“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复关”方面,美国极力进行阻挠,在“台湾问题”方面,美国横插一杠进行干涉,以达到其牵制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目的。除此而外,美国又在所谓“西藏问题”、“核扩散”等方面给中国制造事端,这些已经充分表露了美国对中国在政治方面实施遏制的战略,在这种基本战略指导下,针对香港“九七”回归中国后,美国可能改变对香港的经济政策。

(三)改变对香港的贸易政治是美国可能采取的措施

联系汇率制度把港币和美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香港的货币政策紧随美国的利率变动而行事,而失去了采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基本功能。近几年来,美国多次调整利率客观上给香港经济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是美国经济刚刚开始复苏,而且明年又是美国的大选年,联邦储备局大幅度调整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自从80年代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出现逆差,而且近几年逐渐增加。虽然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所谓贸易逆差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贸易逆差确实已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缩减美国的贸易逆差,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公开声称采用“积极的公平贸易”政策,即以打开国际市场而减少其贸易逆差。这种基本对外贸易体现在其参与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APEC的多次谈判中,但是结果并不十分理想。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仍然继续增长。1994年贸易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这就使在将来美国有可能改变其贸易政策以实现其减少贸易逆差的目的。

按美方统计,美国的贸易逆差伙伴主要是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德国、中东地区等。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又因中国出口产品经香港转口所致。“九七”之后,从政治战略上考虑,美国有可能改善其贸易逆差为借口,对香港实施新的贸易政策。其贸易政策的核心可能是保护贸易,如减少对中国(包括香港在内)产品的进口配额等,这将直接影响到香港的转口贸易,进而影响香港的金融发展。

标签:;  ;  ;  ;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与“1997”香港国际金融中心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