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徐正辉

浅谈初中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徐正辉

(浙江省兰溪市第二中学,321000)

摘要:初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的阶段,在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过程中需要增大各种投入,观察学生在科学素养上的提升。纵观教学全局,在教改的不断推进下,初中科学已经逐渐成为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入口,帮助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因而,为了积极践行整体教学布局的指导方针,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以学习的习惯带动学生的能力发展。本文从一般性的教学概念出发,在策略的外延上进行探索,旨在提高初中生的科学观念。

关键词:初中科学;有效;教学策略

将科学教学完善化是当前教学上的需要,在主流上去进行学科的细致划分,在适当的科学知识体系中进行针对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突出生活与教学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去逐渐形成正确的知识认知,以科学化的指导思想,去理解世间万物与其运行规律。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融入生活化,以兴趣为基准点做到乐教、乐学,引导学生展开初步的科学探索,而在详细的课后讲解中,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的广阔与知识的魅力。以下则是我围绕初中科学课堂进行的基础教学讲解,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提出与丰富化作简单的引导。

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发展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去代替学生行使学习的职能,而是以责任为督促,在学习上去稳定学生的积极性,在需求上去谋求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始终认清自身的职责与身份,通过课堂这一载体,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推进学科的教学进度。在理念的坚持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挥出知识的传递性,即使是相对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知识也能够良好地吸收内化,使教学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以此来看,初中科学的教学要围绕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上的构筑,在一般性的知识中进行延伸获取新知,把课程交还给学生,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降低了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举例而言,在“人类的活动与土壤”这一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引入到课程中,通过其生活见闻,举例一些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让其深入理解学习这一篇章内容中的科学知识。然后教师通过放映一些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土壤的直观损害,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相应的冲击力,从而扩大初中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再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在重金属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土壤周边的生物活性等数据上做文章,使学生更为直接地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作用。从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能够自觉行使主体观念,主动去改善身边污染土壤的行为,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进行一些弥补。

二、模拟进行科学实验,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句话放在四海内皆准,在初中科学这门科目上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实验展开,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情境下验证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对学生施加知识性的影响,在学习思维上提供一定的刺激,为理论与实际的碰撞、结合作铺陈,使得初中生产生学习上的兴趣,在科学实验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素养的提升。总之,教师需要让学生模拟进行科学实验,在简单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验证,在良好结果的激励下实现学习的正反馈,整个教学过程能变得更具效力。另外,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还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印象,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举例说明,教师在“科学测量”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尝试用已给的尺度进行所认知事物的测量,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测量这一行为对人类社会的意义。而通过教学延伸,让学生逐渐明白度量衡的统一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而理解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的单位换算背后的实质含义。而通过对一些暂时“不可测得”的事物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微观上与宏观上的尺度差异,小到原子直径,大到星系臂长,学生用常规的尺度单位难以进行测定,从而在深入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兴趣。

三、采用情景教学,引导学习进程

由于初中科学的发展是非线性的,知识内容多而零散。这就需要教师模拟出合适的情景进行知识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模拟与概括,让学生在直观的过程中学习。从课堂来看,初中科学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它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变化中不断发展,教师也要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在知识层面上去给予更多的解析,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出学生应有的科学素养。

举例来说,教师在“常见的动物”“常见的植物”这些篇章的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处在类似于森林、河流等的各种环境条件下。在情境的模拟中,让学生理解常见动植物的所处环境,以及所处环境对常见动植物造成的改变,具体影响到其形态、生理结构与功能等,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符合生活认知的情景创设下,学生的学习更具代入感,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然也就变得高效起来。

总结:

总之,初中科学以系统性的方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类学科为未来人文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教师对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初中科学上实现基础知识体系的建设,引起学生对此类科目的重视,为不同科学活动的开展形式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达成学生群体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教学上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施宝才.初中科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

[2]郑玲玲.初中科学有效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

论文作者:徐正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论文_徐正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