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两国文化之间存在众多相似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动,我国与日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我国人民的日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日语专业人数激增。探究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日语语言文学,进而快速有效的提高日语素质,进而成为优秀的日语人才。
关键词:日语语言;语言文学;中国文化
日本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而形成的。长久以来,日本一直与我国隔海遥遥相望,我国与日本之间在文化发展上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多年以来,日本文化一直深受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至今仍旧保持了许多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然而在近代以来,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入侵,日本文化在其影响之下,带有了浓烈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特点。由此可见,在某一时间段内,日本国内的主流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发生了十分激烈的碰撞摩擦,融合共存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代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文化思潮。
日本与中国海峡相隔,自唐朝开始就有了较为频繁的交往,日本一直在努力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加之日本一直比较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这使得日本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历史文化。虽然近百年来,西方文化思想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日本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之下成功的融合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形式,并在语言文学等诸多领域得以凸显。
一、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分析
从日本语言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古时期的日本语言文学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而20世纪后期在闭关锁国这一僵局被打破之后,西方思潮大量涌进日本,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因此,日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段,并以19世纪为节点。19世纪前,日本的语言文学一直追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而变迁;而19世纪后,在西方文化革命的引导下,日本的语言文化在西方文化引导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因此,19世纪是日语语言文学的分界点,19世纪以前,日语语言文学倾向于东方,随后则倾向于西方。
(一)具备鲜明的语言和标记
因为日本语言的发音以及拼写同我国的汉语言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自身明显的特点。日语的发音和书写均结合汉语发展而兴起,日本文学也因此拥有了极为鲜明的本土特色。与此同时,日本人的包容性极强,一直在积极的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因此文学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并以极为强烈的形式在不断的进行新旧交替。
(二)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观看日本文学作品,无论早期的日本文学著作,还是近代以来的日本文学著作,无一例外都带有强烈的社会特性。而社会特性则是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鲜明特征。较强的社会属性是日本文学作品的标志之一,这是日语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尤其在近现代的语言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一部日语文学作品都能够反映出某个特定阶段的日本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国民憧憬以及国民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地域性影响因素决定日本文学作品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所以,远古时代的日本语言文学之中就有着极强的城市化倾向,例如,由于京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很多文学作品都以京都为背景展开;而在江户时代,武士成为日本的新贵族,这又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重心和方向。
(三)家庭文化意识浓重
众所周知,家庭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要方式,日本社会比较重视家庭概念,十分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日本社会当中,人们都十分重视对家庭的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日本人而言,家庭、亲情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核心,是维持家庭、民族团结不可或缺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延续千年的战国时代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永不停息的战火使得无数青年男子背井离乡,思乡愁绪强化了亲情的渴望,而这也引导了日本语言文学发展,并使得日本语言文学作品中表露出了浓重的家庭文化意识和情绪。所以在早期的一些日本文学著作当中,很多都是偏向于对家庭的描写,那一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离愁家绪的优秀文学作品。近现代以来,由于日本人民饱受了战争的折磨,所以那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大多偏向于对家人的一种眷恋。所以家园是日本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题材,也是一个能够充分代表日本文学发展过程的一大特点。
二、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
日语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一直在冲击着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但却无法抹去中国文化的痕迹,反而突出了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使之彰显出独特魅力。
(一)象征安宁
无论是在早期的一些文学著作当中,还是在现代的文学著作当中。家园一词始终是日本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日语语言文学的中国文化语言始终表达了文学家对安宁、和平等的渴求,这种安宁、和平不仅指生活状态,更包含了精神世界的内心平静、安宁诉求。尤其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安宁的追求更为突出。众所周知的是,在日本被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后,日本人民的思想遭受到了冲击。日本的不同阶级都出现了惶恐不安的心态,日本人眼中的世界突然变得巨大、遥远,他们既向往中国沿袭了千年的农耕社会,但又因西方侵略而对安宁的农耕社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正是在惊喜和害怕这两种互相冲突的情绪中,日本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快速发展,日本人对于安宁、平和的中国文化的向往不断得以强化。二战末期,日本遭受了核武器攻击,刚刚树立起的民族自信因战争而变得惶恐不安,战争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伤痛,日本男性数量急剧下降,女性成为战后重建的主力军,女性意识快速发展,社会整体对安宁、平静的向往愈迫,而女性作家用自身细腻的笔触以及领头羊的姿态带动了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并进一步强化了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的安宁特征。
(二)具备微观化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概念十分宽泛,但描写的视角却并不广阔,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日本语言文学格局。由于日本文学作品并不擅长宏大场景描绘,却对描写的精致极为推崇,作者善于以小见大,习惯于从小家庭、家庭人物、生活细节等铺述社会。正因为此,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往往是微观化的。值得一提的是,家园庭院也是日本语言文学的描述重点,作家通过描述庭院表达日本人的文化观和生活观,很多作品中的庭院形象都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象征意义,加深了日本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本社会的主流文化及意识形态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而形成的,日本的传统文化保存了很多我国历史传统文化印记,与我国的文化具备广泛的共同点。当前阶段,日语语言文学已经成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高校方面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了解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日语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演绎,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文化,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日语素质,用最终成为优质的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欣欣.浅谈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西部皮革,2016,38(18):239-239.
[2]王燕.浅谈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8):102-102.
[3]李爽蓉.浅析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J].才智,2018(11):188-189.
作者简介:李云(1963.05-),男,硕士学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李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日本论文; 日语论文; 中国文化论文; 语言文学论文; 语言论文; 文化论文; 文学作品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