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在业人口的表征、难题及其破解路径论文

贵州省在业人口的表征、难题及其破解路径

杨军昌a,b,李绍练c

(贵州大学a.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b.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c.公共管理学院,贵阳 550025)

【摘 要】 在业人口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程度和经济发展态势。通过统计资料分析发现,贵州在业人口呈增长态势,而且农村多于城镇,但城乡间“此长彼减”的趋势明显;在业人口在产业间随产业调整呈现一定的变动,但第一产业人口依旧最多。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水平低于全国均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主要是外出务工,困难特殊群体的就业改善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强力推进但问题仍然存在。通过比较还看出,贵州的就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及其转移水平相较低下。从缩小差距和进一步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优化、调整产业与就业结构,创新就业形式,拓展就业空间,提升就业水平,着实是当下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在业人口 就业表征 就业难题 破解路径 贵州省

一、引 言

就业状况关系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如何通过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来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从实践来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充裕,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一段时期仍将持续[1]。一些地方就业需求增长缓慢,失业人数有上升之势,有的地方就业总量不足、就业渠道单一,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减。对于欠发达、多民族的西部省份贵州来讲,劳动力在业状况无疑与区域的经济跨越式发展、精准脱贫与全面小康、社会和谐与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关系密切,对其在业人口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明了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寻析有效解决的思路与对策。文章即为基于上述思考的研究尝试,用以抛砖引玉并求教于方家,以助于贵州就业问题的良好解决。

rs-fMRI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分辨率、无辐射损伤等优点[6-7]。国外有研究[4,8]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分析方法、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及低频振荡振幅(ALFF)算法发现,与正常人相比,DPN患者前扣带皮质、默认网络及丘脑皮层连接性降低。此前的fMRI研究多关注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而不能准确反映DPN患者特定脑区的异常变化。国内尚无DPN相关的fMRI研究报道。

二、文献综述

在业人口又称为就业人口,是指在适龄劳动人口中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2]。我国对于就业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完善于21世纪[3]。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在业人口区域分布研究。其中,张祥晶(2011)[4]认为浙江等东部不同区域在业人口集中与分散变动程度有平缓与剧烈区分,其中经济因素是在业人口集中与分散差异分布的直接原因,自然环境是基础性成因。吕效华(2014)[5]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在业人口就业区域选择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时一般选择流入发达区域。而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上,李光明、朱建良等(2018)[6]通过研究判定,经济、社会、教育、家庭、个体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共同作用,形成对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驱动机制。

第二,在业人口产业(行业)和职业构成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这方面从个案到理论都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如从雨佳、朱家明(2016)[7]从影响就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外商投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等宏观因素均会影响我国就业人口数量,因此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出台相应政策带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将有助于我国的就业形势发展。牟宇峰(2017)[8]认为就业人口变动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量上,产业发展通过总量作用、直接效应、关联效应、乘数效应来增加就业机会;在结构上,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就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河源及泛珠三角电子信息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对相关专业方向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系统化分析,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项目引导、学训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校企合作、能力层次培养、创新能力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第四,在业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经济增长是劳动就业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各个就业矛盾,寻找促进就业增长的途径[12]。刘帆(2012)[13]通过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就业人员总体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不高,因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张绍合(2017)[14]认为协调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抑制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何衡、程庆珊(2018)[15]基于实证分析,得出了第二产业产值与商业在业人口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能直接推动批发与零售业领域的在业人口增加的结论。

第五,在业人口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运用分析。张玉杰、殷宝明(2016)[16]借助模型,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会不断下降,劳动参与率保持在65%。在业人口中,一方面城镇在业人口增长快速稳定,另一方面农业在业人口会快速下降。Lai Miao-hua、赖妙华(2017)[17]运用队列分析方法探讨六普老年人口就业状况的变化轨迹发现,法定退休年龄对老年群体的就业行为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人口在业比例在50~60岁间明显下降,而农村人口在业比例下降则发生在60岁以后,在业老年人口中超过80%为农村老年劳动力。建议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需要特别关注农村老人,避免养老金的延迟发放使其陷入贫困和老无所依。孔丹丹、李梦(2018)[18]运用Eviews模型分析认为,财政支出、平均工资水平、总人口数量三个是影响在业人口的显著变量,因此要想提高全国在业人口,需对这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

上述学者基于就业与在业人口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成果,展示了我国在业人口的基本状况与显著特征,为新时期不论是基于政策、全局性层面的宏观研究,或是破解区域就业难题、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针对性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术指导和理论素材,特别是基于欠发达、精准可持续脱贫任务艰巨的贵州就业问题更好解决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无疑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主要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又可以称之为“农业合作社”,主要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联合组成的组织形式,力求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具有服务性、盈利性、民主性以及双层次性等诸多特点,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要求进行阐述,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三、贵州在业人口表征分析

(一)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状况

近年来,贵州省常住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持续稳定增加,其中既有人口自然增长的原因,也有人口流动的原因。

从表1可知,2015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529.50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3474.86万人相比,五年间共增加54.64万人,增长1.57%,年平均增长率为0.31%。在年龄结构上,0~14岁人口为783.17万人,占22.19%;15~64岁人口为2386.32万人,占67.61%;65岁及以上人口为360.01万人,占10.20%。同2010年“六普”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3.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1.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49个百分点① 贵州省统计局:2015 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gb_35730/tjgb_35732/201609/t20160929_1064862.html。 。

2017 年全省常住人口3580.00 万人,其中,0~14 岁人口占年末常住人口比重为22.40%,15~64 岁人口比重为67.20%,65 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40%,比2016 年末常住人口增加25 万人② ③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8)[EB/OL].http://42.123.101.206:81/tjnj/2018/zk/indexch.htm。 。见表1,同2015 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相比,常住人口比重上升1.43 个百分点,年龄结构中,0~14 岁人口比重上升0.21 个百分点,15~64 岁比重下降0.41 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20个百分点。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比重上升3.02 个百分点,其中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2.86 个百分点,15~64 岁人口比重上升1.17 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9个百分点,从中可见贵州省人口红利有所递减,老龄化程度在逐渐加深。

由图3 可知,贵州省城镇就业构成比从2010 年的29.68 上升到2017 年的42.22%,累积增加12.5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6个百分点。2017年年末,贵州省乡村就业人员构成比由2010年的70.34%减少到57.77%,累积减少12.57 个百分点,年均减少1.57 个百分点。分析结果表明,就业人员总量逐年稳定增加,城镇就业人员逐年增加,乡村就业人员逐年减少,但城镇、乡村在业人口差距较大。

对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特色体系的思考…………………………………………………………………………李 军(3.69)

表1 贵州省常住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比情况

图1 贵州省2017年与2010年文化程度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贵州统计年鉴》(2018)。

(二)贵州省域在业人口特质表征

贵州省拥有研究生培养机构9所④ 《贵州统计年鉴》(2018)[EB/OL].http://data.cnki.net/area/yearbook/single/N2019010158?z=D24。 ,普通高等院校70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院192所,每年毕业生数量较大。

从图2可知,2017年年末,贵州省就业人员总量达到2023.2万人,比2010年的1770.9万人增加了252.3万人,年均增长31.5375万人。2010~2017年间,就业人员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是呈稳定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50.9%增长到2017年的56.51%,增长5.61个百分点。

图2 2010~2017年贵州省就业人数和占人口比重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8),图3同。

从图1展示的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截止2017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12%,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1.21%,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6.42%,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51%③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gb_35730/tjgb_35732/201712/t20171226_3114398.html。 。2010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0.52%;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7.2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2.9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3.93%(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2017年与2010 年相比,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学(大专以上)分别上升30.58%、33.45%、3.93%、8.60%。可见,贵州省人口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明显有所提升,文化素质结构趋于改善。

2.就业结构更加均衡

图3 2010~2017贵州省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构成比

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集聚的就业规模和比例关系[3]。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就业人员进入稳定增长期,其城镇不断吸引农村劳动力,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人们进入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增加,城镇与乡村区域之间的就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其次,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合理。

失业率是反映就业情况的核心调查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满足全部就业条件的就业人口中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20]。它是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对失业人员登记统计汇总的结果,是政府制定就业政策的主要参考依据① https://baike.sogou.com/v265605.htm?fromTitle=%E5%A4%B1%E4%B8%9A%E7%8E%87。 。

10月1日晚,欢度国庆的热闹氛围挥洒在中华大地上,贵州省大方县慕俄格酒店宴会厅内,人头攒动,柔美的灯光伴着轻柔的音乐,三对新人在现场近千人的祝福声中许下誓言,喜结连理。此刻,对于仿佛置身童话世界的酒店工作人员而言,这样的场景时时上演,却常见常新,每一位员工都用自己的努力为来到酒店结婚的新人奉上最难忘的回忆。作为婚宴举办地,慕俄格酒店在国庆期间以每天3对,每次接待近千人的容纳量为新人们提供新婚场地。营业两年来,慕俄格酒店已经形成集住宿、餐饮、会议接待等为一体的酒店服务综合体,诚挚服务四方宾客。

从图4 可知,2010 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业人口构成分别为68.30%、10.72%、20.20%,2017 年分别为55.55%、18.04%、26.36%,2017 年比2010 年分别下降12.75%、上升7.32%、上升6.16%,即2010~2017年间,虽然第一产业在业人口仍然占比最大,但总的趋势是在下降。贵州三大产业的在业人口比例变动规律符合二元经济理论中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定理,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份额会逐步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份额会逐步上升[19]

一台中联QY25汽车起重机的柴油机(型号:WP7.270E30)连续3次出现熔顶故障,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起重设备在矿山设备的维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找出柴油机经常出现熔顶故障的原因,杜绝今后再出现类似的故障。

贵州与云南两省毗邻,地势同属于山地高原地形,地理环境相似,同为西部地区的不发达省份,截止2017 年末,贵州省生产总值13540.83② 2017 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gb_35730/tjgb_35732/201809/t20180925_3576557.html 亿元、云南省生产总值16376.34③ 2017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yn.gov.cn/tjsj/tjgb/201806/t20180629_768597.html。 亿元,四川省生产总值40678.1④ 2017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tjj.sc.gov.cn/sjfb/tjgb/201802/t20180228_254426.html。 亿元,与西南其他较发达省份相比,贵州、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3.2 烟农选择农药缺乏安全考虑 调查显示,在农药品种的选择上,烟农对效果和价格比较敏感。特别是在烟田暴发病虫害时,烟农急于控制病虫害,减少经济损失,在农药选择上会更加倾向于见效快的化学农药,而这类农药通常残留量都较大,严重影响烟叶的质量安全。

第三,在业人口性别、年龄、文化构成的分析。从人口学角度来看,性别、年龄、文化是在业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在分析描述在业人口现状时不可或缺。李若建(2013)[9]通过对在业人口的研究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程度、教育发展等因素是导致在业人口高龄化的原因,并且从农民、工人职业群体高龄化转变为全面的在业人口高龄化。黄润龙、刘敏(2013)[10]认为,深度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表现为劳动力老化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创新能力减弱;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影响就业和GDP规模;导致社会保障增加,百姓税负增重。张海水、胡瑞文(2016)[11]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在业人口的规模及所占比重受到约束,男性高素质人才的存量与增量优势逐渐减弱,认为男女两性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差距在缩小。

图4 2010~2017贵州省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在业人口构成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1~2018)。

2017年,贵州深入实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且全省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表2显示,2017年末从业人数为315.22万人,比上年增加4.74万人,增长1.5%。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68.29 万人,同比减少3.84 万人,下降2.2%,集体单位从业人员4.48 万人,同比减少0.28 万人,下降5.9%,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42.46万人,同比增加8.87万人,增长6.6%。与2014年相比全省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增长9.42 万人、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分别下降2.57 万人、1.62 万人,其他单位增长13.62 万人。呈现出的总的状况是,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总体平稳增长,但从单位类型内部来看,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在减少,而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却在快速增长。

表2 贵州省非私营单位从业情况

4.城镇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方:我们知道除了研究生教育之外,您一直很重视对年轻馆员的培养,曾对很多年轻馆员进行学术研究指导,从中让人看到您对人才的那份拳拳爱心。

随着新型行业的崛起,传统行业的淘汰,对我国就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行等有了更全面的要求,从而导致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产生。但是在我国就业政策不断创新和改善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就业形势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从表3可见,首先,贵州省城镇失业率低于全国失业率水平,失业人数约占全国失业人数的1/65;其次,贵州省同全国城镇失业率虽然都有下降,但是失业人数却在增加;最后,2010~2017年贵州省的失业率始终控制保持在3.63%以内。可以认为,2010~2017年以来贵州省失业率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

5.城乡城镇就业情况略优于邻省云南

3.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总体平稳增长

经济增长是实现就业的前提,而就业岗位缺口的弥补需要依托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就业机会,而扩大就业的原动力就在于经济增长[12]。表4显示,2010年贵州省GDP增长率低于云南,2014年与2017年贵州省GDP增长率均高于云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反映就业工作状况和落实国家劳动就业政策的重要指标。从图5看出,从2010年开始,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情况趋于改善,优于云南省。

表3 贵州省及全国城镇失业人数、失业率情况

表4 贵州省、云南省GDP情况

图5 贵州省、云南省城镇新增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2010~2017)、《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2010~2017)。

四、贵州省重点群体就业难题聚焦

近年来,贵州省在继续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从贵州省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别需要着重关注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及特殊困难群体就业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从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群的主要特征来看,外出务工成为家庭收入、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途径主要为:本地转移至城镇或者外地转移流入发达地区就业。据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6年3月末,贵州省农村劳动力期末在外就业855.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52%,其中省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50.78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67%;转移农业劳动力34.58 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0.99%;返乡就业创业7.14万人① 贵州省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 [EB/OL]. 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fx_35729/201609/t20160929_1064829.html。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行业主要为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业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廉、粗、重、脏、苦、险”岗位[21]

2017年上半年,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15万人,在转移就业人员中返乡创业就业27.5万人,其中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9.84万人,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位② 上半年贵州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EB/OL]. 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xx_35728/201707/t20170725_2749636.html。 。说明服务行业的吸纳就业能力大大提升,在未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中可以优先考虑服务业。2018年1~8月份全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74.03万人,同比增长4.5%③ 1~8 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EB/OL]. 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xx_35728/201809/t20180917_3553948.html。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趋势来看,每年转移的数量都在增加,但同时也有转移的劳动力返乡创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

1.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

从2017年贵州省行业情况看⑤ 上半年我省“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情况[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xx_35728/201807/t20180725_3461891.html。 ,从业人员同比增幅较大的有6个行业,按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类、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高校毕业生主要为理、工、文三大类,从行业来看,几乎所有的行业对理科、工科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相比之下文科生就业选择面更窄。

为顺应“新工科建设”新目标,我国高校对现有工科专业进行了改革,以加快培养当前产业急需人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所有工科专业必修的通识性课程,需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相关教学改革,以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历史机遇与使命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

蔡元培不仅著文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并且在1928年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在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下分设法制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四个组,并亲自兼任民族学组的主任。这个民族学组,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学研究组织[15]374。

据资料,贵州省6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会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如: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等,2013年贵州省有76%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意向为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就业现状却是78%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于非公企业[21]。可见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对自己首次就业意向认识不够清晰,就业目标不够明确,在就业方面缺乏对自我的认知。

因超声波具有强的指向性、缓慢的能量消耗速度、在媒介传播距离远的特性,因而测距系统常采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距离利用超声波技术,具有设计简便、计算方法简单、测量精度达标的特点。超声波测距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于其他测距方式更适用于煤矿原煤仓的工作环境。

从表6 可知,201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20 万人,为高校毕业生历年最高,同年贵州省毕业生达16.71万人,比2015年多出4.31万人。从就业率来看,2015~2018年,全国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而贵州省2015年、2018年就业率均低于90%以下,总体就业率赶不上全国水平,数量持续增长的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紧张。

(三)特殊困难就业群体就业

表6 贵州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特殊困难就业群体主要指因病、因残、因贫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群体。自国家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作为“扶贫”主战场之一的贵州,一直存在着大量特殊困难就业人员。据中央人民政府新闻网报道:2018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① 决战脱贫攻坚奋力后发赶超——贵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9-02/16/content_5366265.htm。 。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失业人员再就业8.91万人,截止2018年8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3.79万人,同比增长1.2%。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04 万人,同比增长10.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5万人,同比增长6.5%② 1~8 月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大[EB/OL]. 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xx_35728/201809/t20180917_3553948.html。 。困难人员的就业态势趋于向好。总的来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前,对于特殊困难就业群体,要继续坚持“扶贫、扶志、扶业”。只有解决了生计之源即就业问题,才能稳定、增加收入来源,才能立志脱贫和可持续脱贫。

五、破解贵州省就业难题的路径选择

国家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现实问题,而就业乃为民生之本,是影响人民生计的重要事件,更是稳固社会和谐的“稳固器”,是关系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民生改善的大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

从上述论述可知,贵州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供给上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劳动人口红利逐渐递减、在业人口老龄化加快;在需求上就业总量矛盾尖锐,就业需求增长缓慢,难以解决供给压力;在就业结构上矛盾突出,第一二三产业在业人口还需继续优化、调整,城镇、乡村在业人口还需进一步缩小差距;而在重点就业群体上,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群体就业压力大、就业行业不理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就业实际偏离就业意向,特殊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等问题。可见,“就业压力”并没有减负,“难就业”“待就业”“想更好就业”等就业新常态依然存在。同时又因在业人口中绝大部分为第一产业在业人口,与西南四川、云南等省相比,就业结构与再就业问题均较突出,地方性特征也较明显。如何破解就业难题,寻析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劳动力人口充分、有效就业的路径,无疑是一个值得学界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此仅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要落实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在任何国家,当失业率超过政府认为的临界点时,必然引起政府的关注和调节,因为失业率达到一定的高度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危险会影响整个社会稳定[3]。贵州省人力资源供给压力巨大,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在业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实际,要求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放在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化政府职能,采取积极、有力措施,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全面就业。

其次是着力产业升级以带动就业结构改善。贵州省在业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第一产业大多为低技术、低附加值、低生产率、工业设备落后的传统产业,由于技术、方法缺乏创新,致使就业吸纳能力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一方面,需着力使用科学技术对第一产业进行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力,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的突破口,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并最终通过调整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由此开拓更多的就业空间,带动就业结构的改善,实现贵州省在业人口充分就业。当然,在其中,优化、提高人口素质教育,促进第一产业在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岗位流动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再次是要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是要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制定相应的农民工福利政策和配套措施以具体化为就业的推动;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对接、六查准、三帮助”等措施进一步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准确掌握因病、因残、因贫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促进就业。此外,还要通过完善劳动力培训就业系统,提高大数据分析、管理能力,建立全程服务卡等措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以实现就业扶贫精细化、网络化、信息化,特别是在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上切实有效地提供政策、制度、信息以及岗位等方面的保障① 贵州省2017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EB/OL].https://www.gzrst.gov.cn/zwgk/xxgkml/tjxx/tjgb/201806/t20180622_3318928.html。 。

还有,在其中,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实现城乡劳动力有序有效流动。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城市不集中、空间分散,这给城镇化的推进和就业带来了难题。长期以来,贵州人口流动频繁,流动方向单一即农村流向城镇或发达地区,“村空”“城(镇)空”现象较为严重。城镇化除了需要一定的人口数量之外还需要注入经济活力来推动。自2012年起贵州省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20%投入到城市及乡村基础设施等举措[22],改善了贵州省城市及乡村交通状况,提升了交通能力,还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的双向流动,有效协调了城镇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但贵州城乡就业的有序流动、劳动力之于省内、省际城市之间的流动结构尚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贵州继续采取积极措施,稳定较快发展的城镇化态势,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有效流动,不仅必须,而且还应加强。

此外,还应在重点群体之高校毕业生就业上,积极引导和推动。高校毕业生作为高学历人才,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就业问题备受重视和关注。多年来尽管贵州省通过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万名大学生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等常态化地开展了系列就业引导和推动专项服务活动,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但依然存在就业不充分、就业比率相对偏低等问题,因此,相关就业指导部门要继续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创新机制,多途共进,强力推进。同时又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主动性,鼓励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对于自主创业者除了在精神给予支持外,还应在政策惠及、贷款支持与帮扶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在就业中帮助化解风险,排忧解难,以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效就业。✿

参考文献:

[1]景跃军,张昀.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及协调性分析[J].人口学刊,2015(5):85-93.

[2]刘铮.人口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曾显荣.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4]张祥晶.区域在业人口分布格局变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111.

[5]吕效华.经济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区域选择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5):26-31.

[6]李光明,朱建良,等.在浙大学生省内就业区域流向的驱动机制及引导策略探究[J].智库时代,2018(44):136-137.

[7]从雨佳,朱家明.对我国就业状况的分析及预测[J].皖西学院学报,2016(3):79-82+98.

[8]牟宇峰.就业人口演变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原理[J].人口与社会,2017(4):91-101.

[9]李若建.1982~2010年中国在业人口高龄化研究[J].南方人口,2013(1):12-18.

[10]黄润龙,刘敏.深度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潜在影响[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21-26.

[11]张海水,胡瑞文.性别视角下我国在业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思考[J].人口与社会,2016(4):98-108.

[12]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

[13]刘帆.我国在业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2(11):145-149.

[14]张绍合.从人口就业产出弹性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0):138-142.

[15]何衡,程庆珊.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商业就业人口变动实证分析[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3):35-37.

[16]张玉杰,殷宝明.美国就业预测在中国的初步应用[J].中国劳动,2016(18):18-27.

[17]Lai Miao-hua,赖妙华.何时方休?——中国老年人就业参与的队列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7(3):102-110.

[18]孔丹丹,李梦.关于我国就业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8(15):187-188.

[19]单晓娅,陈森良.贵州省在业人口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3):73-75.

[20]虞华,高明,虞丽娜.我国失业率调查统计的难点及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6):5-10.

[21]莫荣.2015年:贵阳就业报告[R].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53.

[22]刘长全,李文.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发展及新特点、新挑战[J].河北学刊,2019(2):136-139+148.

Characterization,Employment Dilemma and Solutions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YANG Jun-changa,b,LI shao-lianc
(a.A Research Center on Population Society And Legal System;b.Research Center for Ethnic Culture And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b.School of Administration,Guizhou Un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 s】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is a special group,which reflects a degree of economic vitality and a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rea.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working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and the number of employed population in rural areas is more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However,there is an obvious trend of"One is growing while the other is decreasing"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has a certain changes with industrial adjustment among industries,but the primary industry still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Among them,the undergraduate employment rate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s mean value,the off-farm employment is the mainly employment channels of the surplus rural labour,the employment improvement of the special groups with difficulties benefit from a strong push forward“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but the problems remained. Through comparison,we can also see that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and its transfer level are relatively low in Guizhou. Starting from narrowing the gap and further promoting Guizh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optimizing and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and employment,innovating employment forms,expanding employment space and improving employment level,which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serious consideration nowadays.

【Key words】 Working Population;Characterization of Employment;Employment Dilemma;Solutions;Guizhou Province

【DO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9.03.011 【收稿日期】2019-01-24

【中图分类号】 C924.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672(2019)03-0116-1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16ZDA156)、中国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贵州大学)“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贵州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研究”(2018GDGD-ZKY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杨军昌(侗族),贵州石阡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与生态民族学;李绍练,女,贵州瓮安人,贵州大学人口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人口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  ;  ;  ;  

贵州省在业人口的表征、难题及其破解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