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需求的调查与发展策略_内部审计论文

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中国论文,内部审计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组织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2013)调查发现内部审计在党政部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组织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推进廉政建设和改善组织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源于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强制性推动。内部审计机构在很多行政单位或国有企业是通过行政权力强制推动设立的。行政权力能快速推动在相关组织中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快速增长。然而,行政权力无法解决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有些内部审计机构甚至形同虚设。因此,如何立足现实,促进对组织内部审计现实需求的理解,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厘清内部审计需求动机、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引导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设计了一项调查问卷,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内部审计发展方略为:建议促进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增强审计能力,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为组织目标和价值增值服务。

      相对于已有的国内内部审计调查问卷研究而言,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考察内部审计需求和发挥作用的因素,丰富和补充了关于内部审计设置情况、专业能力以及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等行业的调查研究(如,时现等,2008;张庆龙,2013等)。同时,文章从不同的组织维度对内部审计需求和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组织内部审计需求和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的内部审计发展方略和对策对于内部审计协会或有关组织在推动内部审计发展上具有政策启示。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研究问题与问卷说明;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内部审计发展方略和对策;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不足。

      二、研究问题与问卷说明

      (一)研究问题

      已有关于内部审计的研究,选题广泛、涉及面广(例如,可参考何卫红和赵佳,2010;王兵等,2013;李宗彦和章之旺,2014),但对于内部审计需求的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并不多见①。通常认为,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来自组织外部的因素,如政府及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个方面是源于组织内部对内部审计的自发需求。在内部审计需求决定审计供给及其发挥作用的逻辑下②,本文希望通过对组织内部审计需求这些基础问题的调查,能延伸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组织已经或未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是什么?(2)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需求原因的重要性排序是怎样的?(3)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是什么?(4)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有哪些?(5)按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是怎样的?

      (二)问卷说明

      在调查问卷设计中,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与访谈确定问卷调查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受访者单位的性质、员工数量、年度营业收入或预算收入、受访者在单位中的岗位、单位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内部审计人员规模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2)内部审计需求情况,即为上文所述的5个方面的问题。

      在问卷内容基本确定后,发放了10份问卷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针对问卷用语的理解、是否存在歧义、发放途径是否合适等进行了了解和修正。之后进行了正式问卷调查。为了有效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我们通过三个途径进行:(1)在2013年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行政部门内部控制培训班上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2)在2014年初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职业教育部在厦门、青岛和昆明的内部审计培训班上发放和收集调查问卷;(3)在2014年3月至4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培训网站入口收集网上调查问卷。通过三个途径共计发放问卷508份,收回问卷483,剔除不符合回答要求的,共收回有效问卷348份,有效率为68.5%。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的基本情况统计

      (1)对受访者单位性质的统计发现,民营企业84家,占比24.14%,国有企业118家,占比33.91%,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合计为90家,占比25.86%。剩下的56家(16.09%)主要是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社团等类别。

      (2)对受访者在单位中担任职位的调查显示,1.44%为本单位的总审计师,37.35%为单位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包括副职,一般审计人员占总数的44.83%,而其他参与调查问卷的人数占总数的16.38%,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他人员主要是从事财务、税务、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人员以及其他部门负责人等。

      (3)统计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的隶属关系显示,36.21%的为单位正职领导,19.54%为单位副职领导,18.68%为单位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领导,4.88%显示由单位总会计师领导,其他比例占总数20.69%,主要显示由董事会或董事长,监事会或监事长以及审计委员会,财务负责人领导等。

      

      (4)对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人数的统计显示绝大部分单位内部审计规模较小,72.70%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10人以内,14.66%的单位在10人到30人之间,4.02%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31人到50人之间,1.15%的单位在51人到100人之间,而超过100人的占总数的7.47%。

      (5)对受访者所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的问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单位(263家)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占总数的75.58%,包括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内部审计机构为9.48%,而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占总数的14.08%。

      (二)内部审计需求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1)在内部审计需求方面,鲍国明和刘力云(2014)在总结国内外内部审计需求产生和发展过程后认为,受托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需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因,组织内在需求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动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职业化是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保障。结合上述观点,我们对内部审计需求设立了如表1所示的选项。对已经或未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原因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之一是加强自身管理和进行市场竞争的需求,占总数的70.69%,这说明很多单位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能够服务于组织加强管理、提高绩效和发挥增值的作用。其次,很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部门或公司)的需求,占比为52.30%;再次,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强制要求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这一比重为50%;为解决受托责任进而完善治理架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所占比重为43.10%;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推动在促进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占比为24.43%。因此,从这一统计可以看出,目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服务于组织经营管理的自发需求,而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等的外部要求也占了较大的比重。

      (2)为进一步了解什么因素是决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因,我们根据问卷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原因进行排序。统计结果发现,排在首要原因的依然是满足自身管理和进行市场竞争的需要,占总数的40.23%,其次为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等强制要求(28.74%),再次为满足上级单位要求(14.66%)以及解决受托责任关系等原因(13.79%),而对于由审计机关和内都审计协会主导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较少,仅占2.01%。

      按首要原因进行排序统计,仅能反映出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原因。为全面考察受访者选择其他选项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对选项进行赋值统计。第一种方法是按前三名赋值,即按照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赋值,比重为每个选项赋值加总得分除以所有选项得分总和。第二种方法是按全部所选答案进行排序赋值,即按照第一名6分、第二名5分……第六名1分赋值,比重为每个选项赋值加总得分除以所有选项得分总和。第三种方法是按照所有选项被选中次数加总,比重为各选项被选中次数占所有选项被选中次数比重。从结果统计来看,主要原因依然是加强自身管理的自发需求和满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3)对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调查发现,163家单位(占比46.84%)内部审计主要发挥了监督的作用,少量地承担着咨询作用。106家单位(占比30.46%)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咨询的比重,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作用并重,更好地服务于所在组织。统计也发现,有10.34%的单位内部审计没有明显发挥作用,有7.18%的单位内部审计还局限于发挥监督的角色。总体来看,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作用。

      (4)对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因素的统计发现如表2所示,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是领导重视,占84.48%,其次是审计人员素质,占69.54%,再次是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占总数的62.64%。审计权限排在第4位,占比为49.43%,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排在第5位,占比为45.69%,再其次是审计技术手段(42.24%)、审计机构规模(35.34%)以及审计部门资金保障(20.69%)。

      (5)为了进一步比较所选择选项的重要性,我们按照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因素的首要原因进行了排序统计。从统计中显示,领导重视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原因(59.2%),其次,审计机构独立性(25.57%)和审计人员素质(6.61%)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同样,为了更好地反映其他选项的影响,我们分别采用前文所提及的三种方法对选项进行赋值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是领导重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

      2.不同组织的对比统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组织中内部审计需求状况,我们把348份问卷中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以对比了解不同组织内部审计的需求状况。

      

      总体来看,从受访者担任职务的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主要是一般审计人员,民营企业则主要是审计部门负责人,包括副职,民营企业参与问卷调查者整体级别较高。对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隶属领导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类组织,单位正职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较多,尤其民营企业比重最高。行政事业单位很多是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领导,而民营企业很少由其领导。对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人数的统计比较显示,在这三类组织中,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在10人以内的比重都是最高,尤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受到岗位编制因素影响,比重最高为86.67%。接着是民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国有企业由于规模大,在10人以内的占59.32%,其次大都集中在10人到30人之间,有的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超过100人以上占比达16.10%。对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统计来看,绝大部门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尤其是民营企业达到83.33%,反映出民营企业在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时更加关注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其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占比25.56%,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为10.72%和7.63%。另外,相对民营企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比率较大。

      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原因的分析发现,不同组织中所选择的主要原因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更多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设立的,占比64.44%。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主要是加强自身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是根据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有满足上级单位的要求和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推动的结果,这些都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国有企业除经营管理的需要外,也受到外部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较小。民营企业更多是出于经营管理和解决受托责任关系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原因的统计显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满足单位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满足上级单位的要求也占了一定的比例(14.44%)。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原因主要是出于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但国有企业的产权特点使其也受到外部监管的相关要求,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强制要求以及上级单位的要求。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更多是出于满足经营管理和完善治理需要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当然,民营企业为了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等原因,也存在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强制要求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除了考虑首要原因外,我们依然将前文所提三种不同赋值方法进行归纳对比,结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有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满足外部法律和上级单位要求占了很大的比重;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原因较为分散,包括满足自身管理、完善治理以及满足外部法律和上级单位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有限。民营企业则表现更多是满足自身管理和完善治理的需求,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推动作用很小。

      对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统计对比发现,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内部审计目前发挥的主要作用还是监督为主、咨询为辅。在咨询与监督并重一组中,国有企业所占比率最高。在只有监督一栏中,民营企业比重最高,占9.52%。同时,三类组织中有10%以上的比例说明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没有发挥显著作用。

      为了解影响组织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论哪类组织中,领导重视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尤其对于民营企业,高达91.67%,其次是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权限等。

      按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首要原因排序发现,无论哪类组织中,领导重视是最主要的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其次是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再次是审计人员素质。对于国有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审计人员规模也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按照前文三种不同方法赋值后的统计结果显示,领导重视是首要因素,尤其对于民营企业影响更大,其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等。

      3.统计分析结论

      (1)总体来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服务于组织经营管理的自发需求,而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等的外部要求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主导组织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较少。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作用,但有10%的单位内部审计没有发挥明显作用。领导重视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原因,审计机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2)从行政事业单位来看,有很多单位(25.56%)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偏少,很多是受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领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强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发挥了监督作用,有10%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3)从国有企业来看,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79.66%),也有部分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11.86%),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仅占7.63%。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数规模较大。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首要原因是满足自身管理要求,其次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要求或满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要求。大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发挥监督作用,但也有11.86%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还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4)从民营企业来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数较少,在10人以内的占总数的78.57%。83.33%的单位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4.76%是审计机构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有10.72%单位目前还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加强自身管理和进行市场竞争以及解决受托责任。大部分公司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作用,有11.91%的公司内部审计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5)从三类组织比较来看,无论是哪类组织,单位正职领导内部审计机构较多,尤其民营企业比重最高。行政事业单位很多是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领导,民营企业很少由其领导。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在10人以内的比重都是最高,尤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受到岗位编制因素影响,比重最高为86.67%,其次对于民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而国有企业由于规模大,在10人以内的占59.32%。绝大多数组织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尤其是民营企业达到83.33%,反映出民营企业在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时更加关注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另外,相对民营企业,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的比率较大。尽管这能提高机构效率,节约人员开支,但也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挥。

      不同组织中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原因存在差异,行政事业单位更多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设立的,占比64.44%。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则主要是加强自身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是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但也有满足上级单位的要求和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协会推动的结果,这些都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国有企业除经营管理的需要外,也受到外部法律法规和上级单位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较小。民营企业则更多是出于经营管理和解决受托责任关系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无论哪种类型的组织,内部审计目前发挥的主要作用还是监督为主、咨询为辅,在咨询与监督并重一组中,国有企业所占比率最高,表明国有企业随着内部审计理念的转变和审计专业人才的积累,开始更多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作用。在只有监督一栏中,民营企业比重最高,占9.52%,这表明一部分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目的或者受限于人员素质等其他因素,目前内部审计只发挥着监督的作用。

      无论哪类组织中,领导重视是最主要的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因素,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其次是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再次是审计人员素质。对于国有企业,由于规模较大,审计人员规模也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四、内部审计发展方略与对策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和对比分析,针对如何推动不同组织内部审计发展,更好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文章提出以下整体方略和不同组织的发展对策。

      (一)整体发展方略

      1.促进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强制推动内部审计发展

      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是通过法律规章强制推动设立和实施的,这是我国内部审计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目前,《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规依据和保障,有力推动了这些组织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但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于这些组织内部审计的要求并不十分明确,而且缺少强制性和针对性的条款,使内部审计在法律层面缺少强有力支撑(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加强对相关组织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保障内部审计权限,明确隶属关系等方面做出强制明确规定,不断推动内部审计发展。

      2.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认识,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问卷结果显示领导重视是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认识,能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前提条件。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发挥自身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单位负责人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识,关注单位负责人所关心的问题,让单位负责人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其进一步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组织“一把手”的宣传培训,切实让更多单位负责人真正重视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单位加强管理的“抓手”,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增值目标。甚至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可以明确内部审计由单位“一把手”领导和负责,强化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利用。

      3.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在问卷中有些单位采取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现象,不可否认,审计与这些部门的合署办公有助于发挥审计在纪检监察中的作用,但这仅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部分。内部审计要发挥对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甚至组织治理等进行审查和评价,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助于内部审计专于业务,减少相关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干预。通过部门分设,有助于纪检监察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再监督,避免“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使内部审计更好地服务组织的管理和治理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可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内控、人力资源、法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作用。

      4.增强审计能力

      要使内部审计发挥作用,最终落实在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上,而能力的提升又与内部审计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积极推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这一职业,从源头上选聘优秀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加强对内都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使得内部审计职业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组织内部审计经验,使内部审计部门成为高管人员的培训场,让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前景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协会要多渠道在增强审计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比如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为行业内部审计人员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架起桥梁与纽带,促进行业内部审计的经验共享和共同进步。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制定优化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科学引导有关组织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宣传先进理念、典型经验和推动职业化等方式,不断增强审计能力,更好服务于内部审计行业发展。

      5.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为组织目标和价值增值服务

      实现组织目标和价值增值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在2013年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了修订,过去的定义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监督是针对查错防弊目标所需要的职能,评价则是内部审计较为广泛应用的职能。这些职能更多反映以往对内部审计的查错防弊功能的认识。但现代内部审计更强调价值增值的功能,因此,内部审计职能改为“确认和咨询”,拓展了原定义中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确认实质上是监督和评价的实现方式,咨询是因内部审计增值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职能。未来内部审计将全面履行审计的确认和咨询职责,为组织实现增值。

      为了有效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单位负责人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发挥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及功能,培养和招聘优秀审计人才,不断增强审计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价值增值。

      (二)不同组织具体发展对策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是领导重视,因此,监管部门或者审计机关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理念的宣传,让其更好地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作用。同时,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减少合署办公现象。由于受到编制因素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规模小,审计人员相对不足,因此,目前抽调下级审计人员或财务与其他部门的人员参与内部审计活动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抽调人员的培训,加强专业胜任能力,切实能够发现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应关注抽调人员的审计客观性,避免因为涉及其自身利益而使客观性受损。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建设中,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作为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可以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和发展,推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具有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可以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优化实务指南。尤其是对于审计机关,凭借自身的权威性,可以通过发布实务指南来指导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对于国有企业,领导重视和组织结构的完善是影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审计机关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宣传培训,切实让更多单位负责人真正重视内部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单位加强管理的“抓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增值目标。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场,这样做既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培训高管,发挥增值作用,又可以完善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知识,最终将提高管理人员对审计作用的理解,提高合规意识。审计机关也应加强对重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强化企业领导审计意识,发挥内部审计为国有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优秀的企业或者通过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企业,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利用内部审计成果,降低政府审计的范围和力度,放大内部审计的资源效益,让更多的国有企业有动机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最终实现完善企业管理和治理的目的。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问卷调查发现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首要因素,获得高度的认同。这就需要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和工商联部门的作用,通过举办会议、现场指导等方式,促使民营企业家真正意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可通过搭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交流平台,更好地分享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经验。当然由于待遇和福利等问题,在吸引优秀审计人才时,可能会存在劣势,这将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福利待遇吸引优秀审计人才,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能在财务合规性审计基础上,跳出财务审计,关注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反馈,来审查公司战略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发挥对企业咨询作用,有效发挥价值增值的作用。

      五、结论与不足

      本文是一篇描述性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国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服务于组织的经营管理需要,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等的外部要求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监督作用,但有10%的单位内部审计没有发挥明显作用。领导重视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最重要原因,审计机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素质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未来内部审计发展的方略,要促进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规章,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增强审计能力,推动内部审计机构为组织目标和价值增值服务。

      囿于本文的研究主题,我们仅是对我国内部审计需求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索。同时,尽管我们从不同途径搜集调查样本,但研究条件和样本规模等因素限制可能会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这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的完善。

      ①有关内部审计需求的研究可参考李曼和施建军(2012)的综述文章。

      ②由于内部审计立足于组织内部,不同于外部审计,我们在组织论文时未按照DeFond and Zhang(2014)对审计行为的供给和需求的框架进行分析。

标签:;  ;  ;  ;  ;  ;  ;  ;  ;  

我国内部审计需求的调查与发展策略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