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血脂、hs-CRP、Hcy水平以及IMT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出150例,根据服用的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进行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两组药物都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得到改善,使其hs-CRP 水平、Hcy水平下降,延缓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但瑞舒伐他汀药物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冠心病;血脂;hs-CRP;Hcy;IMT
本文将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分别治疗我院的15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其对血脂、hs-CRP水平、Hcy水平以及IMT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2013年7月-2016年7月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出150例,根据服用的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75例。其中,瑞舒伐他汀组有43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年龄45-78岁,阿托伐他汀组中有42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年龄46-76岁。
1.2 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禁止在治疗前服用调脂药物。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 - 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硝酸脂类等基础药物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一日(晚)一次,一次服用10 mg;阿托伐他汀组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一日(晚)一次,一次服用10 mg[1]。两组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科学的调整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6个月和12个月的血脂指标、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组间数据通过t检验,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两组患者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血清总胆固醇)等水平都有所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DL-C、LDL-C、TG、TC等水平均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其HDL-C、LDL-C、TG、TC等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x±s)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指标
两组患者的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指标等水平都有所下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指标等水平均无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后其hs-CRP 水平、Hcy水平以及IMT指标等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3、表4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的hs-CRP 水平、Hcy水平(x±s)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改善HDL-C、LDL-C、TG、TC等方面,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更明显。根据本文的治疗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其HDL-C、LDL-C、TG、TC等水平差异显著,P<0.05,发现瑞舒伐他汀具有更明显的调脂作用。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hs-CRP 水平、Hcy水平,根据本文的治疗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其hs-CRP 水平、Hcy水平等差异显著,P<0.05,瑞舒伐他汀组hs-CRP 水平、Hcy水平下降更明显,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更快更有效的降低hs-CRP 水平、Hcy水平。IMT颈动脉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根据本文的治疗结果:瑞舒伐他汀组IMT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参考文献:
[1]王宏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04(8):415-416.
[2]曹健,蒋跃绒.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8(2):1060-1061.
作者简介:李丹,(1981年5月-),云南省德宏州,汉族,大内科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心血管,神经内科工作。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水平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冠心病论文; 血脂论文; 统计学论文; 指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