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芬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人民医院内科 山西晋中 045300)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在医院中抽选80名68~72岁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把40位患者列为观察组,在低血糖综合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饮食教育与运动、心理护理,对比另外40位只采取综合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控制结果。结果:通过SPSS19.0分析数据资料,软件计算结果为P<0.05,表明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好。结论:护士应该在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饮食教育与运动、心理等护理,可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症发生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146-02
为研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作者从医院中抽选80名68~72岁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护理,具体方式及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之间到本医院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68~72岁之间,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中有28位男性,12位女性,对他们进行在低血糖综合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饮食教育与心理护理的治疗;而对照组中有15位男性,25位女性,他们只采取综合治疗。而且他们都是初期的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构成无显著区别P>0.05,二组进行观察对比具有研究价值。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护士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时,利用血糖仪测定血糖值,以患者血糖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调整葡萄糖浓度,配合选用静脉滴注,浓度控制为12%,调节滴速使血糖水平维持在6~12mmol/L之间,予以缓解症状。通过观察患者的情况,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看看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他药物,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要随意增减药物[1]。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口渴多饮、饥饿多食的现象,伴随着食欲大增、体重增加的表现,内分泌系统功能也受到影响,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饮食教育。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进食无规律,导致诱发低血糖,因此,制定严格、规律的饮食方案,对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在药物治疗期间,遵守饮食方案按时进食,每餐食量与药物量相对固定,出现无法进食的情况要减少相应的药量,不能盲目节食,在服药期间严禁饮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了加强患者对低血糖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可以在护士的帮助下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锻炼方式,如快走、慢跑等,运动量要相对固定,运动时间尽量选择餐后1~2小时进行,由于运动会导致人体加速吸收胰岛素,血糖消耗增加,容易发生晕倒情况,因此在注射胰岛素一小时后才能参加运动,进行锻炼后要适当增加进食量,预防低血糖昏迷情况发生,闷热或寒冷的天气情况不适宜进行运动锻炼。为了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当出现全身发热、微汗的情况时就要停止运动,从而避免严重低血糖诱发出不良后果。运动过程中要有护士陪伴,如出现头晕、胸闷等情况需立即停止运动,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喂食适量的食物,出现昏迷情况要及时抢救[2]。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观察期间,本院提供的良好治疗场所,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使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护士可以给患者讲解低血糖症状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缓解患者就医期间产生的惊恐、焦虑等不良心理压力。同时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治疗,并和患者家属讲解降血糖药物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选择服用药物或进行静脉注射,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1.3 治疗效果评定
根据患者分组治疗一个月后,再次对血糖指数进行测量,可以将临床护理效果划分两种情况(1)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血糖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对照组患者由于饮食习惯没有得到改善,不按时进餐,并因运动过量导致头晕、恶心的情况出现,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分析数据资料,软件计算结果为P<0.05表示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对两组老人的护理,通过记录数据分析,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未按时进餐,12例患者由于进食量与药量不匹配,出现晕倒的情况,10例患者由于运动过量导致头晕、恶心、心率过快,由此可见饮食不当与运动过量都会导致低血糖发生几率提高。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血糖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数据证实,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比对照组的效果要好P<0.05。
3.讨论
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与生理机能减退有关。由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较差,经常卧床休息,导致活动量不足,热量控制过低,容易诱发多种疾病,而常年服用药物会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口服降糖药物剂量使用不当或胰岛素用量偏大都会导致血糖偏低的情况[3]。老年患者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退,每年的肾小球过滤率都会下降1%,减慢药物和胰岛素的清除速度。一旦因药物原因引起低血糖反应,则很难及时产生应激反应,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多较为严重而且持久。在本次研究中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上了饮食教育与运动、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全体患者的低血糖情况得到了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本院通过对比观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组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血糖的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身体情况有明显的好转。护理人员应该在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临床综合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老人健康宣教,添加饮食教育与运动、心理等护理,可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症发生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樊凌.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0):188.
[2]程杨.汪爱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10(8):141-142.
[3]张平.张伟光.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66-67.
论文作者:乔瑞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低血糖论文; 血糖论文; 老年论文; 糖尿病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