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张琪冉伊

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张琪冉伊

云南省玉溪一中 653100

摘 要:本文以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探究学习,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合作探究学习 数学教学 运用

一、引言

孩子的本性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大障碍,代之以它的就是合作探究式学习。笔者将着重从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必备条件两个方面谈谈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学时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班集体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班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群性与合作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必备条件

1.创设探究的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比如,在学习“同类项”时,教师先提问:谁想说一说班干部是如何清点班费总数的?那么一堆水果洒在地上怎么办?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时涉及分类方面的切身体验。这就使得学生在意识之中感觉到了分类的重要性;教师又突然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手中有一堆杂乱无章的卡片,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学生跃跃欲试,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分类经验运用到数学中来,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停地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究的情感。

2.创设探究的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关是什么、在哪里的内容是无需探究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例如在上一元一次方程一节时,我以魔术的形式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同学们,你们心中各自记住—个数,我说你心中的数加上几,再减去几,得数再乘几,只要你说出结果,我就能知道你心中想的是几,你们信不信?”学生纷纷回答:“不信!”我说:“不信咱们试试看,我给大家变变这个魔术。”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让老师讲课。由于创设了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能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在谈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青少年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青少年学生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叫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青少年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青少年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最具有探究价值的。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例如在解决了“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的问题之后,我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那么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呢?”学生跃跃欲试,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想方设法找出答案。在汇报时,有一个学生很自信地说:“经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听了这个学生的回答,我就大致知道他的错误出在哪了,但我并没有直接否定他,而是让他把自己的“探究成果”板演到黑板上,并故意地说:“这个同学的想法也许有道理吧!”这时下面已经有许多同学按捺不住,纷纷举起手来和我据理力争,最后学生们拿出充分的理由“战胜”了我,同时也让那位同学彻底地认识了自己错在哪儿,“输”得心服口服。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获知的愉悦,更多的是成功的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内容及所提示的方法必须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从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从问题涉及的内容看,可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一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词语是“是不是”、“对不对”;二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性词语是“是什么”、“怎么样”;三是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性词语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比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1)为什么移项要变号?(2)对顶角一定相等吗?为什么?(3)平移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就属于探究类问题;第四是发散类问题。主要是从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代表性词语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哪些方法”,“你从中都有哪些体会”。这类问题最根本的特点是答案不惟一。

3.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时间,否则探究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具体、明确而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4.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

青少年学生深层次的认识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青少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青少年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之前,教师先布置学生在课下用楷纸动手制作正方体,课堂上,就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全班讨论归纳正方体的展开图类型,最后,教师借助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各小组内学生间便产生充分的交流;教师又通过“具体要求”使小组间产生了更高层面的多维互动的交流,这样,就能够让同学们的思维彼此得以发展。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是很少的,这种现状实在是急需改变。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上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中的各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合作中探究学习,使每个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愿意合作,并在合作中使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140。

[2]王文兰 做思考的教育者[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4]B.A.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

[5]张仲明 教育学生的心理策略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论文作者:张琪冉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张琪冉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