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中医医院内科;云南普洱666499)
【摘要】目的:对消渴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消渴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就诊的顺序为依据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开展内分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各组内FPG、HbA1c、2hP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渴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从情志护理、饮食、健康教育及中药腧穴贴敷等方面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治疗依从性,开展并推广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消渴病;中医护理;应用效果;血糖控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129-02
消渴病即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是现今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呈进行性发病,若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出现各类合并症的风险较高,以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微血管病变等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影响[1]。消渴病的治疗与控制有赖于规律用药及生活习惯的改善,伴随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其在消渴病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突出,本次研究主要就对消渴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与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中医护理的开展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消渴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男112例,女98例,年龄46~75岁,平均(62.52±1.36)岁。以患者入院就诊的顺序为依据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开展内分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做好消渴病宣教工作,就日常生活、饮食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做好用药指导,嘱患者定期随诊。
1.2.2、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情志护理:在面对消渴病的发生、不良预后及终身治疗,患者多会出现一定的紧张焦虑的负性心理,会致使气机郁结,影响脏腑功能,护理人员须在交流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主要诉求,给予针对性的疾病健康教育、倾听患者需要与困难、情绪安抚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
②饮食护理:消渴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直接相关,饮食因以少咸、规律、低脂、高微量营养元素、高优质蛋白等为主要原则,宜多食新鲜蔬菜、鱼虾等,忌刺激性饮食。根据患者消渴的辩证分型,给予药膳的推荐,如肺阴两虚者,可在日常煲汤或煲粥时添加麦冬;胃气虚弱者可添加玄参,阴阳两虚者可添加金樱子。
③腧穴贴敷护理:采用自拟组方:黄芪、熟地黄各16g,鸡血藤、葛根各10g,威灵仙、丁香各9g,当归15g等为一剂,研制呈粉末状后用姜汁或蜂蜜调和并捏制成1cm3大小丸状,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为主穴,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腧穴的添加,如多饮者加肺俞、多尿者加中极。用透气性敷料贴于相关腧穴,留置2~4h,每2天贴敷1次,连续贴敷10次。
④健康教育: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就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自我血糖监测与记录的方式与价值、日常运动的方式等进行介绍,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获取患者治疗的配合。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控制水平评定:与护理干预前后采集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及餐后2h静脉血进行血糖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等指标。
1.3.2、治疗依从性评定[2]:采用消渴病治疗依从性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消渴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综合评分,从自我血糖监测、饮食管理、适量运动、遵医嘱用药四个维度进行评定,各维度分值范围0~25分,评分越高则治疗依从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PG、HbA1c、2hPG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各组内FPG、HbA1c、2hP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消渴病是现今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及家庭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与患者饮食不节、劳欲超负荷、遗传、体质阴虚等因素相关[3],消渴病的危险主要在于各类并发症的高发,而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情志状况、脏腑功能直接相关。本次研究开展的中医护理,能够在情志及饮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腧穴贴敷,通过中药配伍联合腧穴的选取,发挥理气活血、生津清热、补肾和胃等功效。研究结果是,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FPG、HbA1c、2hPG等血糖控制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消渴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水平方面均具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抱民,郭广林.中医临床路径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8, 13(29):175-177.
[2]覃莺来,林庆葵,黄伟珠.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 15(12):82-84.
[3]陈静英,曾庆莲,彭雪英.中医护理方案中药熏洗在消渴病痹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132-133.
论文作者:赵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中医论文; 水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