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视角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基于资源视角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基于资源观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研究论文,民营科技论文,资源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03)06-0012-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大多规模比较小,资源拥有量有限,缺少国际化发展经验,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难以从传统的国际化理论中找到答案,从资源观的角度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资源基础观主要内容

1.资源观中资源的基本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资源观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一般认为1984年Wernerfelt发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标志着资源基础理论的正式诞生。同一时期,Rumelt、Barney、Peteraf、Hamel以及Grant等人也为企业资源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源是资源基础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根据资源依附学说的解释,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营销(市场进入的知识和能力等)、技术和技能、资金、人力资源、原材料等。Barney(1991)指出,资源是指“(企业)控制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质、信息、知识等,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效益而用来创造并实施战略的基础”。Amit和Schoemaker(1993)把资源定义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可获要素的存储。而根据Wernerfelt(1984)的观点,资源基础理论基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异质性的,强调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主要依赖组织内部一些关键性的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被替代或仿制的,并且必须服从“隔离机制”或“移动障碍”。根据资源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核心资源,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来源。企业的核心资源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难以模仿的(Barney,1991)。

2.基于资源的企业观

资源基础理论把企业视作资源与内部能力构成的异质实体,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是利用各项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组织,而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根据Penrose(1959)、Wernerfelt(1984)、Barney(1986)等人的观点,企业是“资源的独特集合体”。罗曼尔特(Richard Rumelt)以资源能力为基础,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企业无法有效模仿或复制优秀企业创造的特殊能力,那么,各企业间所具有的效率差异状态将会永远保持下去。总之,基于资源的企业观以企业的异质性为核心,认为竞争优势源于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专有资源。

在资源观理论中,资源被视为企业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的平台。但是,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成立的时间不长,组织中积累的知识不多,企业控制的内部资源有限,所以创新能力受限于内部资源和知识,仅仅依靠内部成长难以应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依靠国际化来实现企业的成长。

二、资源与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方向

1.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中所需的资源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资源,Low Suat Kheam(1998)认为没有国际化意向的企业被认为其资源基础是相对薄弱的,而且在国际化成长的方向上企业倾向进入资源需求与他们的资源能力相匹配的市场。然而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资源都能构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波特,1985),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离不开国际化产品研发能力、国际营销能力、国际管理能力等,最新的研究表明与这些能力相关的资源有一般人力资源、企业主的管理能力、企业的专有行业知识以及企业获得财务资源的能力(Westhead,Wright,Ucbasaran,2001)。背景、能力、动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态度、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到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的制订和实施。

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一般可以归结为三类:物质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声誉以及组织资产(Grant,1991)。Chatterjee & Wernerfelt(1991)通过研究指出,物质资源及无形资源被确认为是非常不灵活的,常常被用来进入与之紧密相关的市场,而相对更广泛的多样化战略则常常与财务资源相关。科技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人是知识的载体,所以对民营科技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离不开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企业家、素质较高的高技术专家和经营人才。

2.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式

网络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成长主要是当前行为空间的扩展,并把企业的国际化分为三种方式:扩展、渗透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扩展(即与新市场里的行为主体或者网络建立联系)、渗透(即深化和加强企业现有的与国外网络的联系)以及合作(即改善企业和不同市场上不同网络成员间联系)这三种方式来实现国际化成长。民营科技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较高,研发能力比较强,从资源观的角度看其成长模式主要有三种:独立开拓、关联发展、网络联合,而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企业的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

独立开拓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独立进行国际产品开发和市场扩展,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通常要有一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独立开拓型的采用要慎重,由于一般的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国际化过程中项目的开发往往需要很大的投资,一个项目的失败就可以导致整个企业的毁灭。但是,独立开拓型国际化发展方式更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发现市场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关联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把自己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二是企业采取追随战略,挂靠国内大企业或那些已经成功取得国际化成长的企业。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需要在资源优势上跟关联企业有互补性,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共享的知识。当然这种模式的不足也比较明显,依赖性太强,缺少独立性。网络联合是指若干相关的民营科技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资源的联合以及整体优势的提升实行国际化成长战略。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集群型企业,例如,浙江温州、金华、义乌等地的民营科技企业由行业的关键企业带头,协调组织有关的银行、供货商或服务企业齐头并进,在目标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投资”。

从资源观的角度,我们基于资源开发、资源互补、资源联合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三种模式,但是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模式多种多样,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既可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模式,也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式。在国际化成长的过程中,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既要善于学习,还要发挥创新精神;既要敢于走出去,更要保证每一份投资体现它的价值。

3.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影响变量

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动态环境中,在开发内部资源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量的扩展和质的提高。而在这一复杂的动态过程中,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和模式的选择会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是:国际化成长的吸引力、企业的学习能力、企业主的特征以及可用于国际化的资源。在这四个变量中,前两个属于资源驱动变量,而后两个属于资源依赖变量。

民营科技企业采用国际化成长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机会,增加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但更主要的是为了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可以采用市场开拓的战略,通过独立开拓的模式来进一步成长。而中小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在资源和创新能力上往往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通过国际化可以增加企业的知识积累以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那么企业可以利用关联发展的模式,积极实践产品开发和集中多元化战略。

企业主的事业心是民营科技企业追求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主拥有的管理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越多,就越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主拥有的社会资本以及商业网络越大,对外国市场的商业机会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采用何种战略和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主主观意愿的影响。能力只有通过使用资源才会创造价值,而民营科技企业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来执行和交换信息体现的,所以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密集的信息、更多管理技能以及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企业更可能采取国际化成长战略,而且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网络联系越广就越有利于实行网络联合的模式。

三、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能力

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命线,而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基础也在于企业对资源的创新性组合能力。对民营科技企业来说,国际化成长并不是一个市场和企业规模的简单扩张过程,而是涉及到知识积累、技术吸收与创新以及组织结构功能转换等诸多方面的一个复杂调整过程。我国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能控制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它拥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市场适应性强以及创新欲望和创新动机强烈等特征。从长期来看,“企业能够在一个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和竞争性的世界里调整并扩展它的业务,重要的并不是生产规模,也不是企业的大小,而是企业能为自己建立的基本阵地的性质。”(Elton Penrose,1959)在国际化发展中,对民营科技企业至关重要的并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性资源本身,而是对他们的利用和配置,即创新性的组合能力。是指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企业面向市场有选择性地吸收组织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自身的要素沉淀,创造性地应用、整合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中,优化组合和配置现有的资源形成自身独特的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可以把资源创新、变革、整合和充分利用作为途径,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增长。对民营科技企业而言,国际化成长能力与企业的规模、资源拥有量并没有必然联系,而主要取决于企业对信息知识等要素的吸附能力、对技术的吸收和转化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在开拓国际市场中,企业不断进行调整,从某一状态到另一状态的变动本身就可能蕴藏着优势。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可以认为是其核心能力——资源创新性组合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民营科技企业的资源创新性组合能力主要由要素吸附能力、整合开发能力和资源运营能力三个方面构成。要素吸附能力指的是企业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技术知识的吸收,要素吸附能力的高低表现出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敏感性。整合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知识资源和市场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创造性地整合到自己企业的产品、服务中去,形成企业的现实生产力。整合开发能力的高低表现出企业对市场机会的反应的及时性。资源运营能力是企业依赖于企业家的决策,通过企业的组织制度来优化配置所拥有和支配的资源,并将企业的最终产出(产品或服务)运用一定手段推向市场,实现企业价值的能力,资源运营能力将确定企业对该市场机会的实现程度。资源创新性组合能力是对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包括潜在的)的综合反映,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影响到企业成长战略。

四、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全球500强中已经有400多家来华,我国企业已经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仅仅依靠内部成长已经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采用国际化成长战略成为许多中国企业迫切任务;另一方面,国际范围内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短周期化的趋势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创新能力和知识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要素,知识的互补性正在逐步取代物质资本的互补性,这就使得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获得了与大企业平起平坐的地位,摆脱了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对大企业的附属地位。但是,知识的不可垄断性和低成本不断复制的现实也决定了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内部资源进行成长,为了更快地得到发展壮大,企业必须面向全球,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开发。

收稿日期:2003-04-15

标签:;  ;  

基于资源视角的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_市场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