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约化经营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势在必行。在实现这一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效益意识。
当前,银行的经营效益很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银行自身来说,归根结底是粗放型经营方式的问题。要改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首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体员工的效益意识。
一是要认清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商业银行法》规定了银行的企业性质,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银行是通过经营货币信用业务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银行的自身效益。银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着必须把经营目标定位于对利润的追求。获取利润的多少是体现这个行经营成果和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因此,银行经营性质的改革,必须带来企业制度、内部管理、机构体制以及业务经营方针、策略等一系列的转变。
二是认清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本质区别。粗放经营是依靠增加投入铺摊子,以外延扩张的形式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忽视质的提高,其结果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这样必然效益差。集约化经营是讲求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较。要求投入尽可能少的人、财、物力,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注重业务发展的内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是要认清转变经营方式是银行自身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银行的机构设置、资产形态、筹资方式、服务质量及内部管理等运作机制都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经营特征。要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只有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实行集约化经营,追求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此乃银行商业化的现实选择。
二、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经营要素。
集约化经营讲求投入产出化,要少投入,多产出,就要优化经营要素的配置,实现经营策略的转变。即把现有的人、财、物力等经营要素进行重组,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产生最好的效益。
首先要实行机构重组。银行既然是企业,其机构设置就不能机关化,而应该从业务经营的实际出发,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按经济区划设置。具体来说,同一地区不要有两级行,以减少管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节约费用开支。内部机构要大力精减,把职能相近的部门合并,上下级行不一定对口,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难以协调。营业网点布局要合理得当,有利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和自身管理。要坚持效益原则,进行量本利分析,凡达不到保本点要求的机构坚决撤并。新增营业机构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前景,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相配套,防止盲目乱设。总的要求是使资源向效益好的区域倾斜。
其次要改革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一是用人要引入竞争机制,破除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二是实行干部职务聘任制。要加强干部政绩的考核,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形成能上能下,生机勃勃的格局。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实行激励机制,把经营者的切身利益与经营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有奖有罚。四是精简管理人员,充实一线人员,把更多的人员放到直接创造效益的岗位上去。职工也要实行聘用制,做到岗位靠竞争,拉开分配档次,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努力降低筹资成本
负债业务是银行筹集资金,扩大经营的基本业务。当前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是存款。这不仅结构单一,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降低筹资成本无疑是提高经营效益的直接手段,降低筹资成本,一要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金融法规,坚决杜绝不顾血本,采取不正当手段乱拉存款的行为,切实维护好金融秩序,使存款业务纳入公平竞争的轨道,杜绝不必要的巨额揽存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二要着眼于调整存款结构。在保持存款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低成本的活期储蓄存款,使定期活期存款保持适当的比例。同时,要狠抓对公存款,着力点要放在存源丰富的重点行业、存款大户及企业集团。主攻交通、邮电、供电、烟草、文卫等系统和行业。三要全方位筹集资金,扩大负债业务。要大力发展房改金融业务,代收代付中介业务,信用卡和证券业务,提高这些业务的市场占有份额,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四要增加融资手段,如发行债券、发展票据和积极办理贴现和再贴现业务,解决好资产与负债业务在期限结构上的矛盾,达到融资与效益的统一。
四、努力调整资产结构。
当前,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是贷款,品种比较单一,而且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逾期贷款居高不下,呆滞、呆帐贷款比例大,资产流动性差,甚至利息都难以收回。这是银行效益低下的直接原因。对已形成了的不良资产,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化,花大力气盘活资金存量,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要建立贷款单位销售收入台帐,进行监控,考核其销售收入归行率,以保证贷款本息按时收回,防止资产流失。
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同时,要大力推行银行资产多元化,以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和变现能力。在当前,要着眼于发展证券资产、拆借资产及其他资产。贷款资产中要调整结构,增加流动资金贷款。
新增贷款要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以提高效益求发展。效益业务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要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具体操作上,发放贷款时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市场信息为参数,企业资信为前提,偿还能力为条件,对贷款对象按资产风险、信用等级和发展前景排列顺序,使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五、严格财务管理。
银行的财务管理是整个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是经营水平的综合反映。严格财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降低内部资金占用。内部资金占用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因此,要把非盈利性资产压缩到最低限度。严格控制以亏损、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应付未付利息(红字)、递延资产等形式占压资金的增长。同时,要从实际出发,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及时准确匡算头寸,加强备付金管理,提高信贷资金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资产。此外,要灵活调度及时清算资金,努力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
二是规范财务行为,节约费用开支。现在是以地(市)行为基本核算单位,在辖区内,各行处的财务行为要统一规范。对营业费用,公用费用可实行预算制管理,防止大手大脚乱花钱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健全财务审批手续,完善财务稽核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经营活动分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使财务行为事前事后都置于制度的管理和监督之中。
三是要加大收息力度。当前企业拖欠利息的现象十分严重。银行应把清收欠息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突破口来抓。首先,要摸清欠息的情况,分类排队,区别不同性质,采取责任到人,奖罚挂钩,一户一策,逐户清收的办法进行。其次,要把清收利息的目标作为考核行长和有关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之一。再次,对欠息企业可采取收息与贷款挂钩的办法,用经济手段促使企业偿还利息。对有意逃债废息的企业则要通过诉讼的方式依法清收。
四是加强负债成本的监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存款增加越多,固定成本所占比重就越小,变动成本所占比重就越大。努力扩大存款规模,可以相对的使吸收存款的成本费用减少,达到降低单位筹资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因此,银行要坚持定期进行负债成本的分析监测,从实际状况出发,以效益为中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六、以服务求发展,增效益。
服务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银行必须牢固树立“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思想,以优质服务求发展、增效益。优质服务不只是体现在服务语言上,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包括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态度。要把优质服务从一线延伸到二线,从窗口延伸到机关。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上,要通过优质服务展示银行员工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办事效率,使客户感受到银行在商业化进程中的崭新风貌,从而树立银行的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客户的向心力。有了客户就有了市场,就抢占了业务的制高点,经营效益就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