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导学单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黄金针

运用导学单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黄金针

福建省晋江市灵源街道华林小学 362205

摘 要:国内外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信息时代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可以说,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然而,阅读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本文试图从导学单的编制类型和实践运用两方面,寻找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连接点,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

关键词:导学单 阅读素养 类型 运用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2001)认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主要是通过两种阅读情境中的四种能力来表现的,四种能力即关注并提取具体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呢?近阶段,笔者对运用导学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做了一定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对导学单的类型和运用策略作了一些梳理。

本文将结合实践过程和听课过程中的一些实例,谈一谈运用导学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学单的类型

导学单是由教师提前备课,为指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一份或运用于课前预习、或运用于课堂学习、或运用于课后分层作业、或三者合一的文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同伴合作探究、实现教师精讲少讲、体现师生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有效教学载体。

依据阅读素养提出的四种能力层级及导学单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时间,笔者暂且把导学单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侧重于信息检索能力编制的课前导学单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辅助,激发学生的检索兴趣,锻炼检索能力,笔者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美丽的集邮册》课前导学单中,设计了让孩子采取填空的形式“整理课文内容”,让孩子查找文中所写的“各种邮票”;设计了让孩子找出诗歌中一对一对的句子,整理主要脉络,让孩子在接触文本时便有了目标;让学生在文本中查找典型的“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逐渐积累一定的语言范式,既提高了检索的效度,又渗透了方法的积累。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一位老师执教《寄给青蛙的信》一文中这样设计课前阅读热身卡:借助“课文中小松鼠、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呢?它们住在哪里呢?”等问题引导学生检索文本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画出简笔画。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画画来检索指定的信息,有效激发了学生接触文本、阅读文本的兴趣。

2.侧重于质疑、创新能力编制的课中导学单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一位老师执教课外阅读指导课《草房子》中的《秃鹤》篇章时,让学生找到秃鹤的动作后,教师就课内阅读习得的方法“自问自答”,设计导学单让学生就秃鹤的动作描写进行提问和解答,既培养了学生对指定内容的信息检索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尝试自我解答,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向深处前进。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国结》导学单中,在孩子欣赏中国结图片后,笔者设计了让孩子看题目猜内容。这样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逐渐培养了学生“有疑会问、敢问”的意识与能力。

3.侧重于理解和运用能力编制的课中导学单

布鲁纳认为获取新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笔者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做了这样的导学设计:分别从“环境”、“人物动作”、“人物心理”为孩子提供三组句子,让孩子选择一组句子读一读,试着圈划出关键词来体会。这样抓住关键句、中心句或重点段落思考、推测、判断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一老师执教《荆公改字》的课中导学单,题一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子大意,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题二要求学生写下思考的过程,是对自己所运用方法的分析和综合,属于较高层级的理解能力。这样的课中导学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知识的保持,增加了智慧潜能,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能,还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学习。

二、导学单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怎样运用编制的导学单丰实学生的阅读过程、扎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结合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导学单运用,归纳为以下几种运用策略:

1.课前热身,以检索促理解

(1)借助检索理解词义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学生在阅读中要具备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过程应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老师执教学童话《寄给青蛙的信》一课时,借助课前阅读热身卡,引导学生检索文本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画出简笔画。课堂中老师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结合文本来说说这样画的原因,通过文字图画的结合,学生形象地理解了“邻居”一词的意思,有的孩子说门对门就是邻居,有的说上下楼是邻居,有的说左右挨着是邻居,接着老师引导孩子领会座位和座位挨着是“邻座”、国家与国家挨着是“邻国”等一些词语。导学单的使用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画,把图画回归到文字,文字又联结到相关的文字内容,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对文本信息的检索要做到有依据,并且可以尝试借助检索的信息去和生活、和其他阅读到的文章作出一定联结,也可以根据已经读到的文字作出一定的推断。简言之,课前这样的图文对应检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对字义的理解。

(2)借助检索联结生活体验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阅读素养应该界定为:“年轻的阅读者能够从各种形式的文章中构建意义,他们能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参与到学校和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为此,笔者在《爱我中华》教学中,课前借助导学单拎出“典型句”引发学生思考,让孩子选择“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其中的一个句子,找一找相关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读句子,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学生有的由诗歌中的“健儿”联想到了“残疾运动员”,有的由诗歌中的“建设者”联想到了“清洁工”等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课前对相关信息的检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外的学习活动中,同时较好地架设了文本学习和生活体验的桥梁。学生借助联系知道的例子补充对文中句子的感受,理解变得简易化、立体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各行各业、每一人都可以是伟大祖国的建设者,激发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热爱。

2.课中运用,以情境促表达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指出:“阅读素养是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者被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形式的能力,儿童阅读者能够从多种文本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进行学习,参与到阅读者群体中,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导学单的使用应为学生的言语表达重构提供储备。本校一位老师在《海底世界》导学单设计中,让孩子积累文中的“象声词”,课上让孩子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象声词”,并提供句式:“借助水中听音器,我听到了海底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_,还有的像_____。”有了课前的积累,学生的思维热度一下提升了,语言大门一下被打开,在个性的表达中,海底的声音形象地烙在孩子的心底。

东北师范大学附小老师教学童话《寄给青蛙的信》一课,当学生知道了小青蛙不开心的原因后,老师出示课中导学单:“小松鼠看到小青蛙那样伤心,听到它说的话,心里会想什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有的孩子觉得小青蛙很可怜,有的就想办法帮助他……创设情境有效地勾起了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尝试进行语言的重构,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学生的同情心、爱心的种子在文字中被不知不觉地点燃。没有交流、分享的语文教学是无趣的,相反,有准备的交流、分享则容易激发交流的兴趣,培植交流的自信,提高交流与运用的能力。导学单为学生提供了“语词仓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场”,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形成了个体的言语经验,培养了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3.课中运用,保存过程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于伟主张学生学习是“有过程”的,要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合情合理推测、建构的过程,提供时间、环境的保障,培养学生“构想”的意识、“推理与证明”的能力;要让学生经历沉思、自省的过程,让学习成为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情感丰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一位老师在指导课品读《草房子》中的《秃鹤》篇章,以导学单导引孩子就课内阅读习得的方法“自问自答”,让学生就文本中秃鹤的动作描写进行提问和自我解答。学生分享了自己找到的秃鹤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老师备课时没预设的句子学生也找到了。接着学生进行“自答自问”,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学生的学习当中,交流时学生通过对秃鹤这一人物动作的解读,悟出了他的为人。老师在一旁或引导孩子一同思考同一话题,或适时地抛出一个学生有提出但还没交流的问题引发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猜测秃鹤这样做的原因。布鲁姆提出的认知目标分类有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几个层级,在导学单的指引下学生“自问自答”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再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对指定内容的信息检索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尝试自我解答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向深处前进。

导学单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辅助手段,能有效对接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连接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地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语言。

参考文献

[1]王林 由关注技能到关注素养——从PIRLS看学校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J].人民教育,2008,03,03。

[2]郑宇 PIRLS研究概述及其对国内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01。

[3]唐青才 国际学生阅读素养测评的理念与方法——基于2009年NAEP与PISA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2,20。

[4]冉花 基于课标的导学本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03,01。

论文作者:黄金针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运用导学单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与思考论文_黄金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