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_刘秋妹

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_刘秋妹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马克思的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视阈中展开论述的,这是马克思的文化观区别于其他文化观的根本实质。马克思的文化观同时又是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理论,这是马克思文化观的唯物史观实质在改造世界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其文化观的应然维度。回溯马克思的文化观并探讨其实质,对于当今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观;唯物史观;人类解放;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反观当今中国文化现实,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入侵,文化工具化、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等危机。在这样的境况下,重温马克思的文化观,对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自信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很少单独使用“文化”一词,总是在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样的社会现实联系中谈论文化的。文化在马克思那里指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在具体地方含义又有不同,但都包含在这一含义内。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文化”也是在这层意义上使用的。

一、文化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前提

同其他理论家主张文化由人的生物属性、遗传因素决定,或主张文化是人的精神自我创造的产物不同,马克思认为,文化产生于人们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他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他认为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人们将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同时,人的生物特性、心智能力也随自然的人化和进步而变得更加适应于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需要。人和自然的矛盾得到和解,这个过程既是自然的“人化”,又是对人自身的改造,即“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创造了与这一过程紧密相连的人类文化并不断发展:“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形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总之,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化”和“化人”的有机统一,文化随劳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即文化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前提,这是马克思文化观的唯物史观实质的第一点表现。

二、文化依赖于社会现实发展过程

唯物史观的特征除了以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为出发点外,还有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产物和形式。马克思始终把文化视作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始终将文化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视角中,并以经济因素为最终决定性因素进行讨论和考察,这是其文化观唯物史观实质的又一表现。

1.文化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人们的“这些观念都是他们的现实关系和活动、他们的生产、他们的交往、他们的社会政治组织 的有意识的表现。”可见,不同于其他文化观念 家将现实看作是人们观念的显现,马克思将观念看作是对现实的反映。

2.生产力决定文化发展的可能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们是否有对文化的需要。一般而言,只有人们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才有对文化的需要;有了对文化的需要,才有文化发展的可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且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使精神和物质生产的分工得以实现和发展,文化才能发展。

3.生产关系决定文化的立场

第一,在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是物质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第二,生产关系决定人们把握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方式。第三,具体到个人,处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人的思想也必然会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影响。

4.世界贸易带来世界文化

基于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全球化趋势,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世界贸易的出现必将带来世界文化,科学预测了文化的发展趋势。在文化世界化过程中,文化传播交流将促进文化世界化,文化冲突将阻碍文化世界化。这一过程既有积极文化又有消极文化的传播,二者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观点。

三、文化的独立性

马克思不仅看到了文化对社会现实的依赖,也 看到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体现着其唯物史观的辩证性质。

1.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社会现实

第一,文化对社会现实的作用是一种内在作用。不是有了文化,社会发展就加速或者减速,没有文化社会发展就正常进行。而是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了文化发展的社会发展无法进行。第二,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以德国历史发展为例,指出正是德国哲学的高度发展和具有启蒙意义的文化批判,对德国人达到现代国家的革命水平具有决定意义:“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 就会解放成为人。”

2.文化具有复杂性

文化包含科学、艺术等众多部门,每一文化部门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文化发展是复杂的。相应地,不同文化部门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我们应具体认识分析不同文化部门的发展和作用,正确把握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文化观的当代意义

虽然马克思是在19世纪西方社会背景下提出他的文化观的,但其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仍具有真理性,因为资本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 盾斗争依旧存在。虽然我们不能在今天照搬马克思的文化观,但相关工作者可从他的文化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用于我国当代文化发展。

1.应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宗旨

以人类解放为旨归是马克思文化观的首要实质,是人类社 会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代表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融入文化作品中,做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人民在文化 作品中不仅获得享受,更要实现精神道德境界的提升,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实现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

2.应以发展经济满足人民基本需要为基础

马克思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解释文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可能。因此,在当代中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必须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大力发展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人民才有去追求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可能。

3.应以尊重个性和强调社会性相结合为途径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要强调个性,改善当今文化批量生产、复制雷同的现状;又要强调社会性,引导文化创造者创造的文化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前提。

4.应以树立文化自信,确立文化领导权为目标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和社会稳定紧密相关。必须以树立文化自信,确立文化领导权为目标,才能够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文化入侵的现实,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借文化作品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当代文化创造的宝贵资源。由于生产关系决定文化立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文化工作者,应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需要,站在当代立场上解读、重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同时,马克思文化观科学预测了文化发展的世界化趋势。在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冲 突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更加激烈,在这样的世界文化大潮中,既要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又要站在我国立场上学会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将其纳入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文化领导权,增强文化软实力。

作者简介:刘秋妹,(1993.09-),女,河北沧州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刘秋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马克思的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_刘秋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