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_质量管理论文

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_质量管理论文

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质量管理论文,标准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电子出版的质量要求呼唤标准化

在我国,物质产品如机械产品、家电产品等标准化工作已有相当基础,对于在制造、建筑等基础行业中搞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推行质量认证已得到人们的认可。新闻出版产品作为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属性的特殊产品,其管理多以法规即条例、办法、规定和内部管理细则等形式出现,且以控制内容为主,控制技术规格为辅,以公开的技术性标准出现的不多。近年来虽有所改变,但从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看,多为基础标准和信息产业的技术规格等硬件标准。新闻出版方面的标准少且版本较旧,如①CY1-91《书刊印刷产品分类》,②GB/T7705-1987《平版装潢印刷品》,等等。这些标准已执行多年未进行修订,尤其是缺少有关电子出版方面的标准,对于电子出版来说已跟不上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缺少标准,电子出版的质量将无从保证,因此,电子出版的质量要求呼唤标准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出版法律法规是标准化的一种体现,是原则性的标准化,电子出版在编辑、加工、制作、发行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但法律法规的执行需要技术性法规的支持,根据电子出版的特点,将技术性、程序性的东西从其中分离出来,以技术性法规即标准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对电子出版事业的发展将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出版急需如下的标准或规范。

1.电子出版编辑的标准化

电子出版编辑工作与传统出版编辑工作有许多共性。如作为编辑,都要懂出版规律、懂编辑规律,都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编辑素养等综合素质;但电子出版编辑又有其特点,简单地认为电子出版仅仅是传统出版的电子化是不全面的,下面作一简单对比。

如计算机介入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环节:选题——组稿——文稿(或软盘)——(录入)——审读——修改——校对——改样——制版——出软片。

与之相比较,电子出版的编辑工作环节有以下两种形式(以出版多媒体CD-ROM为例):

①不包括制作时的环节:选题——组稿——软盘(光盘)——测试——审读——修改——重新测试——制作工作母盘。

②包括制作时的环节:选题——组稿(或组建创作组)——脚本编写——素材编创——媒体的合成——测试——审读——修改——重新测试——制作工作母盘。

对于第一种形式,与图书出版的编辑工作有相似之处,但多了测试过程,要求测试软件的各种功能,发现并清除程序中的bug(缺陷);对于第二种形式,在脚本编写、素材编创、媒体合成等方面就大不相同。如媒体的合成,要求编创人员利用合适的编辑工具将素材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以充分体现电子出版物的魅力。因此,对编辑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知识面要广,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要十分清楚所制作产品的流程结构,应达到的效果等等。目前,由于对电子出版编辑工作的要求不够明确,有必要将电子出版编辑与一般传统出版编辑区别开来,提出电子出版编辑规范的具体要求,以便更好地发挥电子出版编辑的潜力。

2.电子出版技术的标准化

电子出版除了遵守出版法律法规和《计量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外,与传统出版一样,在技术上还应执行相关的基础标准,如以下标准: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 9999-1988 中国标准书号;

GB/T 12906-1991 中国标准书号(ISBN)条码;

GB/T 13396-1992 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除此之外,建议制定《电子出版物制作规范》,该规范对电子出版中各类出版物的制作进行具体的规定。如上所述,电子出版在制作上与传统出版有所不同,如对于多媒体电子读物的制作,除了文字内容外,其功能、操作、视觉、听觉等等应达到什么效果,均应作出相应的规定。

3.电子出版产品的标准化

由于电子出版发展时间短且发展速度快,电子出版产品方面的规定相应较少,应加紧制定如下法规或标准,对电子出版产品进行规范。

(1)电子出版物标识标注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在电子出版物及其装帧纸的显著位置载明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书号、刊号及条码,出版日期、刊期,著作权人姓名以及其他有关事项。以版权贸易方式引进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还应当载明引进出版许可证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11月颁布了《产品标识标注规定》,根据该规定的要求,结合电子出版的相应特点,对各类电子出版物标注的其他事项的内容应作出具体规定。标注的内容,还应包括如下几点:①电子出版物名称;②版次、批量;③质量检验合格证明;④安全使用期(如果必要时);⑤安装、运行、使用和维护说明;⑥从国外引进的电子出版物还应有批准文号、国内代理出版单位及地址,以及中文标识说明,等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部分VCD光盘和电脑软件光盘等电子出版物,除了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封面印刷、标识标注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出版单位名称和地址,没有中文标识,没有安装使用说明,封面质量差、条码模糊等等。在标识标注方面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后,不论是行政执法部门在质量检查、打击非法出版物,还是消费者在选择购买电子出版物时都较容易识别。

(2)电子出版术语、产品分类。在《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中给出了电子出版物的定义:“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规定给出了几种媒体的名称,还需制定标准对电子出版过程及其产品给出相应的定义和产品的分类,如:只读光盘(CD-ROM)、集成电路卡(IC-Card)、光盘刻录、压盘等等。由于技术发展很快,该标准的修订周期应相应缩短,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电子出版产品质量要求通则。该标准对电子出版的各类产品应能达到的技术要求、功能、等级、包装要求、检验规则以及售后服务等作出基本规定,与书刊印刷品标准类似,根据各类不同的产品,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要求规定。如对于多媒体光盘,其图形界面的清晰度、界面转换的时间要求、各种功能运行的速度、功能键的设定、动画制作、音频和视频的要求以及成品的包装、检验方法和售后服务等等,都应作出具体的规定,从而避免电子出版物的粗制滥造。

4.标准化是电子出版的基础

标准化并不是僵化,与品种多样化并不矛盾,搞好电子出版中的标准化工作,对电子出版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光大,繁荣文化市场。由纸张印刷发展到数字媒体,是一次质的飞跃,若没有标准化,电子出版便谈不上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更谈不上将其发扬光大。

(2)有利于文化技术的交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将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文化技术的交流更多、更频繁、更讲究时效,若没有标准化,作为文化技术载体之一的电子出版物在交流上将困难重重。

(3)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很难设想,一个内容虽好但外在质量差,如制作粗糙、技术规格不兼容、标识不全的电子出版物,其知识产权能得到较好保护。

二、电子出版的标准化呼唤质量管理

搞好了标准化工作,并不等于电子出版的质量就能相应提高,为了标准化的实现,还应同步搞好电子出版的质量管理工作。电子出版的标准化呼唤质量管理。

1.ISO 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简介

ISO9000族标准的定义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 9000族标准由五部分构成:①术语标准;②两类标准的使用或实施指南;③质量保证标准;④质量管理标准;⑤支持性技术标准。

《ISO 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并创造了令人惊奇的ISO 9000现象,(据悉,其2000版正在加紧制定)。其思想主要有:(a)控制过程的思想;(b)预防为主的思想;(c)不断改进的思想;(d)法制化的思想;(e)使顾客满意的思想;(f)注重领导的思想。

2.建立完善的电子出版质量管理体系

电子出版产品质量的管理应参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执行,制定出保证电子出版产品质量的基本制度,如选题的专项、专题报批制度等,同时结合电子出版的特点,制定媒体合成、测试等相应制度。但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电子出版单位作为一个组织,为取得更好的运行效率并保证整个工作的质量,应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并争取获得质量体系认证,从而保证标准化得以实现。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出版质量管理历来很严格,要求出版单位建立的管理制度很多,但由于过去出版界侧重于精神领域,其管理自成体系,未能同步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出版单位的管理制度虽多,但一些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制度的接口对不上,人员的责权不清,原则性的制度多,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ISO 9000族标准为电子出版单位提供了能不断调整、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和国际先进经验。

随着出版业由行政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转变,电子出版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体系并有效运行。单位领导应从战略的高度把贯彻ISO 9000族标准,实现质量体系认证列入议事日程,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根据质量管理标准的模式和要求,编制质量手册和相应的程序文件,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人员、资源配备等等作出规定,对于电子出版的工作环节,应重在过程控制,重在预防,制定出选题、组稿、审读、脚本编写、素材编创、媒体合成、测试、发行等过程应遵守的准则、岗位职责、办事程序等具体规定,对质量管理标准中规定的各个要素都有规定及对应接口,在内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各项管理要求的落实,做到责权分明,人员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将电子出版工作搞好。

3.质量管理是电子出版事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1)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电子出版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子出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自身的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或开展第三方认证,注重质量管理都将是其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2)质量认证,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使之有效地运行,是当前国际上质量管理的目标。我国已陆续与一些国家签定了质量互认协议,质量认证,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电子出版虽与纯物质产品的生产有所不同,但要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质量认证必将是一种趋势。

三、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都属于电子出版管理的基础工作,只有充分认识两者的关系并将它们处理好,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从制订标准着手的。依据制订的标准来检验和评价质量的好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是标准化的实现条件

通过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才能保证标准化的实施,标准化才能得以实现。

3.质量管理的开展使标准化更具有科学性

质量管理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的综合管理,它改变了那种办事无标准、无规范,管理和工作不讲科学的主观随意性恶习,而是一切按科学办事,凭数据说话,从而实现科学的管理。

总之,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相比较,电子出版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发展迅猛,方兴未艾。正因为如此,花大力气搞好电子出版的标准化及质量管理工作,对搞好电子出版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  ;  

电子出版的标准化与质量管理_质量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