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410000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程序,而观察组则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两组进出急诊室的总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需的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
在急诊科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症,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关键在于第一时间开通患者梗死的血管,以使其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有效恢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密切协助,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1]。为了深入地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实际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5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 46~81岁,平均年龄为(65.2±4.3)岁,患者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 1.3~8.4 h,平均为(3.2±1.3)h;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为 48~84岁,平均年龄为(65.5±4.5)岁,患者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 1.5~8.2h,平均为(3.4±1.5)h。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可比性强。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程序
急诊接诊将患者接回后,要及时地嘱咐患者以卧床静养为主,然后及时地给予吸氧治疗和心电监护,并要在第一时间建立患者有效的静脉通道,同时及时地抽血化验等,待患者得到确诊后,需要及时地将其送至导管室进行深入的治疗。
1.2.2观察组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
1.2.2.1院前抢救和相应的转运流程
在接到呼救电话后,医护人员在5 min 内必须出诊,在前往救治现场的途中,医护人员需要电话联系患者家属,并教会其院前急救的基本方法: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并要及时地给予吸氧等初步急救;待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以面罩吸氧,并要及时地输液,也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然后要注意立即地转运患者,在搬动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动作的迅速与轻柔,要尽量取患者的仰卧位,并且要保证其头偏向一侧,然后要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并要注意对患者的呼吸、神志、心率、血压等进行监测;在返回医院的途中,医护人员要电话通知急诊科内的相关医护人员,简要地为其介绍患者的病情特点,并嘱咐其全面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1.2.2.2急诊接诊流程
针对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要将其及时地送至抢救室,及时地采集患者的血标本,以便于进行心肌酶学、血常规以及心肌标志物等检查;要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并要全面地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然后医护人员结合心电图等检查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1.2.2.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流程
针对已经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时地建立左下肢的静脉通道,然后使用体积为1 mL、浓度为76%的泛影葡胺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以对其进行碘过敏试验;然后遵照医嘱给予500 mg的阿斯匹林和300 mg的氯吡格雷,使用方法为嚼服[2]。
1.2.2.4送至导管室的流程
要注意对患者的病情和相应的转运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准备好监护仪、除颤器、简易呼吸囊、病历、氧气以及护理记录单等物品;由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将患者小心地送至导管室,并要注意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进出急诊室的总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需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两组进出急诊室的总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需的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共计7例(11.7%)患者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中,共计18例(30.0%)患者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发病后的1 h 内出现猝死情况的患者所占比例高达53%,且其致死因素主要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3]。这就说明,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救治的时间,要注意通过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协助来减少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在这一流程的规范下,医护人员在标准时间内及时地采取一系列的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确保医护人员有预见、按标准地执行抢救工作,这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所以可以使冠状动脉开通的时间减到最短。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抢救情况和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2]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36-237.
[3]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637-3638.
论文作者:谭小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急诊论文; 流程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