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建立于他对归纳主义和实证原则批判的基础上。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解决关键,也是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要让一个假说成为科学的,首先其必须在逻辑上可证伪。相对归纳主义而言,证伪主义在逻辑上更加严密。但证伪主义也拥有其局限性,亦面临了诸多困难。
关键词: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证伪主义;局限性;
休谟是第一个对归纳法合理性提出质疑的哲学家。他说:“不可能有理证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所经验过的例子。”波普尔在《科学划界的逻辑》中说道:“自我批判的态度和探索精神是科学活动最本质的特征。”科学理论无论曾经受到过多么严峻的检验,总归是一种假设、推测,仍然可能被推翻或者纠正。致使波普尔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划界标准的原因在于对归纳主义和实证原则的批判。
一、逻辑经验主义划界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的提出,是源于哲学家们对于“经验的科学”与“思辨的形而上学”之间分界的考虑与探索。将科学的界限划分清楚,以便于走出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阴影。
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最后一段话中写道:“若我们手中拿着任何一本书,譬如关于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书。那我们就可以问:它包含任何关于量与数的抽象推理么?没有。它包含任何关于事实和存在的经验推理么?没有。那就可以将其付之一炬。因为除了诡辩和幻觉之外,它一无所有。”
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休谟,提出意义标准。
若一个陈述有意义,那么有两点要求:
1、陈述中的词有意义。一个词的意义就在于知道它应用于经验的方法。
2、由这些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句子。一个陈述的意义在于其证实方法或它的真值条件。句子的意义除了要求词的意义之外,还要不能够违反语法规则。
一个陈述是无意义的,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该陈述违背了语法。例如:波普尔是如果。
2、该陈述违反了逻辑句法。例如:波普尔是正整数。
3、在经验上是虚假的陈述。例如:云南大学只有一个食堂。
4、在逻辑上是矛盾的陈述。例如:波普尔既聪明又糊涂。
5、在给定的陈述中此陈述无法理解。例如:这个没有怎么样?这个“没有”,本身就没有。
意义的经验划界标准的优点在于解释了时空的相对性且拒斥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这样的概念。譬如说“同时”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有意义还是无意义?它的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若让两位实验观察者对某两件事情进行观察,其中一人发现两件事情是同时发生的,另外一个人发现并非同时发生的。那只能说明这两件事“同时”发生的情况是相对于那个观测到“同时”发生的观察者而言,并非是绝对同时发生的。因为我们无法证实其存在。
但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存在两个缺点:
首先,逻辑经验主义主张意义的标准实证方法。但是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许多都是全称的一般命题。这些命题不能归纳为观察陈述的综合。我们不能够从观察与经验中得出这样的全称命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出发,这些全称命题无法被证实。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说道:“这个标准太狭窄了:它几乎把所有事实上典型地属于科学的东西都排除掉了。”
其次,科学中总有一些命题是属于思辨的范畴。这些范畴是目前经验无法到达的领域,且就算是附加一些必要的条件之后也是无法退出可以检验的陈述,甚至连检验的方法也是无法找到的。卡尔纳普说:“说一个句子是经验地(或认识上)有意义的就在于它的非逻辑常项是可观察的,或者当它与其他句子合取时能推出克观察语句。”
逻辑经验主义是将美国实用主义和中欧实证主义相互结合,其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主义的观点去考察科学的认识论问题,反对传统的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其主张通过对语义辨析和追问,根本上地对形而上学进行否定。即便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对他之后的科学划界标准问题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启发作用。
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提出
波普尔分界思想的提出源于爱因斯坦理论对他的影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根基,使人们发现被实践和证实的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竟然是可以被怀疑的。这使波普尔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转变。波普尔在自述中说道:“爱因斯坦寻求的是判决性的实验,当这些实验与他的预言一致,他们绝没有确证他的理论;当不一致的时候,则如他首先强调指出的,将表明他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爱因斯坦这种批判性态度的影响下,波普尔形成他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科学观念。
波普尔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提到:“既然我拒斥归纳逻辑,我也就必须拒斥所有这些想解决划界问题的尝试。由于这种拒斥,这个划界问题增加了它在当前研究中的重要性。对于不接受归纳逻辑的任何认识论来说,找到一种可接受的划界标准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在波普尔看来,只有做出可能与所观察到的相互冲突才可能是科学的。“经验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可能被经验所驳倒。”波普尔针对以上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意义划界标准的缺点提出了解决方法。
他针对逻辑经验主义意义标准的缺点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
波普尔认为“可证实性标准”是无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界限的。许多科学理论用全称命题来表达,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于事物的认知所得到的经验是有限的、个别的。无论到目前为止我们经验到了多少相同的个别事例,但是我们无法证明未来的某个时刻,这个事例的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因此个别的事例无法证实一个全称命题。逻辑实证主义把可证实性、有意义和科学性等同起来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性标准”。他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说道:“可以作为划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的挑选出来;我要求它具有这样的逻辑形式: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波普尔主张科学具有人性的方面——科学理论是可错的。同时,证实和证伪具有不对称性。他说认为科学理论无论曾经受到多么严峻的检验,但总归是一种假设或推测,仍然可能被推翻或者纠正。经验事实需要无限次数的经验,但经验证伪只需要一个。只要有一次伪经验,便可以推断出这个结论有问题。例如,“周一会天晴”。我们只需要找出某个周一不天晴的例子就可以对其进行反驳。若举例:“周一或者天晴,或者不天晴”。那这个命题就是不能够被证伪的。因为它列举的是它逻辑上所有可能的答案,所以无法通过观察陈述对其进行证伪。
波普尔认为凡是可以证伪的陈述都是科学的,凡是不能够被证伪的陈述都是非科学的。“可证伪性”就是波普尔对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问题的答案。波普尔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可检验度”的问题。他认为,“一种理论愈是精确,愈易遭到反驳,也就愈少或然性。但是更易于检验。因此可确证性必将随着可检验性的提高而提高”。波普尔认为任何“好”的科学理论都是一种禁令,它不容许的事情越多越好。例如:“明天会下雪”和“明天晚上会下雪”,对这两个命题而言,后者的表述比前者限定更多,其风险性比前者大,可证伪度比前者要高。不可反驳性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长处,反而是它的短处。有的理论比其他理论更敢于接受可能的反驳。波普尔认为自我批判的态度和探索精神是科学活动最本质的特征。
波普尔还从科学史的层面来对其进行论述和以其为理论支持。从实证主义的角度难以将科学和非科学划分开,运用否证的方法可以反驳和推翻科学的理论,但是不能反驳和推翻神学那样没有经验和经验可反驳性的东西。所以,可证伪性标准是专门针对科学的一种划界手法,而不是针对神学、形而上学之类的那些经验达不到的东西的划分和界定。和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是,波普尔在对“形而上学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绝对拒斥。他认为形而上学中的一部分也是有价值的。他说:“与阻碍科学前进的形而上学一起,也曾有帮助过科学前进的形而上学思想,例如思辨的原子论”。
由于划界标准具有复杂性,波普尔认为他的“可证伪性”的划界标准是“对一个协议或约定的建议”。他不认为他所提出的划界标准是唯一正确的划界方法。他说:“对于任何一种这样的约定的合适性,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关于其合理性的讨论,将以人们的不同的价值目标为转移,而关于价值目标的选择,最终是一种‘决定’,超出理性讨论的范围。”当然,他也承认他希望理性主义者能够接受他这样的建议。
波普尔对科学“划界问题”的思考贴近科学实际,使他的理论在科学哲学这个领域中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曾到场听过他的演讲。而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也使得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受到了更多的质疑和思考。
三、“证伪主义”的价值和局限
用“证伪主义”作为划界标准有两个明显的优点。
第一,科学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和变革性。可证伪性标准强调了科学的这种批判性。波普尔曾经说:“我曾建议一个理论体系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其分界标准……这是对科学的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把科学的批判态度作为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所以对于科学而言,科学家应该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去面对一种理论或是观点。这个理论能够被批判,能否经受住批判的考验,都是这种理论价值的体现。
第二,科学具有能够提供有关世界的某些方面的实体、性状或者行为的信息。某种假说或者是理论,若不能被证伪,那么无论世界有怎样的性质和情况,或可以想象出世界有什么情况和性质,并且无论这些性质和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能与此假说相矛盾这个假说或者是理论就不能够向我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任何信息。科学理论若是真的,那它应对某些事物的性状和情况有排斥和禁止的作用。它能排除一组逻辑可能的现实陈述,所以能够被这组观察陈述证伪。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波普尔也提到可证伪性体现自然规律作为空间状态的限制这个特点。
虽然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标准进行了反驳,并且提出了“证伪主义”作为划界标准,但是他的划界理论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若逻辑经验论的证实标准用到一些全称命题时会发现他们是不可能完全被证实,但能够被证伪。那证伪主义将正为标准运用到一些看起来有意义的存在命题的时候,也会发现他们不能够被证伪。比如,“存在一只兔子,它不是灰的。”我们能够证实这个命题是有这样的情况存在的,比如我们能够发现一只白兔子。可是这个语句却不能够被证伪。那在波普尔那里,这样的冥思似乎就只能排除到科学之外了。
其次,波普尔证伪主义中认为:如果一个假说或者是理论和现实中经验到的结果矛盾的时候,这个理论或者假说就应当被抛弃。但是在科学中许多假说提出虽然找到了反例,但是一些科学家并没有抛弃这些被证伪的理论。例如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如此。
最后,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又和他“实在论”的观点相互矛盾。波普尔的实在论与其证伪主义有矛盾之处是由于他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导致了非理性主义的实在论。他说他认为约定主意是一种独立完整可以加以辩护的系统,认为在这种系统里面发现矛盾应该不能够成功。但是最后波普尔对约定主义是持反对态度的。由于约定主义将科学的理论和定律看成思维创造的逻辑构造,由此可以来预言现象。这种带有强烈工具主义色彩的理论被波普尔否决。虽然他对约定主义保有一定的好感和认同感,但是由于他认为逻辑实证主义也会导致工具主义,所以他最终还是反对约定主义的理论。他也承认他的划界标准是对一种协议和约定的建议,且科学的目标不可能做合理性的讨论。所以他反对约定主义的态度和立场是比较不坚定的。
对一种占据当下主流思想提出质疑和反驳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尽管目前很多哲学家认为他的证伪主义是有问题的。但是无论他的“证伪方法论”成立不成立,这并不能否定知识增长的过程依旧是一种猜测、反驳的过程,并且,他的理论依旧传达给我们一种研究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未来的研究者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第57页
[2]鲁道夫?卡尔纳普.《理论概念的方法论特征》.《明尼苏达科学哲学研究》第一卷.第38-76页
[3]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思想自述[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4]卡尔?波普尔. 《科学发现的逻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第6页、第11页、第12页、137页
[5]范景中. 波普尔哲学著作集[M]. 北京: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第327页
[6]卡尔?波普尔. 《客观的知识》[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第13页
作者简介:杨冉(1990.09-)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论文作者:杨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科学论文; 波普尔论文; 逻辑论文; 理论论文; 标准论文; 主义论文; 经验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