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艳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 大安 131301
摘要:创新意识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可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环境 创新意识
一、营造创新环境,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的创设。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环境民主宽松,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学生要有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提倡质疑,欢迎学生 向老师“叫板”。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肯定, 特别要大力赞扬那些不为众议所左右的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答案,也不要简单否定,要肯定其合理的。须知创新能力人人皆有,决不是优等生的专利。教师创造诸多条件的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首先教师要将爱心撒播在学生中间,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温和亲切的语言感染学生,以优美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民主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很多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去思考,那么学生就会萌发创新的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只要是思考了,错误也是美丽的,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去引导他们。
二、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有魅力的教学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发问,因为任何创新者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可以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次经历,再次体验。教师不仅要树立这样的意识,不是人更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掌握每鼐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适当引导,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范畴很广,其中包括: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两种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数学中就有很多“一题多解”的例子,比如:三年级的《乘法的认识》,计算方阵的总人数,可以横行×竖行,竖行×横行,分解式或者综合式子。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给足学生观察和计算的时间,让他们体会“有些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决的”,训练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两边都不种树,一端种树,两端都种三种情况下,棵数与段数的关系,在请学生通过实际的模型操作,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得到发展。
三、适时进行鼓励,提高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不要限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提高。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思想的探索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渴望成功的欲望和需求特别强烈。这种欲望和需求,也是小学生最初的创新意识的萌发。针对这一点,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和交流的场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延时性评价,不要轻易对学生不同的认识给予否定。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挖苦讽刺,使学生处于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之中,保持乐学的心态,在探索研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引导自主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源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经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吃花生必吃带壳的”,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形容学生的自主探索最合适不过,自主探索犹如“剥壳”,剥壳越有劲,花生越有味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去 掌握规律,要让学生去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
五、实践应用,增强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要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设计了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例如,我在讲授“体积单位”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利用我们课堂教学内现有的条件,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学生马上分组讨论,气氛热烈,经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同学们用食指来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用双手抱拳来感受1立方分米的大小;用4个同学去围一个立方米的大小。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巩固了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六、结语: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欣;有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4期
3李凯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2年12期
4汶亚萍;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12期
5王正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年01期
论文作者:于立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