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论文_陈王淼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论文_陈王淼

(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市 300400)

摘要:一代词宗李清照,词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她对于“花”这一意象的使用。分析李清照词中不同情态的“花”意象,体味其感情,品味她作为一个女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生体验,可以看到词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从少女情怀到思妇情结,从思妇情结到遗妇情怨的心态变化的轨迹。

关键词:花;意象;情感;人生阶段;生命体验

自古百花就是中国文学上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尤其是宋词,“花”意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作为宋代词坛上为数不多的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词人,李清照在题材选择上对花情有独钟。她的作品可谓是达到了有词就有花的境界,含有花意象的词作在她的整个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笔下的花不仅独具自然情态,而且词人不同人生阶段中的花有不同的特点,蕴含着独特的审美含义——以花形喻人形;以花品喻人品;以花之情态喻词人的风韵以及生命体验。可谓词人赏花亦自赏,咏花亦自咏。[1]

一、少女情怀时期——明媚之花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有较高文学素养,而且其父母从小就注重对李清照的教育和培养。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李清照提高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她从小家庭富裕,生活无忧无虑,因此她少女情怀时期的“花”意象多是明艳娇羞的,透露出她欢快、无忧无虑、自由率真的少女情怀。

她笔下的荷花活泼烂漫,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荷花意象,映衬着她如花的年华和生命,渗透着她当时自由、惬意、舒适、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诗描绘出夕阳西下,一位度过一天快乐时光,又带着些许醉意的少女误入荷花池,少女的欢声笑语以及调皮惊飞了一滩鸥鹭美景图。这样纯洁明朗的场景,这样欢声笑语、绚丽多彩的荷塘美景,将少女的活泼精灵古怪、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此词李清照笔下的“荷花”意象,比起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孤傲之花以及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之花,更加清新自然,彰显出少女独有的风韵和天真烂漫,这一“荷花”的意象映衬着李清照如荷花般清纯美丽、自然清新的花样年华和生命[2],同时也是她少女时期美好生活体验的反映。

二、少妇/思妇情怀时期——飘零之花

李清照度过了天真烂漫的青春年华,与赵明诚结缘,成为一名新妇。两人志趣相投、互相欣赏,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好景不长,由于党争,李清照受其父牵连,被迫与丈夫分离两地,而后承受着别人难以想像的别离之痛和相思之苦。这一时期她只能借花来排遣她内心的郁闷愁苦,因此词中的花意象更多地体现了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以及其孤芳自赏的情怀。

李清照笔下的桂花别具一番风韵,多表现在它的美丽、淡淡的香气和素雅上。词人笔下的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桂花虽不像牡丹有寓意大富大贵招摇的外表,但其恬淡的幽香和独特的淡雅品质也使人心旷神怡,别具一番风味。李清照以桂花自喻,借桂花朴素雅致的外在美和清高脱俗的内在美,隐含出其自身对这种朴素高雅之美的追求,表露自己清高脱俗、素雅的精神气节和情怀。[2]

李清照在这一时期描写的花的意象最具特色莫过于菊花了。她把自己的愁绪寄托到菊花上,通过一个又一个菊的意象来把自己的落寞、思念表达出来。菊花,素来被文人借来表达自己隐逸之情以及高洁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但李清照咏叹菊花的词却不同于陶渊明等魏晋名风流名士歌咏菊花的诗赋。菊花在她的词中,寄托着她复杂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彰显出女性视角下菊花的独特审美意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相比于她词作中的梅花、海棠、桂花等意象,本是高洁清雅的菊花,在她的笔下却成为了“瘦花”,菊在她的词中成了忧伤残败凄苦的代名词。比如《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与赵明诚暂别时所作,词人重阳之日观赏菊花,触景生情,用悲秋之情表达了词人独守空房,寂寥思夫的凄凉之感。词人以花来比喻人的消瘦,是那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思妇的愁苦、寂寥和对爱人深深的思念。词的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词人独坐在东篱下赏菊饮酒直到黄昏后,以至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词人又借着西风卷帘,通过人与黄花的对比,衬托出独守空房的自己比帘外菊花更加消瘦,人和花融为一体,表现出词人闺中孤寂凄凉的生活体验和对丈夫的殷切盼望以及浓浓的相思之情。[2]这种爱人之间不得见的痛苦与牵挂,这种相思的凄楚与痛苦,这种无人作陪的寂寥与百无聊赖,李清照只能靠一首首动人的词来表达,借一个又一个的花的意象去诉说。

三、遗妇情怨时期——己尽之花

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独自一人颠沛流离、再嫁不遇良人的一系列的不幸,无依无靠的李清照,晚年生活非常清苦。家国的巨变使得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极大变化,其词作再也不是抒发那种春恨秋悲的闲愁,而是充满了黍离之悲和身世之痛。[4]经历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的李清照已经成长,情感发生转变,变得现实,不再那么理想化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吟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百无聊赖的多情少妇,她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憔悴不堪、孤苦无依的遗妇。

随着她人生经历的改变,她词中描写的花的情态、意蕴也发生了改变。梅花不再是带着清幽意味的傲寒之士,而是生于苦寒、经受风雪拷打的凄苦残花;菊花破败凋零,已无人问津、无人欣赏;海棠鲜艳过后只是一片光秃,再无往日光彩,几种花表现出的意境,正是当时李清照生活的真实写照[3],而他们背后透入出的情感,足见李清照的绝望与痛苦。

她的《声声慢》字字滴血,此时的她就如凋零残败的黄花一样憔悴枯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残花满地,一片狼籍,此时此人的心境就如这满地残花一样,已经了无生机。过去作者虽也有寂寥以及相思之感,但是虽受雨打风吹备受摧残的煎熬,可是内心却有希望,仍然坚强的抵御风霜,等待所思所念之人归来。但晚年李清照经历坎坷,夫死国衰,她就像凋残殆尽的满地黄花,光彩早已不在,李清照的心,“已如死灰之木”。无此等伤心事,亦无此等伤心诗。[5]一句“如今有谁堪摘?”看似问花,实则问人,展现了作者无人关爱、青春不再的绝望,正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在即将花逝、生命垂危之际,心爱之人已娶她人为妇,自己孤苦无依的痛苦与绝望。词作以花喻人,明写花,暗写人。[1]黄花的惨境,正是词人现在悲惨遭遇的形象真实写照,暗含李清照生命之花的凋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悲苦无奈的哀叹,彰显了李清照的孤苦无依,愁苦难以排遣,无人理解、无人关心、无人挂念,她仿佛就是一朵即将开尽的花,历经风吹雨打,娇艳、光鲜已不复存在。

四、结语

一花一叶总是情,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仿佛就是她自己,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所特有的魅力,在这一枝枝花折射出她一生的悲喜交加的体验,承载着她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品着她词中“花”的意象,仿佛跟随这些花看过了她传奇的一生!

参考文献

[1]张映光.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2]刘拉妮,马淑兰.浅析李清照前期词中的“花”意象.《太原学院学报》,2016,(6)

[3]李晓蕊.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文学教育(文学评论版)》,2014,(4)

[4]刘伟安,张 伟.从花意象看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与心态变化.《开封大学学报》,2013,(12)

[5]姜云霞.半瓣花上说人情——李清照词中“花意象”浅析.《文学研究》.

论文作者:陈王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论文_陈王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