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271000
摘 要:校企合作是近年来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热点,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进阶形式,它颠覆了中职学校原有模式,企业成为和学校拥有同等地位的育人主体。文章简要介绍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联合行业企业,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积极与山东省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山东泰安速恒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办学,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学校还适时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意见》等管理文件,校企合作办学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学校积极争取政府及行业企业的支持,泰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泰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泰安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泰政发〔2015〕91号),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会员企业与中职学校紧密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意见》(鲁高企协〔2015〕11号),学校先后与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省工业设计协会、泰安市软件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共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协议。这些举措为学校创新政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体制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胆尝试探索,多方深入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学校一直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学校开设了联想班、速恒班等10多种订单培养班,电子商务等专业采用了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主动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一系列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基本确立了由两支培养队伍、两个培养阵地共同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3.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瞄准岗位改革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学校主要围绕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立足泰安产业需求,锁定重点建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将原有专业整合成6个专业群,目前学校已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学校按照教高[2015]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以及山东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学校不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有1个市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和2个区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建有校内实训室26间、校外基地20家,积极共建了一批教学企业。
4.多渠道开展社会培训,多层次进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学校承担研发项目24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励7项,5项技术研发成果实现转让,学生设计的44项作品和开发的20款软件技术获得行业企业认同并被企业采用;依托实训基地和多个合作企业的培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培训5000多人次;学校还与3所兄弟院校签订协议,开展对口支援与合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已形成了开放式继续教育体系和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模式,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完全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2.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未能完全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
3.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办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未能完全适应办学需要。
三、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构建政府主导、校企紧密合作的人才培养大平台。学校将促进泰安市政府以组建泰安市职教集团为突破口,从政府主导下的校企紧密合作、学校自身以及专业教学实体三个层面进一步促进落实并完善“省政府投资为主、泰安市政府大力资助、地方政策导向、各相关行业(企业)资源深度参与、学校高质量回报社会”的政校企紧密合作办学体制,全力构建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人才培养大平台。
2.重点建设一批校内外教学企业。以专业(群)为依托,校企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场地或人员等要素,共同组织实施生产性教学,共同承担生产经营性项目或技术研发项目,共同营造企业化的育人环境,逐步完善有效的校企共赢和利益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和方式,共同建设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企业。专业兼职教师在“教学企业”中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60%;学生在“教学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在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创新适应“校企双主体”理念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学校紧密依托各行业企业以及校内外“教学企业”,联手设计适应“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积极构建符合“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嵌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内容的专业主干课程,改革与创新多学期、业余段、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为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创造条件。
4.实施“校企互聘共培”工程,建设双师结构优秀骨干团队。学校以创新人事分配制度为切入点,通过“校企互聘共培”的方式,充实以行业企业(特别是“教学企业”合作单位)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代表的兼职教师队伍,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改造和提高专任(兼职)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优秀团队。
5.进一步拓展服务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三基地”(多功能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市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基地、技术人才岗位能力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科技服务“二中心”(区域性新技术应用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一平台”。
论文作者:张义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学校论文; 校企论文; 企业论文; 泰安论文; 专业论文; 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主体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论文;